摘要:中国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在世界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具有极高的保护意义。文章通过对作者亲自参与的人民公园藏经阁修缮工程施工过程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古建筑的真正价值,增强他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关键词:古建筑;藏经阁;修缮;保护
中国的古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在古建筑做法、形制、构造诸方面都有独特的造诣和成就,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在建筑技术及艺术技巧方面,不同于世界其他建筑而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它以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和精巧的装修,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并在世界建筑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这些古建筑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我们应当认真的加以保护,使它永放光辉。
2009年,全市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人民公园作为二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人民公园是天津地区私家园林的代表,它的前身是津门富豪大盐商李春城的私家花园,名为“荣园”,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荣园仿照西湖园林设计,颇具江南园林特色。后因战争和自然原因使荣园楼亭颓废,树木荒芜,杂草丛生,一片凄凉。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经重建,于1951年7月1日正式开放,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人民公园”,后又经几次完善,使人民公园焕发了新的生机。公园内运用叠石理水与花木种植营造出江南园林的娟秀细致,厅、堂、塔、阁、榭、亭、廊等园林建筑穿插其间,布局自由,清新洒脱,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达到完美统一,共同营造出闹市中的一片宁静安逸。经过多年的开放,公园内的设施陈旧、破损,部分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失去光彩。提升改造目的就是要对公园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整治,使之恢复当年的风采,同时又具有现代的园林气息。
我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有幸参与到其中,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修缮园内的古建筑。建筑作为园林要素之一在园林景观中起到重要作用,它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须的。我国园林古建筑既是功能需要的产物,又是工艺美术的作品,它通过砖石、木件、门窗、瓦顶、台阶、栏杆、油漆、彩画、匾额、对联、雕刻与山情水趣、土石花木及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创造人工的园林艺术。它源于自然风景美,创造人工的艺术美,使自然美和人工美得以巧妙结合,是协调人工与自然的对立统一而取得的艺术成就,这也是我国园林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特点。此次修缮工程本着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要将古建筑的艺术美充分展现出来。
在施工中,位于公园东南隅的藏经阁是此次修缮工作的重点。藏经阁建于1886年,是天津最早的公园园林古建筑。在“荣园”几度兴衰中,藏经阁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了各式各样的传说,其神秘色彩一直流传至今。归纳各种传说基本上有两种版本,一是为镇宅,二是为旺族。关于镇宅的传说大意是在公园的东南隅修建藏经阁是为了收去公园南面一片坟地给家族带来的灾邪之气,使李家平安;关于旺族的传说是李善人希望子孙后代求学上进而在公园东南隅“文昌位”处修建了藏经阁。虽然有各种传说但可以总结出一点就是都在渲染“风水”在古建筑中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传统的“风水”在中国传统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处不在。这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心理学、生态、景观等诸方面的内涵,也包含着人类顺应自然的大量论述。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特色之一。
藏经阁偏居公园一隅百余年,现已破败不堪,其间虽经几次维修但也都是对表面进行处理而未涉及结构,此次修缮是为满足对外开放要求而进行的,因此需要对藏经阁的结构进行重新验证。藏经阁为砖木结构,一层墙体为砖砌结构,主要起围护作用,二三层是全木结构带隔扇重檐四角亭,且四角亭由一层四根方木柱支撑,二层是双围柱共十六根木柱,木结构部分为传统古建木作。经测绘发现,位于藏经阁东南角的一层承重木柱下沉最为严重,沉降达30公分且牵扯其余三根柱均不同程度下沉,由于柱的不均匀下沉导致上层木结构榫卯之间的脱节情况严重,致使整个建筑从外观已经明显看出歪闪倾斜,如果不及时修缮将影响建筑和游人的安全。四周墙体虽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酥碱现象,但因为墙体本身承重较小并且经过之前的维修,因此此次修缮并不需作过大改动。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归结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当时在建造藏经阁的时候已经是李家的后期,财力上的不足导致藏经阁在选材上并没有严格遵照营造尺,所选用木材除柱以外截面均较小,且在做法上也有与营法不符之处,如基础的处理就存在着问题;其次当时藏经阁的建造目的是出于对风水考虑,过多的是象征作用并没有考虑会负担很大的荷载,因此在设计上也就降低了建筑的等级标准;最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园围墙外市政、房屋建设以及交通流量的飞速发展使得紧邻围墙的藏经阁的基础经受着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扰动。综上所述,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藏经阁的现状,这些问题是修缮藏经阁的关键。
