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木雕菩萨”的摄影构成

所属栏目:广告论文 发布日期:2011-01-08 17:01 热度:

  摘要:通过对菩萨像的整体构思,确定拍摄方案,运用摄影技巧等手段,能完美的拍摄出一幅立体感强、雕塑造型优美、色调凝重、富有佛教神秘色彩的文物摄影作品。
  关键词:菩萨像;构图;布光;营造氛围
  木雕菩萨像是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菩萨像高40厘米,四臂残,两腿盘起,称“跏趺坐”,原有的彩绘、描金大部分已脱落,时代为明代木雕造像。这尊菩萨像的脸部造型饱满,两耳垂肩,两眼微睁,凤目,眉毛上弯且长,嘴唇丰润,高发髻余发垂于两肩,头带宝冠,佩帔巾,戴项饰璎珞,臂钏。木雕菩萨像的设计独具匠心,人物形象生动,神情恬静敦厚,冷峻含蓄,略带有慈祥的微笑。形神兼备,刀法娴熟,做工精细,传承了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雕塑风格。称得上是明代木雕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精品。
  在拍摄这尊菩萨像之前,我对菩萨像进行了各个角度细致入微的视觉观察,包括整体的造型、脸部的神态、宝冠及身上细部的雕饰等等。通过对这尊菩萨像的观察,加深了对它的理解和感受。经过精心的思考,确定了我的拍摄方案:首先确定菩萨像的摆放位置,合理构图,确定主光、辅助光的布光角度及整幅图片色彩基调,运用摄影的技术与艺术手段营造出一种佛教造像的神秘气氛,突出表现菩萨像的质感、立体感、整体的造型美及时代特点。让观看者深切的感受到古代雕塑艺术的美和历史韵味,感受到古代雕塑艺人的高超技艺。
  
  拍摄时所使用的照相器材:仙娜F1型大画幅相机,150毫米标准镜头。柯达EPP100彩色反转页片,四盏1000瓦/秒金贝影室闪光灯。深灰色背景纸。
  文物摄影中拍摄对象(文物)最佳角度的摆放是个关键环节,为了使拍出的照片形象具有空间感,最佳拍摄角度的选择非常重要。根据这尊菩萨像的整体造型特征,我选择把菩萨像面对相机方向摆向右侧一点,大约3/4菩萨脸部对着相机的角度(见图1),相机的中心高度与菩萨像脸部的中间等高。之所以选择这个拍摄角度,是因为这个角度最能表现菩萨像脸部含蓄慈祥的神态和雕像空间感,是最佳的拍摄角度。
  光线是摄影造型的基础,光线决定了摄影对象的形态、轮廓、色彩、质地。在拍摄这尊菩萨像的布光上,我刻意在主光闪光灯上加蜂巢聚光,灯前加柔光纸(减弱硬光)并摆放在菩萨像右侧靠后低于菩萨像脸部的位置,往上照使光线集中照射在菩萨像的脸部。在脸部形成一束高光,用主光映射出了菩萨像脸部形象特征,包括眼睛、嘴唇的立体感再现。另外,主光灯光线边缘的余光也照亮了菩萨像的宝冠和胸前璎珞。主光灯选择低灯位,我的想法是为了拍出这尊菩萨造像在视觉上的高大形象,尽管菩萨像只有40厘米高,但可以运用主导灯光的照射角度和相机的机位,让观看者感觉出菩萨像高大的视觉效果。这并不违背文物摄影必须真实再现原物的原则。菩萨像没有变形,色彩、木雕质地忠实于原物。我只是融入了我的感受和思想,对它进行了提炼加工,达到文物摄影更高表现的目的。
  辅助灯光使用的是带柔光罩的闪光灯(柔光),照射在菩萨像的左侧,也就是主光灯光线照不到的部位,照度也比主光暗一挡光圈。为了不干扰菩萨像脸部主光的视觉效果。把辅助灯光下面用黑纸进行了遮挡,以防止过多的光线照亮菩萨像脸部以下的部分。这盏辅助灯光的作用既起到了照亮主光灯照不到的暗部又补充了菩萨像脸部主题的表现。由于,主光灯与左侧辅灯光形成的光照死角处太暗,在菩萨像正面相机的位置又增加一盏带柔光罩的辅助灯,目的是照亮主光与辅助光之间的过度部位,使过度部位的明暗自然,同时,也照亮了主光灯光线照射在菩萨像的高浮雕处产生的阴影。另外,又在菩萨像的上面加了一盏顶光灯,主要是照亮主光灯和辅助光灯都照不到的菩萨像的发髻和宝冠的顶部。这盏顶光灯增加了宝冠上细部雕刻的层次和立体感,也起到了菩萨像与背景分离的视觉效果。(见图2)布光效果图。
  
  拍摄这尊木雕菩萨像的布光原则:1、主光要确立菩萨像的形象特征,确定基调,起主导作用。2、辅助光不能喧宾夺主,其作用是把主光灯照射不到菩萨像的部位适当照亮,对主光灯所形成的菩萨像整体布光效果进行补充和完善,照亮暗部轮廓和细部纹理。
  摄影的构图,是对拍摄对象的取舍,是为了在胶片上留下的影像加一个框,这个框住画面范围的界定,除了取决于相机和胶片画幅的尺寸外,还取决与摄影师的主观选择。具体到拍摄这尊菩萨像的构图上,我采取竖幅画面,把菩萨像的脸部放在了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并对菩萨像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只摄取了整个菩萨坐像的上面2/3部分,舍去了腰部以下部分。主要原因是这尊菩萨坐像整体的雕塑的精华集中在腰部以上半身,腰部以下的雕塑在处理上比较简单。如果将菩萨像的下半身拍进画面,相机必须向后后退,势必造成菩萨像脸部在整个画面中视觉比重的缩小,并给观看者的造成杂乱的印象,影响菩萨像更突出、更完美的造型表现。
  文物摄影作品画面气氛的营造,取决于拍摄对象(文物)本身。每件文物都有它的历史背景,都包含着它的时代信息和造型特点。这尊菩萨像本身的色彩已脱落,雕刻菩萨像的木头已部分开裂,在菩萨像的脸部留下岁月斑驳的痕迹。选用深灰色背景纸是为了考虑整幅画面凝重的色彩基调,主光用较硬的光线是为了勾勒出菩萨像的主体造型而其它的部位都处在浓重的影调中。目的是拍摄出菩萨像神秘、凝重的视觉氛围。拍照时用测光表测入射光,曝光数据F32、1/60秒。到此,这幅《木雕菩萨》照片就拍摄完成了。(见图1)。
  通过对菩萨像的整体构思,确定拍摄方案,运用摄影技巧等手段。拍摄出一幅立体感强、雕塑造型优美、色调凝重、富有佛教神秘色彩的文物摄影作品。这幅《木雕菩萨》摄影作品曾入选由英国、美国等10家国外博物馆和我国30多家国家级和省市博物馆参加的“国际博物馆影像联展”。并收录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博物馆文物摄影精品集》。
  关于这幅《木雕菩萨》摄影作品,从审美意义上讲,是摄影技术与艺术在佛教雕塑艺术上完美的体现。
  1.jpg    2.jpg
  参考文献:
  [1]许星.佛教造像服饰探析[J/OL].(2007-06-14)[2007-10-11]
  [2]吕品昌.论浮雕艺术[J/OL].(2005-12-12)[2007-10-11]、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论文

文章标题:佛教造像“木雕菩萨”的摄影构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guanggao/633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