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视角下的中部地区村镇遗产保护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日期:2012-07-09 08:57 热度:

  摘要:文章从动态角度研究碛口镇在不同经济产业结构状态下的遗产保护机制,以期对山西省综改区内乃至中部地区村镇遗产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动态,遗产保护,碛口镇,机制
  
  一、现实背景
  1.宏观层面
  2010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改区设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2.微观背景
  碛口镇目前已形成以旅游、煤炭资源开发为龙头的大发展格局,该镇发展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到能源经济到旅游和能源资源并重的格局,未来可能面临新的经济格局调整,其遗产保护的机制和策略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
  二、相关研究综述
  碛口背负卧虎山,面临黄河湫水交汇处的大同碛天堑,有着天然良好码头的先决条件。通过水陆转运,碛口古镇作为商埠兴起于清乾隆,盛于道光。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近现代社会环境变化,铁路运输的兴起导致长途水运的重要性降低,碛口古镇开始衰败,此后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碛口古镇面临严重的破坏。建筑由于自然侵蚀、人为破坏和维护修缮不当等原因受到很大破坏。古镇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也受到很大的外来冲击。
  三、历史价值分析
  1.建筑群和空间格局
  碛口古镇现存部分多依山而建,与环境和谐融洽;民居基本上不对称:窑洞之间相互联通,照壁、院墙划分院落;总体布局呈整体性很强。
  古镇的建筑多为窑洞,其“明柱厦檐”的木构的单坡檐廊较一般窑洞很独特。古镇地处寒冷地区,其院落布局紧凑使墙体散热减少,并利用窑洞本身生土蓄热的原理自动调节室温,保证房屋冬暖夏凉。
  2.商镇聚落
  古镇至今遗存有400多座大小院落,曾经作为商铺和货栈。据道光二十七年(1847)黑龙庙碑文记载,其时全镇已有商业店铺60余家。1916年,挂号的店铺有204个,多数系本县人经营。
  四、动态视角下的遗产保护
  1.农业经济时代的遗产保存情况
  (1)农业经济时期发展沿革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碛口镇的主导产业都是农业,所以这段时期定义为农业经济时期。
  明清时期,晋商兴起,并且和西北地区的贸易频繁,这一时期碛口镇的发展形态以码头为主。随着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水运地位逐步下降,20世纪初逐步衰败。抗战期间,碛口镇受到了战争的直接的破坏,直到1940年临县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之后,碛口镇才又以晋西北根据地支援陕甘宁边区的交通要冲再度繁荣。
  (2)农业经济时期的形态沿革
  农业经济时代,碛口镇的遗产发展主要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在经济繁荣时期发展速度较快;在商业衰败的阶段遗产存在情况变化不大。
  明清时期码头主导的功能使碛口在形态上形成了街—巷空间。街道空间以顺应河道方向为主,巷道空间以河岸线的法向为主,结合背靠的卧虎山有机变化。院落以窑洞为主,大多采用接口窑形式,节约土地;垂直方向,以台地形式逐层向山顶发展。
  (3)农业经济时期遗产的保存状况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过程中,古镇的少量建筑遭到破坏,但只是小区域、小范围内的。1951年黄河大水冲毁了古镇的一部分,所幸西部和中部仍保存比较完好。
  在“破四旧”等国内政治运动中,古镇一些建筑的雕刻、彩绘等细部被毁坏,但没有损害到建筑主体,对古镇整体格局没有太大影响。
  2.能源经济经济时代的遗产保存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碛口镇经历了以电、煤、气等能源开发利用的能源经济时代。
  (1)资源情况
  碛口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的综合利用库,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库容125.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8亿立方米,总装机18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7亿千瓦时,在初期运行期间有30年的“清水”发电时间,利用死库容拦粗沙144亿吨。
  碛口地下有丰富的天然气和优质煤层。煤勘148队以及美国煤炭专家从1992年以来钻井勘探表明,天然气、煤炭资源储量很大,尤其是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好,是我国优质主焦煤集中地区。
  (2)能源经济时代的遗产保存及破坏情况
  二十世纪末,随着经济发展,碛口古镇的道路网络逐渐形成。其道路骨架由三道主街和与之直交的13条坡度约30°的小巷构成。3条主街由北向南,沿黄河横向排列,13条小巷通向商铺的后院仓库。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碛口镇面临三个方面的破坏。自然方面:古镇的建筑大部分都年代较为久远,自然风化严重。人为方面:新建的房屋从内部结构到外部的形态、色彩与原有建筑冲突较大。观念意识:改革开放以后,外界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意识正冲击古镇生活方式,改变原有生活习俗。
