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人导演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李安凭借自己的多部优秀作品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诸多著名的国际奖项。其电影作品历来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研究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中西文化冲突融合、叙事学理论分析其结构、女性主义理论评论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等。而本文试图从家庭生态学、生态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三方面分别对其电影中反映的生态思想加以梳理和总结,以期拓宽对李安作品研究的视角。
[摘要]著名华人导演李安诸多经典作品中“家”的概念在中西方社会文化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个性鲜明的现代女性形象面对人生、爱情等古老话题时的不同反应,以及人与自然的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试图从家庭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和生态自然观三方面分别对其电影中上述主题和人物中反映出的生态思想加以梳理和总结,以期对李安作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拓宽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职称论文发表代理,李安,家庭生态,生态女性主义,生态自然观
一、家庭生态学与“家庭三部曲”
生态学发展到当前正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以人类研究为主体,即除了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外,还研究社会生态系统,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而在人类社会中,最能反映各种关系间联系与制约的最小单位就是家庭。家庭这个主要包括父母与孩子的看似简单的社会单位,实则是人类接触到的第一个生态场所。通过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完整的家庭生态系统理论是由Bronfenbrenner提出的,他认为家庭生态系统包括小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等四类系统。家庭是小系统的一种,中系统是两个小系统的连接,外系统是指外在的环境脉络,而大系统是由上述三个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互动影响而形成。
“家庭” 一直是李安作品的主题之一。从《推手》到《冰风暴》,其前五部电影都是家庭剧。李安把家庭小系统中的人际关系和文化伦理问题放到一个文化大系统背景下来探讨。 讲述了一个个小系统的解构和重新结构的过程。 李安本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题材跟家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分不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家族制度上的,中国人努力奋斗主要是为了家庭的稳定与延续。正如电影中儿子朱晓生所说: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拼命地背井离乡读书找工作,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家庭。朱晓生所说的家庭是包括父亲在内的中国式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在《推手》中,老朱在不会说一句英语的情况下,不远万里舍弃熟悉的环境,舍弃在北京的家来到美国,以期在儿子身边享受天伦之乐,过上儿孙绕膝的幸福晚年生活。但事实上,美国不是中国,美国人的家庭观念与中国不同。传统的美国家庭是指核心家庭,由丈夫、妻子和他们的孩子组成。在老朱来到美国之前,老朱的儿子早已经娶妻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老朱的到来,打破了儿子媳妇家庭这个小系统原有的平衡,由于东西方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老朱与儿媳的关系很是紧张。在影片的开始,李安就在无声中展示了中国父亲与美国儿媳的一系列对比:舒缓的太极拳和力量十足的奔跑;传统的中国书法和现代科技代表的电脑; 西方的饼干沙拉与东方的炒菜米饭,等等。在家写作的儿媳需要安静,而出门就迷路只能待在家里的老朱需要看京剧解闷。因为父亲的存在,小夫妻之间发生了很多矛盾,家庭关系不再融洽。有着一颗中国心的儿子,在美国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夹在中国父亲和美国妻子之间左右为难。老朱家与陈太太家这个中系统的联系、故事发生地――美国的整体社会环境这个外系统,与上述的小系统共同构成了影片的冲突与矛盾,也形成了家庭生态系统中的大系统。
同样《喜宴》中高伟同的父母远涉重洋来催婚为的是给高家留后;《饮食男女》中朱师傅为了维系父女感情不辞辛劳地安排每周一次的丰盛晚餐。在这几部影片的结尾处,为了家庭小系统的和谐存在,李安为身处矛盾漩涡的家庭成员安排了较为温和的结局:《推手》中儿媳在朱父离家出走后反思自我,并在布置新买的房子时,特意为老人留了一间;《喜宴》中高伟同、赛门和威威决定把孩子生下来,高父母也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饮食男女》中当大姐和小妹都追随着自己的爱人离开家,甚至连老父亲也与年轻的锦荣结婚搬出老宅后,倒是最早喊着要独立的家珍留了下来,充当家庭聚会的组织者。
正是一个个家庭小系统的和谐造就了家庭生态系统中大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生态女性主义与《卧虎藏龙》
