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黔南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有效开发和发展我州民族文化产业,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目前我州民族文化产业还很落后,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通过调动政府、市场两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绿色环保产业”、“无公害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不仅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产业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通过高科技手段,将文化与经济的全面结合而形成。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我国一些发达地方,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建立起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化产业基地,提升了这些城市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积淀着浓重传统文化,以其神秘古朴的色彩,其原真秀丽的山水、古朴自然、浓郁深厚的民风民俗和保持完好的历史文化享誉中外,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不但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依托民族文化旅游脱贫致富。我州的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保持着较多原生态生活习俗和纯朴民情民风的文化形态,随着交通的便利而逐渐为外界所认知。民族文化产业是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在构建“和谐黔南、幸福黔南”、力促黔南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和理顺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对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我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
文化产业发展得好的地方,或是经济条件好,或是旅游业发达,或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在我州的现状呢?有好的民族资源、有好的山水资源、有好的创意资源,但目前却没有发展成产业。相对于同为民族自治州的黔东南州而言,我州民族文化产业已远远落后,黔东南州通过大打民族牌、旅游牌、文化牌,提高了在全国的知名度,其民族文化产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格外耀眼。而我州的民族文化产业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往往处于“倒贴钱”的境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
(一)政府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缺乏市场因素的普遍参与和投入。由于政府的决策地位,在各种文化产业活动中,一般由政府定调、政府投入,而没有融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适当介入是必要的,但长期由政府“跳独角戏”,势必导致民族文化产业重蹈计划经济的覆辙,因缺乏市场导向而天生无力、后劲不足。这样的发展模式就不会形成产业。比较黔东南州的西江苗寨,我州虽然努力推出不少民族风情村寨,但目前仍没有形成可以与之媲美的“产业村寨”。其他文化活动所面临的境遇也大抵如此,各地文化节会一类的定期旅游、文化活动虽层出不穷,但因创新不够,缺乏市场因素的积极介入和有效指导,基础设施得不到持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条件相对落后,以致每年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举办,效果和影响力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在总体上始终不成气候。其场面往往表现为政府组织时,其兴也勃焉;政府退出时,其衰也忽焉,民族文化产业得不到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单一,民族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兴高端需要创新理念的产业,提供给我们的是宽泛的与文化的、艺术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而不简单的局限于娱乐的范畴,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由此引起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极大兴趣,并愿意投入文化消费。但目前,我州民族文化产业尚不能推出人们需要或喜爱的文化节目,没有与人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文化消费形式单一,文化产业市场动力不足。另外随着群众急切盼望尽快增加货币收入的渴求,在外出务工浪潮的冲击下,人员大量外流,民族歌舞表演队几近消亡,不少表演队已不复存在,旅游表演队伍名存实亡。这是旅游接待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比如都匀市榔木民族寨有170个男女青壮年劳动力,原表演队皆是从中挑选、培训。现50%都长期在外打工,30%就近就地务工,特别是17至35岁的年轻妇女几乎外出殆尽,留存下来的又不适合进行培训表演。同时,由于缺乏市场的正确导向,仅凭原有留守人员自己创作,导致节目表演乏味、俗套,原本具有丰富表现形式的民族风情表演,现留存的越来越少,反复表现而缺乏创新,游客观之索然无味,举兴而来,败兴而归。
(三)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缺乏,文化知识产权工作欠缺。文化成为产业后,就需要“新媒体阶层”,如艺术策划、投资人、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片人、销售商、文化公司经理等,这些人属于至少受过三级教育(策划、营销、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创意人才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意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创意产业的发展。由于体制机制的等原因,从总体上来看,民族文化知识产权在发展手段、发展组织以及发展主体上存在局限,没有整合各地经济发展的扩张效应,文化知识产权战略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未充分体现。
(四)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当地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旅游接待方面。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群众观念的严重滞后,民族旅游接待原先属群众自主开发、自主管理的形式,群众素质不高,因而造成管理无序、混乱。造成每次接待活动群众收益甚微,有时甚至比不上种粮打工,由此导致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而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使得旅游设施简陋、卫生习惯落后,食宿条件无法满足游客需要。
二、我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之时,我们尤其要避免发展的同质化、物质化、近视和盲点,应深刻认识我州的具体情况,紧紧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加大力度将市场资源有效运用,通过调动政府、市场两个积极性,整合州内州外两个资源要素,让内外市场互动起来、资源特色联动起来、政府民间联合起来,形成多元社会主体共同负责的组织运作方式。
首先,党政机关要加强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前沿性和未来发展态势的理解、认识与认同。要在提出思路、完善政策、加强监督、提供服务、优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岗位特色出发,运用自身掌握的资讯、专业知识等,主动地创新服务,以延伸服务职能,为联盟提供引导、协调和咨询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各级决策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和掌握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战略、成果、经验、方法和措施,学习我国一些地方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同时对文化产业的投资风险存有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树立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在市场经济的主导框架内推动体制改革,重视项目带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我州现有的文化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体制上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形无形的壁垒,文化部门的制度改革和产业改革相对封闭,只有改变经济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不对称或不平衡的现象,才会使创意成为产业,使文化产业发展有新的突破。同时以项目联系各方、组合各方,整合资源。通过引进项目,持续运营,形成集研究、策划、咨询、设计、宣传、推广等于一体的项目链、产业链。通过资本营运公司等各种社会组织对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资本化、市场化运作,既保证民族文化的公共利益,又充分实现其经济效益。
再次,完善和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文化产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突出独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特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从内部与外部完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变原有的人才培训机制,鼓励创造,鼓励创新,推动我州文化产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总之,通过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旅游业,形成有活力的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捷径。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立足我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利用我州独有的优势,寻求发展的最佳途径,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指导各种经济运行活动,使民族文化产业称为我州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