  3.产业转型中的遗产保护机制
  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的发掘以及历史文化名镇的成功申报,旅游业在碛口产业转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旅游业的带动及能源经济时期积累的财富为碛口镇的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遗存保护的过程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机制。
  (1)保护机制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山西省的有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结合临县碛口镇的实际情况,修编的不同层面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文件。
  (2)管理机制
  成立以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镇、行政管辖等相对应的管理机构,在管理上既能够分级、分责,又可以相互监督。同时有相应的管理配套文件和管理办法,供管理过程参考。
  (3)开发机制
  以旅游开发带动古镇整体经济发展,并且成为古镇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因素。旅游项目的开发带动古镇保护、管理、修复等工作进行,为古镇的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也能够从市场的角度提供反馈。
  4.产业升级后的遗产保护策略
  未来碛口镇的发展可能会和全省的资源转型步调相一致。尤其是在煤、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碛口镇的产业面临重组,甚至是升级的新情况。
  (1)产业转型方向
  碛口镇目前能源经济和旅游经济并重的产业结构可能会发生调整。
  以旅游开发为主导的产业链较长,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当地的就业,故而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保留的可能性较大。以能源开发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投入产出比较高,但基于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开发的要求,其规模可能会受到压缩。而碛口镇丰富的物产和农业资源,以及水资源的优势,在未来可以形成相应的发展动力。
  尤其在旅游方面,碛口镇目前的旅游主要以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旅游为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旅游项目可以结合当地的农耕文化,发展以农家乐、农耕体验为主的旅游项目;结合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手工加工作坊,打造特色的民俗文化村;开发相对较高端的民居体验式休闲旅游项目。
  (2)产业升级后的遗产保护策略
  碛口镇历史遗存的保护要结合产业升级变化,在新的产业格局和背景下采取新的保护策略。
  固定遗存转为可移动遗产。碛口镇历史遗存最大的特点就是位置是固定的。而固定的遗存不容易有生命力,要将遗存的内在机制变成可以复制,可以移动的动态资源,使整个城镇可以在保留特色的前提下生长发展。
  激活文化生活方式。在未来碛口镇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和与居住形态适应的生活方式。要在民众教育中普及当地传统文化,并选择适当的文化继承人群,使这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传承下去。
  保护结合开发。未来碛口的遗产保护仍然要结合旅游开发等活动进行。让开发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保护成果的检测机制。
  五、总结
  碛口古镇的发展转型在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城镇文化遗产保护中都是很具代表性的。转型发展过程要合当地产业、文化发展转型的契机,从动态视角出发对古镇的建筑和生活环境进行保护更新,赋予古镇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碛口古镇及古村落群_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张春丽
  《山西临县碛口古镇形态布局分析》吉晶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建设、旅游规划三位一体编制模式的探讨——以碛口为例》张世满
  《碛口古镇风土环境与建筑形式探析》李笺孙阳
  《碛口古镇聚落与民居形态初探》王金平杜林霄
  《浅谈碛口古镇的价值与保护》马杨悦
  《碛口古镇的传统建筑解析》宋辉孙黎明
  《商镇聚落的生成环境及其变迁的历史考察_以山西省临县碛口镇为例》杜非
  《碛口古镇聚落与民居形态分析》杜林霄
  《碛口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师振亚

文章标题:动态视角下的中部地区村镇遗产保护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lishi/1255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