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社会环境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 兼具女性主义理论和生态理论两种职责。1974年法国学者弗朗西斯・德奥波尼在其出版的《女权主义或死亡》一书中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女性和自然是其多元化视角的焦点。生态女性主义者把自然和女性受压迫的遭遇相提并论, 认为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有着重要联系。因此,他们把解放女性和解决生态危机、反对压迫一并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卧虎藏龙》中, 李安首先放弃了传统武侠电影以男性作为主角的模式,成功刻画了玉娇龙、俞秀莲、碧眼狐狸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在男权当道的社会里,在追求个人价值的道路上,三个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抗:女承父业行走江湖的一代女侠俞秀莲;外表柔弱内心反叛的大小姐兴玉娇龙,这两位的身世经历更吸引观众的注意。而片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碧眼狐狸――在诸多的评论中被说成是凶狠、内心藏毒的恶人。然而,从女性生态的角度看碧眼狐狸的故事虽不像俞秀莲和玉娇龙那般饱满和跌宕起伏,但是她对现有的男权社会秩序的反抗却是最为坚定与激烈。片中,为了有一天能超越江南鹤为代表的男性权威,她渴望学到武功绝学,为此不惜委身于江南鹤。当愿望没实现,她甚至不惜杀了江南鹤这一父权的象征,偷走了心诀。 她对于男性小看女人之事十分痛恨,当被李慕白质问为何杀死江南鹤时,她咬牙切齿地说: “你师父可惜太小看女人,即使入了房闱,也不肯把功夫传我。叫他死在女人手里,一点也不冤枉。” 此外,封建男权社会里,女性嫁人,婚后相夫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成名的大侠如俞秀莲都认为:“女人一辈子,总是要嫁人的。”只有嫁为人妇,哺育儿女的完整女性才会被封建礼法所接受,才为 “男权文化”所认同。但碧眼狐狸终生未婚,这是对传统女性身份的一种颠覆,是对男权社会的最大的挑战。
三、生态自然观与《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长期以来,人类习惯于将自己置身于世界的中心,坚信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却忘了自己也只不过是浩瀚自然界的一员。特别是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幅提高,这也直接导致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从而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根据扬・马特尔风靡全球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这部夺得四项奥斯卡大奖的重量级电影情节却很简单:影片讲述了少年Pi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一人一虎的奇怪组合竟然能够长时间和平共处,并最终生还,人们在惊叹这一现象的同时,不禁再次思考人与动物甚至整个自然的关系。少年Pi与老虎帕克在大海独处的过程也是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过程。
在影片前半部分,少年Pi与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为下文的海上漂泊埋下了伏笔。在电影中,父子间的第一次正面冲突源于少年Pi的宗教信仰。年幼的男孩对所处的环境充满好奇,他同时皈依三种宗教,接受它们的教义,在它们的帮助下实现内心的平衡。但是父亲却不认同他的做法,因为同时信仰所有的事物和毫无信仰是一样的,与其在宗教界转换不如相信科学,理性思考。在此次冲突的结尾,Pi并未激烈反抗父亲的说教,而是以“我想要受洗”来表达自己对父亲观点的不认同。随后,父子间的第二次冲突发生了。在父亲经营的动物园里,Pi对新来的老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以手举生肉喂食老虎的方式试图和帕克打招呼时,他感受到动物也有灵魂。他的这一做法被及时赶来的父亲严厉训斥:“你以为那老虎是你的朋友吗?它是动物,不是玩伴。” 可见在父亲眼中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关系,动物应处于被监管的状态,违犯规则的动物会受到惩罚,同时打破等级规则的人也会遭受惩罚。为了给Pi一个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教训,父亲甚至派人带来一只山羊,放在老虎面前,供老虎享用,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Pi认同了父亲的做法。在激烈的父子对抗中,我们姑且将Pi看作是传统和宗教的代表,而把其父看作现代和技术的代表。二者之间的较量暗喻了现代科技取代传统、控制自然的过程。至此,人类中心主义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紧接着,Pi的父亲决定全家带着动物移民加拿大。航行中发生了海难,原本平静的大海狂风大作,如山一样的大浪面前,人类任何试图反抗的举动都那么的无力,人不再是万物的主宰者,在大海这个大自然的代表面前我们十分的软弱。风雨过后,当一人一虎被共同放逐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放逐在大自然中,人在失去了现代科技给予的优越性之后,他和动物该如何在大自然中相处?当救生艇上的食物和水不足以供给漫长的漂泊,Pi只能求助于大海,捕食大海中的动物。此时,大自然不再是被掠夺的对象。相反,自然成了人类的哺育者,离开大自然,人类将无法生存。而在漂流中Pi与老虎帕克的关系可以借用原著中的一句话:“这不是他的或我的问题, 而是他和我的问题。我们事实上在同一条船上。我们将共生或是共亡。”在最初,Pi依据父亲对他的教导,始终把老虎当成最危险的敌人。与之划分界限,在这样的前提下,老虎并没有做出攻击性的行为。即使在海上食物匮乏时,也没有以Pi充饥的打算。可见,动物对于人类本无恶意,所谓动物对人类的攻击实则是在人类虐杀动物时,动物的一种正当防卫与自我保护。而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是在人类肆意掠夺自然资源时,自然对人类的被动惩罚。Pi与老虎经历了从最初的彼此提防仇视,到彼此接纳共生,甚至彼此尊重帮助,以至最终的彼此需要的过程。最终,孟加拉虎的存在不再是威胁,反过来成为Pi求生意志的源泉。这一过程实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质的改变与飞跃。二者的平等关系的确立带来了双赢的局面,是李安对人类中心主义消解之后,对平和自然秩序的重构。至此,这部电影中的生态思想的核心得以展现。
四、结语
李安作为优秀的华人导演,其作品叙事流畅, 缓而不急, 情感细腻, 动人心弦,成功地将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阐释不同主题。本文选取的李安作品表达了他对家庭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及期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男女平等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李安在作品中展现了生态主义的人文关照, 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1] 扬・马特尔.少年Pi 的奇幻漂流[M].姚媛,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 陈喜荣.生态女权主义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2002(05).
[3] 李素杰.生态文学批评――美国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2).
[4] 佟薪火,徐蕤.重温家庭的关爱――李安“家庭三部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