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对日本传统庭院空间的影响

所属栏目:广告论文 发布日期:2011-03-02 16:59 热度:

  摘要:日本传统庭院空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这是一种深受佛教禅宗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空间艺术。本文深入探讨了禅宗思想与日本庭园空间相符相承的内在联系,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希望藉此探讨现代建筑空间如何延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未来建筑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庭院空间禅宗冥想
  日本的庭院空间没有中国的庭院空间那么生活化,庭院的本质是“空”、“虚”、“无”,是作为建筑空间的一个完整局部,有着丰富的内涵,追求清雅的境界。似乎他们的庭院空间不是为了生活,而更多的是为了人们在其中彻悟和冥想用的。
  虽然日本在建筑文化上与中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自己的特点。鉴于篇幅与论述重点,本文只概要的阐释影响日本庭院空间的禅学思想,并特别关注日本传统质朴的审美意识,并对日本的庭院空间进行一定的分析总结。
  在这里首先解释一下何谓“禅”,“禅”是从梵文的“禅那”这个词音翻译过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禅”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语,它的意思是“思维修”或“静虑”,属于菩萨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我们这里所说的“禅”是禅宗所传的禅,与六度中的“禅定”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与“禅”相联的有禅观、禅定、禅心、禅意、禅味、禅法、禅风、禅机等由禅引伸出来的禅语,真是丰富多彩,韵味无穷。
  何谓禅?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禅并无隐藏任何东西。什么是道?“云在青天水在瓶”、“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用慧眼来看,大地万物皆是禅机,未悟道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前后的山水的内容不同了,悟道后的山水景物与我同在,和我一体,任我取用,物我合一,相入无碍,这种禅心是何等的超然。“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随地觅取,都是禅;一般人误以为禅机奥秘,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是门外看禅的感觉,其实,禅本来就是自家风光,不假外求,自然中到处充斥,俯拾即得。
  在日本最早出现的颇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神社建筑的雏形是鸟居,它最早用来标志祭神的地域,以获得空间的一种表象手法,其形式非常简单、朴素、明快,这些可以看出对宗教场所精神的营造,在日本古代先民之中就已经形成了。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也开始了其对日本后世的建筑空间特别是庭园的影响大。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逐渐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日本庭园建筑最早源于神社。中国的庭园艺术通过百济在6、7世纪传至日本,皇宫中须弥山和石桥,成为日本庭园艺术的雏形。在室町时代(1333年~1573年)的日本,禅宗的思想不仅作为宗教,而且作为文学艺术思想乃至整个文化思想而被日本接受。由于禅宗的影响,连审美意识也都完全禅宗化了。具体的说,在审美意识方面,由古代以“真实”“物哀”为主体的审美观,转向了以“空寂”的幽玄,“闲寂”的风雅为主体的审美观。“空寂”的含义是幽玄、孤寂、枯淡;“闲寂”的含义是表达一种以悲哀和静寂为底蕴的枯淡和朴素之美,一种寂寥和孤寂酯酶,也正是这种审美意识最大化的影响了禅院的“枯山水”庭院,成为日本文化最具象征性的标志。在室町时代(1333年~1573年)导入了禅宗空寂和幽玄的艺术精神,枯山水庭园才作为一种独立的庭园模式流行起来。枯山水庭园,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可以说枯山水庭园是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诞生的。它将庭园的空间单纯化,以取得异常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且在禅的空寂思想激发下,无与伦比的表现了空相即“无相”,成为日本特有的一种象征性石庭艺术。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日本的庭院空间就是用这种极少的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这种做法与密斯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它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对于现代建筑空间创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意义。
  庭院空间是人化了的自然空间,又是室内室外的中介与过渡。世界各国的建筑庭院空间由于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各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特色,日本传统庭院空间也又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庭院的文化与审美基础建立在“禅宗”哲学上,庭院的本质是“空”、“虚”、“无”,是作为建筑空间的一个完整局部,有着丰富的内涵,追求清雅的境界。日本建筑与中国建筑相似,建筑空间以庭院空间为核心而构成空间原型。透过研究日本文化的深层结构而体现庭院空间具体的艺术表达方式有以下五个特点。
  1)从空间本质来说,日本庭院追求纯粹的“空”与“无”,是一种冥思性的私密空间。
  2)从时空关系来说,日本庭院具有静止的时空特征,表达触一种无序的永恒性。
  3)审美追求来说,日本庭院追求意匠的抽象性、简明性。
  4)从构成要素来说,日本传统庭院充分发掘了材料的纯粹性。反装饰的追求体现在材料的真实表现上,只用砂、石、水等等单一的物质要素表达“禅境”的气氛。
  5)从审美对象来说,日本传统庭院的开放性,是朝着这种自然盆景式的庭院的开放性,既不是对自然开放,也不是对社会开放,这种开放性是个人的开放,更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是一种心境与自然的互动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毛兵,混沌:文化与建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
  [2]李劲松,园院宅释,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伊东忠太著,陈清泉译,中国建筑史,商务印书馆
  [5]李泽厚,中国古代美学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文章标题:禅对日本传统庭院空间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guanggao/742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