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南宁市社会经济不断取得飞跃性发展,而服务会展业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制约了发展。为了尝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大胆的提出了建设“中博之都”项目。本概念性设计按照设施导向(FOD)和环境导向(EOD)的思路,从南宁市会展业的定位和会展业的运营入手,研究南宁会展业的前景,围绕“绿色、科技、人文”的主题,提出本次策划设计方案。
关键词:服务会展业,配套设施,超高层塔楼,五星级酒店,休闲步行街
1项目概述及背景
“中博之都”建设项目,选址南宁市东部的琅东片区内。城市外环路西侧,地块现状用地为民歌广场,承担本市“三会一节”期间大型会展、表演等活动。该基地北有民族大道、并紧临竹溪立交桥,东与会展中心隔路相呼应,而本市主要内河水系之一竹排冲由南至北贯穿用地。作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主要配套项目,其集办公、商务、会议、休闲于一体综合配套服务建筑群体,总用地面积25.1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2“中博之都”项目设计
2.1总平布置
中博之都,作为会展中心的大型配套项目,具有与会展中心地块相邻近的区位优势,但被竹溪大道分隔,或会对人行交通产生影响。而在两地块的中部和南部设计出两座人行景观桥,行人就能安全顺畅行走在会展中心和中博之都之间,强化了二者的一体性。总平面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总平面图图二功能分析图
计划中,本地块将由南至北大致分为三块。中博之都地块的东部有竹排冲婉蜒穿过,竹排冲的东面到竹溪大道之间的细长地带为第C地块。沿金浦路、汇春路边和原湄公河大酒店为A地块,中间为B地块。这三地块的开发强度将依次规划为A地块高强度开发区,B地块低强度开发区,C地块为原生态绿化景观区,如图二所示。
我们所作的规划,力求达到政府、民众、开发商三方强强共赢。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本项目对会展中心景观的遮挡,更缓解了会展中心目前存在的交通压力。不但烘托了会展中心的主导地位,也在更大程度把公共绿地留给广大市民,减少对原民歌广场的文化氛围的破坏,同时照顾到开发商的利益。
2.2交通组织
项目附近车流主要集中从金浦路和汇春路进入整个场地,超高层办公楼和五星级酒店均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主要建筑退道路红线20~30米,作为大型地面停车场,并利用场地高差,于场地中部设置大型半地下停车场,超高层办公楼下方也设置了多层地下停车场。停车方式多样化,停车位共3000个,非常便捷。
人流除由金浦路与汇春路、还可从两座景观桥上便捷进入会展中心。本场地周边有6、16、34、19、46、25、52、29、39、72、74、76、206、79、211、603、609、601、60、706路公共汽车经过。尤值一提的是,未来的城市轻轨也将从这里地下经过!在附近1公里内预计有金湖广场和会展中心两个站点,未来的实施设计中甚至可搬照国内外众多超高层设计,在地下室设通道直接连接至轻轨站,最大限度地缓解出入超高层及大型商业内部的人流压力。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解决了中博之都项目中交通方面的矛盾,提升了整个项目的品质。
2.3建筑单体设计
2.3.1超高层办公楼设计
中博大厦超高层塔楼的竖向构图,与会展中心的横向构图将形成新会展区的象征性建筑群:建筑层数为78层,高度为360m,规模为150000㎡的办公室,层高4m,地下停车场1000辆。9层会议、展示空间,其他包括商业场与酒店。主楼标准层平面可灵活分隔空间:主要为国内和东盟各国商务机构、企业在南宁设置分支机构。群楼中包括为东盟博览会提供便利的博览会议、博览商务、博览信息、博览展示的空间及为整个中博大厦服务的相关配套设施。
图三超高层塔楼设计图
其象征性佛塔式外观,在给南宁的天际线带来贡献的同时,期待着促使现在这一地区的建筑形式、形态走向着优雅庄重。玻璃与铝合金的幕墙,通过印象鲜明的高层建筑几何学的构成,依据极为合理的独创的结构系统更明快地表现了适应南宁气候与地震力的建筑。
此方案中,超高层塔楼主体采用造型美观的中国塔造型。
塔楼主体平面采取对称多边形构图,立面构图是15个塔节,塔节由下到上,逐节攀升,似摩天宝塔一尊,巍峨神奇,寓意节节高升、蒸蒸日上、力量、生机、茁壮、锐意进取!在塔的底部有一双圆柱形裙楼与主楼相连——好事成双。裙楼与主楼相连处一个敞开式的入口,意为广吸人脉,繁荣发展。此外,高科技的材料使它随着昼夜更替、阴晴变化、远近高低视点的改变而或金或银,或蓝或灰,或隐或现,给人一种细腻感和美感。
主楼和裙楼顶端均设计并蒂莲雕塑,每朵并蒂莲24个花瓣,代表一年中的24个节气,雕塑由钢架点式玻璃构成,基座采用灰色花岗岩,整个设计彰显出晶莹剔透,雍容典雅、高贵大方的气质,饱含和谐、互助之意,传承和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寓意佛山祥和、安宁。
上述造型设计,与会展中心标志性“朱槿花”花瓣造型遥相呼应,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使两组建筑的造型更为协调、整体化。
