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艺术的领域中,创意来自于社会的发展以及艺术的推陈出新,创意根植于社会与艺术。对于未来主义者而言,只要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只要采取消灭随心所欲的做法的举措(这种随心所欲的做法总是想要占居首要地位),艺术就会具有一种新的意义:即要拒绝已熟悉的格式,要从暴力和残酷性中,从侵犯性乃至不公正中摄取营养,既要迫使自己采取谨小慎微的态度,又要满怀热忱和激情。未来主义者愿意颂扬生活和自由,他们在有关他们的时代的种种问题上表明态度,并且表达对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泛日耳曼主义的弃绝以及对哈尔斯堡的权威的羞辱,宣扬要对特伦托和的里雅斯特实行公开的领土收复主义,从而也表现出他们从战争中摄取的炽烈灵感,把战争看成“世界唯一救星”。
关键词:艺术、创意、未来主义、政治、伦理、背景
一.对“艺术创意学”的字面研究
何所谓“艺术创意学”,我想先将这个整体名词拆分为“艺术”,“创意”以及“学”这三个词组进行简要的研究与分析。
1.“艺术”。艺术于理论而言,在研究人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问题上是同美学相通的,同时又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的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等。
艺术来自社会,还要回归社会,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静止的和孤立的现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等到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由此,艺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孤立的,单独的,主观的思想意向。它需要社会现实土壤的培育以及理论经验灌溉,而后成长并回报于社会现实。而这也便给“创意”带来了必要的限制以及创作的灵感。
2.“创意”。创意是指人们基于社会现实而依靠思想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现实的别样创造和再生产。
在艺术的领域中,创意来自于社会的发展以及艺术的推陈出新,创意根植于社会与艺术。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第一,一切艺术家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各种社会事务(包括经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哲学、科学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志向,艺术家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对社会生活进行体验、实践、认识、,从而产生冲动、愿望、和需要;第二,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经过复杂的精神生产劳动即创作活动,其创作成果即艺术作品;第三,艺术作品直接来自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间接来自但最终来自社会生活,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第四,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必须回到社会去,以实现其价值,而艺术回归社会的中介就是艺术接受。
创意与艺术一样,离不开社会。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创意,无论这种创意与艺术有无关联,它都是社会现实存在的一种反映与支持。而一旦将创意与艺术连接到一起,创意便在艺术的领域越发有创造力和生命力。
3.“学”。学即学问,指对某一种研究体系的理论的概括总称。而大标题中的“艺术创意”也就是一种值得多方位研究与探讨的,永远不会过时的理论体系。未来主义的创意背景则是这条洪流中细小却光芒四射的分支,它承接新艺术运动的伟大成果,发扬现代思想,勇于创新。未来主义虽持续的时间不长,且其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及创意点争议颇深,但它无疑仍是给后人留下了值得借鉴与思考的圣果。
二.新艺术运动对未来主义创意的开源作用
任何艺术流派或思想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未来主义也不例外,而在它诞生之前,应该先研究其诞生的艺术背景。约从1890年至1910年间,欧美流行着一种装饰风格的艺术。这种艺术在各国有着不同的名称。1896年巴黎开设了一家名为“新艺术”的商店,专售这种新风格的产品,后人就据此把这种新风格的艺术通称为新艺术。这种新风格流布很广,遍及美术(图1)和实用美术领域,大多表现在招贴画和插图画、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图2),以及玻璃制品和珠宝首饰等方面。对这种风格的解释是与“新”这一观念相联系的。这种风格是用装饰手段表现新的社会发展、新的技术和新的精神。许多著名艺术家都参与这种新风格的创作,他们对历史传统表现出一种自由开放的态度。
图1图2