根据藏经阁现状的勘验报告以及指挥部的指示,决定采取落架大修的方式彻底修缮藏经阁。由于木结构古建筑木构件的种类和数量繁多,且先前这些木构件都是手工制作,尺寸定有误差,又因木材含水率多少不同,干燥后收缩也会发生尺寸误差,因此即使相同的构件,变位安装后也会发生无法使用的现象。从而使古建筑改变了原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拆下来的木件逐一进行编号,并结合先前勾绘的大木结构草图以方便修配和安装,编号的方法参照大木位置号标写的方法。在拆卸过程中严格遵照修缮原则,将所有木构件以及易碎的瓦件均按顺序逐件拆解且编号后分类码放并做好防护措施。
对于藏经阁的问题最严重的基础部分采取了现代的施工技术即钢筋混凝土基础,保证了基础的坚固延年。墙体的也使用钢筋混凝土圈梁进行加固,且内外墙面均挂铁丝网抹灰。混凝土基础以上的古建部分依然按照营造则例的要求进行施工。由于四根方木柱埋入土中多年且未作防腐处理,使得柱根部糟朽严重,因此采用墩接柱根的方法对柱进行修缮,将糟朽部分截去,用刻半榫的方法换上新料,接茬部分用2道铁箍箍劳,柱根部做好防腐处理,铁箍进行防锈处理。根据先前的勘测结果证实藏经阁原结构使用的木料大部分不符合木结构做法的权衡尺寸,需要更换破损严重以及截面过小的木件。大木结构构件按照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规则制作,如藏经阁的角梁样式做法具有南方建筑的特点,为保持原建筑形式,换上的角梁其冲出的长度和翘起的高度与旧件保持一致。在安装阶段,按一般大木安装的程序进行,先内后外,先下后上,下架构件装齐后经过反复的认真检核尺寸、支顶戗杆、吊直拨正,然后再进行上架大木的安装。椽子、望板等木基层直接与灰泥接触,年长日久,屋面渗漏会造成椽望特别是檐头部分的糟朽腐烂,其中翼角部分又是椽望中薄弱部分,更易渗漏腐朽,藏经阁的椽望、翼角部分也是如此。对拆下的直椽、翼角椽、飞椽、翘飞椽等进行筛选,淘汰糟朽严重的,保留可以继续使用的,连同望板、瓦口等构件一并更换,新做的基层部分不仅要与保留的木件吻合还要与原建筑样式一致。因为原木结构歪闪严重,导致木装修部分被挤压变形,加之年久失修,需要全部更换,新做的隔扇、槛窗以及楼梯等均与原建筑样式相同。
藏经阁屋面部分按照传统的施工技术苫背、佤瓦,瓦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配,既节省了成本又达到了修旧如旧的目的。入口处的台阶以及二层平台的玉石栏杆亦按照传统石作工艺加工安装。墙面的装饰选用仿古面砖和花岗岩石板按照古建的墙体样式挂贴。为了与公园的整体风格相符合,营造轻松休闲的氛围,藏经阁的油漆彩画选择了苏式彩画贴库金的样式,彩画一新的藏经阁活泼生动、熠熠生辉。
经过修缮的藏经阁既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又重新焕发了园林古建筑的光彩,成为人民公园的一景,颇受游人好评。最终经过全体人员的奋战,提升改造后的人民公园以崭新的南方园林风貌,为市民提供一个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空间。
通过藏经阁维修工程,不仅使我在工程技术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在思想上对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有了自己的切身的体会:要保护古建筑首先要知道它的价值,古建筑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它们的市场价格和历史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古建筑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人类是文化的产物,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类和文明。意识里的文化是看不见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实体建筑形像十分直接的感知和认同自己的文化,可以清楚的体会到本民族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核心。因此,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正是这种精神层面的价值意义使得古建筑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被人们遗忘,仍然在建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那些保留至今的传统古建筑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如今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修缮这些古建筑,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附藏在这些古建筑中的中华文化的灵魂。藏经阁的修缮正是基于这个目的,通过勘测、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共同协作,在继承古人营造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运用现代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不仅解决了基础下沉的问题,并且保持原有建筑的样式不变,达到了修旧如旧的目的。
有些人认为中国的古建筑无法很好流传的原因在于建造材料如砖、木材等易风化,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缺乏对古建筑的维修与保护。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加强古建筑保护意识并坚持修缮管理,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建筑瑰宝依然可以屹立千年不倒。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提供认同,增强自信,这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没有古建筑,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让我们行动起来,加入到保护古建筑的行列中,为我们民族文化瑰宝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