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了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提出了国内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景观效果;植物造景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景观设计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了现代国际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
2.1植物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如噪声污染、热岛效应盛行、空气质量下降、建筑增多导致绿地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多年经验证明,城市的植物造景是一个很好的改善城市环境的方法。
2.2植物的景观效果
完美的植物景观,具备了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
2.3植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战胜自然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大片绿地被占用,树木被砍伐,导致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恶性发生,泥石流、海啸、沙尘暴……幸运的是,人类已经从受到的惩罚中逐渐清醒,认识到植树造林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温度、湿度以及净化空气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植物能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人们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对所居住的周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全面铺开,景观建设快速发展,需要新增大批合格的园林绿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选苗、高标准施工已成为创园林城的质量目标。要充分掌握及利用园林植物资源来规划设计,引种选育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植物品种,注意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及人居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美。
3.国内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植物景观不符合当地气候环境
目前,一些开发商为了创造卖点,盲目追求新奇高档。在居住区中营造“欧陆风情”、“热带风情”等各式风格,导致“洋化”,或“热带”植物在全国各地的“狂热”引入、“大色块、大草坪”的植物景观设计与“大手笔”作品的频频出现。然而,由于气候差异,所配置植物不适合当地生长,引进品种在小区内的长势日渐衰败。例如在干旱少雨、水资源原本就很紧缺的北方地区不适宜种植消耗大量的浇灌用水的草坪。
3.2缺少植物多样性与群落层次
城市环境的多样性需要以植物的多样性为基础。目前,国内居住区绿化中植物种类普遍偏低,一般为100种左右,仅个别小区超过500种。如深圳市,居住区的绿化植物仅242种,[1]但常用绿化树种有150种左右,[2]只占当地野生植物种类(约2500种)的6%左右,[3]这说明丰富居住区园林植物种类的潜力较大。[4]另外,还存在部分绿化树种或外来树种(如垂柳、榆等)使用频率过高的现象。如吉林市居住区绿化用树种中外来树种占51.79%。[5]城市居住区绿化群落层次普遍不够丰富。如在小区道路和公共绿地中出现比例最高的是“乔+草”和“乔+灌”二层结构模式;[6]再者,忽视落叶树种,常绿树种在小区中占主导地位。如上海很多小区的常绿树占压倒性优势,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比例远低于上海地带性植被中的比例(0.9:1.1)。
3.3植物垂直结构不合理,硬质景观比例较高
国内大部分楼盘都只考虑“绿地率”这一指标,因此在绿化时往往呈现出单纯的草坪,或者是单一的乔木层或灌木层,结构简单,层次感不强,虽然“绿地率”达到了,但植物群落稳定性较差,绿化效果不理想。[7]有些小区建成的商业街、步行街面积较大,中心绿地往往是以喷泉水景或建筑小品为主,即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夏季的炎炎烈日下毫无树木遮荫,人们根本无法利用绿地。
4.对策
4.1适地适树
首先,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配置,要根据气候分布、土壤地貌、周围环境等自然状态,结合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进行适宜的选择。其次,应根据居住区绿地人群的年龄需求合理选择树种。注意选择无絮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少花粉、抗污染力强、耐干旱瘠薄的绿化树种,尤以各地乡土树种为主。再次,居住区建筑南侧阳光强烈,设计树种时需考虑植物的喜光特性,做到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
4.2丰富植物种类,科学配比树种
植物多样性是小区生态绿化的基础,一定面积的居住区绿地应达到相应数量的植物种类。《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中规定:对生态型居住社区而言,华中、华东地区木本植物种类大于50种,三北地区应大于40种,而华南、西南地区应大于60种。另外,树种间的比例也是影响小区植物景观效益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适应比例不同。南京居住区合理的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应为0.8~1.2:1,而上海市则提出生态居住区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为1:1。
4.3景观设计应突出“人性化”、“生态化”
现代居住区设计不能过于偏重低矮的地被植物设计图案造型,以满足较高的绿地率和视觉效果。绿化设计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要求,增加区绿量,满足使用功能的综合要求。植物景观设计要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在植物配置时要重视季相变化,并结合城市的主导风向进行设计,以有效地阻挡冬季风和引人夏季风,减弱气候不利因素对小区环境造成的影响,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植物造景宜多采用生态型配置(即以常绿树为基调树种,以乔木为骨干树种,以片植、丛植、群植为主,并注意地被植物及草坪的覆盖,创造生态型植物景观),努力实现“生态化”。
4.4丰富配置模式,增加小区绿量
居住区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季相变化和生态作用,通过不同树种间的科学配比与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立体绿化配置,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居住区双向绿地系统(即以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为“点”、以沿区内主要道路绿化带为“线”、以小区游园和居住区公园为“面”相结合的水平绿地系统;以阳台绿化为“点”,以外走道、平台拦河绿化为“线”,以群房的天台花园、屋顶绿化为“面”的竖向绿地系统),从而丰富植物景观,大大提高小区绿量。为了提高绿视率,可充分利用小区中的顶层、底层、空中、室内,进行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及阳台绿化,提高居住区的立体绿化效果。
4.5提升小区文化内涵
现代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要从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资源着手,提炼营造文化主题。将植物景观组合成构图符号,与水体、景观小品等融合,共同体现主题文化韵味。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营造要注意标志性栽植,用植物突出小区特色,不同小区最好在植物配置上体现独特的风格。
4.6合理应用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的合理应用既可覆盖地表,增加小区植物多样性,又是实现春景秋色的坚强后盾。在居住区推广和应用地被植物,不仅是推动绿化生物多样性和造景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高绿化质量和档次的重要途径,更是做到“以人为本、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化效果。居住区地被植物的应用要采用花坛、花境、林下地被、缀花草坪等形式,使居民能欣赏到一年四季的美妙景色,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5.植物景观设计展望
植物景观设计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将发展成为涉及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树木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植物保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参考文献
[1]曾丽娟.深圳居住区绿地园林植物景观探析[J].艺术与设计,2007(6):79-81.
[2]程袁华,张延龙.对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与思考——以深圳市居住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14—4516.
[3]闫立杰.北方居住区绿化配置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5(1):83-84.
[4]刘荣.深圳开展野生植物调查,仙湖苏铁等珍奇物种亟待保护[N].南方都市报,2006-11-21(A42).
[5]董德军,张玉生,张正国.吉林市居住区绿化设计的现状分析[J].广东园林,2007(3):33-34
[6]王晓晓,谭峰,黎章程.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初探[J].四川林勘设计,2004,6(2):25-28.
[7]魏绪英,项忠平,蔡军火.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9,37(2):58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