新艺术风格起源于英国线条主义传统,其直接先例是插图画家比尔兹利的唯美主义和威廉•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是一种过渡风格,是从传统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的中介环节。新艺术运动给艺术界注入了兴奋剂并产生了一股冲击力,最后解放了艺术家和公众的想象力,使他们接受并向往新的形式和新的空间。
在这条由19世纪各种潮流汇成的水道影响与激发下,20世纪的现代美术创意更加肆无忌惮的膨胀与勃发。其中最让人着迷的就是未来主义的艺术创意。
三.未来主义创意发生的背景
未来主义发生在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当时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不堪忍受意大利历史的重负,他们目睹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同时又看到意大利政治文化的衰落,从而提出了激进的革命主张。
人们曾试图给未来主义下过许多定义,但是,没有一个定义能真正抓住它的真谛。于是,人们明白:一个如此致力于探讨非理性的运动,是很难让人用一个单一的说法来概括的,特别是当这样的运动所产生的现实土壤还如此之复杂。
工业文明的进展和一个新的社会组织的形成;机器的产生和由科学发明及新的意识形态风起云涌所促成的思想革命;旅行和信息作为沟通工具的飞速发展;所以这些因素,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都在迫使欧洲社会发生变化,甚至使它陷于危机。文化统一体的破裂(文化统一体迄今一直是受政治统一体约束的),一种既令人“感到陌生”又使人乐于接近的“猎奇之举”的魅力以及种种表现语言和感觉认识的势不可挡的相互交错,所有这些因素也在改变艺术观念和文化观念。
1.未来主义创意发生的艺术背景。种种艺术在此阶段正像感官一样,在寻找新的叛逆道路,并且在行动起来。来历不同的一些思想和材料,正在组合成一些新的统一体。与此同时,其他一些革新派也在欧洲文化群体中巩固了他们的地位其中有:奥地利和德国的分离派,从英国到巴黎、从布鲁塞尔到布拉格的“新艺术”的支持者,法国的回归派和清一色派,俄国的象征派(他们后来把他们的革命热情掉转过来,投入主体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
有一个有关艺术家的态度的问题。依照未来主义者的看法与主张:不要献媚于公众,而是要被公众所轻视;不要为获得成功而斗争,而是要为获得成功而犯错;作为老生常谈的内容只有一个,既要处心积虑地设法具备绝对创新的独特性,不要再现历史,而是要反映生活节奏加快所发生的巨变;不要去做心理的翻版,而是要综合提炼。
未来主义者是这样一种人:“他的思想和表现手法是独处心裁的,是强有力的,是活跃、热情、明晰、朴素、灵巧和综合的。他憎恨废墟遗址,憎恨博物馆、墓地、图书馆,憎恨唯文化论、迂腐卖弄、学院作风、模拟过去、纯粹主义、拖泥带水、精雕细琢。他希望使意大利的艺术摆脱衰老,加强活力,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风貌,把它从模拟过去、唯传统论、学院作风中解脱出来,鼓励年轻人的一切大胆创作。”
对于未来主义者而言,只要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只要采取消灭随心所欲的做法的举措(这种随心所欲的做法总是想要占居首要地位),艺术就会具有一种新的意义:即要拒绝已熟悉的格式,要从暴力和残酷性中,从侵犯性乃至不公正中摄取营养,既要迫使自己采取谨小慎微的态度,又要满怀热忱和激情。
未来主义艺术家把立体主义的几何学发明应用于他们的作品中,试图以运动的造型象征形式来表达速度这样的现代观念。未来主义绘画最常见的题材是机器,包括汽车、室内有轨电车和火车,同时也有许多表现人物或动物同时性运动的题材。
2.未来主义创意发生的政治背景。未来主义者是一帮无政府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起初他们抨击社会弊病,寄希望于战争,渴望毁灭过去,实现一种新的富有革命精神的存在方式。他们在宣言中宣称:“我们要颂扬战争----世界的唯一救星,颂扬军国主义、爱国主义,并为之而牺牲的壮丽思想••••••”。但战争却毁灭了未来主义,最有才华的博乔尼和圣泰利亚都死于战争,马里内蒂也身负重伤。从而中止了他们的实践。
未来主义者愿意颂扬生活和自由,他们在有关他们的时代的种种问题上表明态度,并且表达对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泛日耳曼主义的弃绝以及对哈尔斯堡的权威的羞辱,宣扬要对特伦托和的里雅斯特实行公开的领土收复主义,从而也表现出他们从战争中摄取的炽烈灵感,把战争看成“世界唯一救星”。
这样一个纲领由于其内部自相矛盾,分歧重重,毕竟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首尾一贯的政治纲领,而只是一项乌托邦式的、“富有诗意”的声明。这项声明力求“把对立面调和起来”,交替地提出一些无政府主义的立场和民族主义的立场,在军国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之间摇来摆去。
在这样的政治主张和形势下,未来主义者的思想与信念不断丰富与完善,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观点与理念。而这些充满浓郁政治主张及时代特征的未来主义思维正是这些未来主义者们作品创意的或直接,或间接的来源。
3.未来主义创意发生的哲学及伦理背景