中博大厦以塔的形式出现,使来自东盟国家的客人易产生情感和信仰上的共鸣。因为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还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中国古塔的建筑形体,丰富的轮廓线使人对历史产生联想,也是对文脉的一种延续。塔是佛教的一个信仰载体,在东南亚各国广受尊崇。
2.3.2购物街设计
购物街沿金浦路北接超高层塔楼,由北向南蜿蜒布置。三到六层设餐饮、出租店铺、高档商业和各种体现东南亚文化的娱乐设施。建筑由北向南布置,一方面,可引入南宁主导风向东南风进入建筑,适应华南地区湿热的气候特点。另一方面把金浦路的人流车流隔开,形成一个面向会展中心的后花园。
建筑体型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以变化丰富的形体来减小建筑的体量感,同时也可使建筑周边形成良好的微气候环境,形成宜人、活跃的商业空间。购物街内通畅宜人的空间使购物行为顺利进行,在交通空间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行走空间尺度,从而使购物者不致过多地受到他人的干扰和推挤。在行走距离上,我们把它控制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行走距离500米以内。而且行走路线富于变化,使行人不易觉疲劳。由于停歇是人的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我们在设计台阶、花坛和喷泉的边沿等地方时,设置了足够多的座椅、长凳。内部空间设计中,多条连廊穿插于步行中厅中,使得购物公共空间既不一览无遗,也不受过多的阻挡而形成浑然一体的建筑空间。
2.3.3五星级酒店
酒店总建筑面积70000㎡,1号酒店地上28层,地下3层,面积约45000㎡。建筑总高度100米,停车位约700辆。位于本地块南边。设计上定位为五星级或四星级东南亚风情休闲酒店,使之自然地衔接东南亚风情街。酒店内,配备东南亚风味餐厅,热带风格泳池,内部装饰以深红色木材格调为主,配以各种东南亚木雕装饰,营造出一个浓烈的东南亚风情休闲酒店。
2号酒店位于现湄公河大酒店地块,面积25000㎡,18层高,总高度68m,地下2层,停车位约380辆,设计上定位为五星级商务酒店。裙楼部分采用级级退台形式,平台种植草地树木,这么设计不仅与会展西坡的退台相呼应,还为酒店自身提供大量的绿化空间,使酒店融入会展西坡景观带内,大大提升了酒店的品质。因其毗邻会展中心,裙楼设计了10多个大小型会议厅,以满足东盟博览会期间和其他会展期间大量的会议、签约、发布会活动的需求,也为南宁市日常商务活动提供了一个高级的场所。豪华中式餐厅为世界各地的客商提供各式地道中餐,使之能够充分享受到中国各地美食。餐厅内可进行具有广西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表演,使宾客体会到博大精深中国文化。西式餐厅也能让外国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酒店商场提供世界顶级服饰、豪华珠宝、高新电子产品和中国各地文化珍品,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客人不出酒店都能享受到购物的快感。室内泳池、豪华客房、套间;完善设施构建出一个具有世界顶尖服务水平的五星级酒店。
3“中博之都”打造会展之都的深远意义
中博之都的建设,力求通过提高会展中心的自我造血能力,实现营运的扭亏为盈。首先,通过中博之都的建设,可提出有特色的会展业发展定位:南宁发展会展不能仅仅依赖于中国—东盟博览会,而应利用承办博览会的机遇,依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等经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会展品牌,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会展产业。其次,通过中博之都的建设,也能借助博览会的机遇,形成信息、金融、交通运输、物流、建筑业、商业、广告等相关行业构筑的产业链。第三,通过中博之都的建设,将有效实现会展中心与民歌广场的互动,塑造一个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会展、商务中心新的经济增长点。
4结语
城市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是城市意识的一种体现,它们应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中博之都”项目是缓解当前建筑与城市发展矛盾的有益尝试。作为一种关注城市整体发展的设计手法,它无疑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城市化的建筑设计创作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古小松.泛北部湾合作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郑正.寻找适合中国的城市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万民,王纪武.现代都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新概念探索——重庆江北CBD新概
念设计研究解析[J].建筑学报,2008,(01).
[4]刘大可.中国会展业理论现状与政策[M].北京:中国外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