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群众文明素质提升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分析

所属栏目:公共关系论文 发布日期:2011-09-24 08:27 热度: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文明素质包括人的思想境界、精神品格和自我修养,如公民的爱国情感、诚信意识、守法意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等,提升市民群众文明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体现现代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有一些不断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和发现,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和改善,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不但没有促使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反而背道而驰,群众文明素质提高和发展程度不升反降,使人们一味追求贪图富贵的奢侈生活方式,有悖伦理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过去一些沉渣烂谷等腐朽的东西幡然而起,相对于现代城市的形象极不协调。
  一、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现象
  1、公德意识
  公共文明水平不高。乱丢、乱堆、乱摊、乱排、乱倒等现象依然存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闯红灯,行人横过马路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违章带人、不按车道行驶、越线,违规停车等问题突出,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更是随处可见,生活废水和垃圾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新居民守法意识淡薄等。
  2、职业形象
  诚信体系有待完善。有些单位和部门职业道德建设意识不强,有些领导干部、公务员,执法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中的某些人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以人为本思想淡薄,官本位意识占主导,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公正执法的公众形象受到影响。各类服务行业中的部分经营户受金钱、利益驱使,价值取向、道德评判出现偏差,守法经营,信守合约的社会诚信体系有待完善。
  3、家庭传统美德
  伦理道德存在缺失。离婚率逐年攀高,且离婚年龄趋于低龄化,婚龄趋于短暂化,由此带来离异、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突出,由父母离异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刑事案件也越来越多,此外,“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很少有人遵循,“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依然没有大的改观。另一方面,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的成年人也越来越多,“啃老”的社会现象日益突出。
  二、存在群众文明素质不高的原因
  1.缺乏文明教育及有效的引导机制
  抓好教育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当前,对于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还存在即时性、运动式、说教式的情况,未形成长期宣传教育的巩固机制和共享机制。宣传教育活动存在形式雷同、内容浅显、与百姓生活脱节,表面口号多、行动少,真正贴近群众需求的不多,活动形式多,声势大,市民自觉参与的自觉性不够等问题,教育的形式、内容、渠道、力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外来人口缺乏经常地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2.没有形成合理的保障机制和城市管理体系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范围不断延伸,城市管理的内涵不断拓展,市民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期望值也不断增强。但就目前而言,部分公用设施配套未能跟上,道路、公厕、停车场、集贸市场、商业街等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实际发展的需要。有些设施建设了,但缺乏有效管理,损坏现象严重,一些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随意更改规划,侵占绿地资源,占用公共文化设施。
  3.没有解决好文化娱乐活动群体参与的矛盾
  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对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群体参与中的高影响力与低参与率之间不和谐,导致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效果弱,社会影响力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其社会活动最大的中间力量是以青壮年为主的年龄群体为核心、关键群体,这一群体的素质高低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区文明进程,影响这些的原因主要还是参与某些社会平台活动,但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及参与时间、空间等方面还存在制约,活动形式老套、单一,也导致了群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公共文化设施、绿地受盘剥,活动地域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4.没有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利益驱动机制
  在各类文明创建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活动过程中,仍然面对体制内成员参与过多、社会组织参与度不够和组织者高涨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引起参与者的积极反应,以致让活动流于形式现状。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比较弱,没有真正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内在利益驱动机制,在工作中没有找准符合全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利益结合点,如企业的追求利益、扩大影响的需求,社会组织的自我宣传需求,公民的自我价值体现等。
  三、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1、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关键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关键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格局、生活方式发生调整,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空前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社会生活、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突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才能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基础。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使市民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按照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工作要求,通过巩固阵地,延伸网络,拓展宣传途径,不断优化市民文明素质的舆论环境,大力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可制作平面户外公益广告,印发市民教育手册、宣传折页、公德卡、宣传画、招贴画,大力宣传“八荣八耻”、“市民十不规范”,普及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共道德。依托大中专及小学学校、成人教育学校、社区,加强对社区群众文明礼仪教育,同时,设立道德点评台及曝光,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鞭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可有效的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3、创新载体,深化主题,文明创建内涵不断深化
  以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为主线,坚持工作主题化、可操作化,坚持活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讲文明,讲正气,树新风,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大力推进市民文明,文明素质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推进文明单位、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内涵。
  4、注重实践,务求实效,文明创建形式不断丰富
  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养成文明素质行为的好习惯,使他们充分参与到实践中来使之转化为自己的一种需求。在新市民中开展做文明市民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发挥社区的组织作用,不断强化外来人员的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在企业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不断强化企业和个体工商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窗口服务行业和执法部门开展争创文明服务,争当文明公务员的活动,大力倡导公正执法,规范服务、优质服务。
  5、以评促建,培育典型,使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把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创评活动,深入挖掘、培养、树立典型,不断完善评选、激励的方法、手段,使文明创建的实效性不断增强,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开展评优创先活动,促进民风的淳化,使文明创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有一个根本转变。

文章标题:影响群众文明素质提升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guanxi/1026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