3.1未来主义创意发生的哲学背景。“未来主义意味着对进化规律的认识”。它是以“自我革新的主要现象”为基础的全面的心理和哲学运动,应当把它运用在“艺术的死水一潭的氛围之中,这正如把它运用在政治、科学、哲学、心理学乃至整个资产阶级旧思想的死水一潭的氛围之中一样.”它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能超出艺术领域”。未来主义也是一种态度,因为它“在空气中散发出一种思想革命的气味,散发出一种旨在塑造未来人的力量”。最后,“未来主义作为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来看,说它属于未来的理想,要比作为艺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致力于把生活和艺术投射到未来中去的充满活力的、力求革新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于他们的行为与状态,更根存于这些未来主义者们的思想和信念之中,并被他们通过各种艺术的形式及特征将这些思想和创意表现出来。
3.2未来主义创意发生的伦理背景。未来主义者既然是渴望如此全面地摒弃过去,他们就不能仅仅着眼于属于过去的艺术和文学两个侧面。“未来主义不接受法律,也不接受法典,不接受法官,也不接受警察,不接受拉皮条的,也不接受侈谈道德的阉人••••••不是鞭子,就是甘油炸药!”,马里内蒂曾满怀渴望自由的激情这样说道。
未来主义者还“轻视女性”。但是,这是在艺术上的反女性主义。未来主义者不是反对“所有”的女性,而是反对“某一种类型”的女性;他们不是反对以女性为艺术,而是“反对艺术的女性化”。
“反痛苦”的构思是阿尔多•帕拉泽斯基的。他的未来主义宣言《反痛苦》,正是于1914年在《拉切尔巴》杂志上发表出来的。反温情、反逻辑、反学院派、反技巧、反文学、反崇高、反优雅的未来主义,就是要把痛苦也否定掉。
帕拉泽斯基说,人并非生来就该受苦。痛苦是暂时,因为生活就是欢乐。快乐是永恒的。他还认为“一个人越是能够从痛苦中发现更多的欢笑,他就越是一个深刻的人”。自觉的痛苦,是一种“怀古主义的梅毒”,而这种恶疾因慢性的浪漫主义症、可怕的多愁善感、既可怜又令人感到压抑的温情主义而变得更加严重了。
未来主义的思想方式及伦理特征是当时时代特征的一种特殊反应。他们感情强烈,愤世嫉俗,渴望打破当时的社会状态和政治形势。这种反应不仅仅只表现为一种这一派别所认为的社会规范之上,而更多的是将这样或那样的社会规范表现于他们的艺术作品之中,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气息和魅力。
四.未来主义思想创意的延续与影响
未来主义在我们时代的所有艺术、文学运动中间,肯定曾是这样一个运动:由于它采取的坚决、有意和经常性的行动,它在世界上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在这之前,各个文学运动通常都是通过书籍、杂志和文化人士的往来才得以缓慢地传播的。在世界范围内,最初,未来主义曾轻而易举地得到回应,这既是因为它是以一个大家都很熟知的象征主义文化氛围作为起点,又是因为这个氛围本身要求他做出撞击和突破。
马里内蒂曾指出,未来主义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有约束力的学派。未来主义不是一个学派。它是一种倾向,是一种分发向前的冲力。更何况先锋派本身就不是什么固步自封的学派,相反,它是作为一个充满形形色色的内部派系、种类互异的广泛领域而存在的,在这些派系和种类当中,相互交流、彼此转移是极其频繁的,也是屡见不鲜的。
论文结语:未来主义思想确实起着催化剂、推动力的作用,它曾启发、影响许多后来的先锋派创意,并且走在他们面前。德国戏剧导演古斯塔夫•哈尔维说过以下一番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世界上所有现代艺术运动,都是以未来主义作为它们的精神之父”。这句话虽需一些修正,但却已明确表明了未来主义在创意及其他各方面对所有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影响和启迪。
参考书目:
1.周忠厚编著.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美学教程.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3
2.王宏建主编.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
3.欧阳英、潘耀昌主编.外国美术史.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5
4.马里奥•维尔多内著.理性的疯狂----未来主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8
5.陈奇相著.欧洲后现代艺术.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08:1
6.布莱顿•泰勒【英】著.当代艺术.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5
7.河清著.艺术的阴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8.张弘著.美之魅:20世纪前的西方艺术和审美沉思.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5
9.叶强等著.抽象绘画语言简明教程.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5
10.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