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论文稻广两优5号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4-04 09:21 热度: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为全球近二分之一的人口提供了食物来源。随着世界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是有效解决人口和粮食供应矛盾的重要途径。

  摘要:广两优5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与自育恢复系香5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于2013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

  关键词: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特征特性,保优栽培技术

  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早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1]。利用核心育种理论,目前我国育种专家们已经育成了一大批优质高产水稻[2]。广两优5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香型优质恢复系香5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母本广占63-4S从江苏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父本香5是用扬稻6号与鄂中5号杂交,再与中国香稻复交,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香型优质恢复系。该组合聚合了父本的3个亲本的突出优点,即遗传了中国香稻的香味、鄂中5号的米质和扬稻6号的丰产性,适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的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中稻种植。但是由于部分农户掌握的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有限,盲目、随意地进行生产管理,是造成水稻产量低、品质差的不利因素[3,4]。文章在整理近年来广两优5号试验示范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组合在湖北省及相应生态区的高产、优质栽培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1产量表现

  1.1区域试验

  广两优5号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450.3kg/hm2,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2.05%。其中,2011年单产9367.7kg/hm2,比扬两优6号增产1.81%;2012年单产9532.8kg/hm2,比扬两优6号增产2.30%。

  1.2生产试验

  该组合2012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汉川市、宜城市3个试点的平均单产分别为10560.9、9546.0、9183.0kg/hm2。其中,该组合在随州点产量与相邻田块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相比增产1.40%;在汉川点与相邻田块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相比增产1.60%;在宜城点与当地主栽品种相比增产4.00%,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2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

  广两优5号株型松散适中;田间长势繁茂,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层整齐;叶色浓绿,剑叶长、宽、挺、直;株高126.6cm,穗长26.2cm;谷粒长型,颖尖无色,无芒;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每公顷有效穗数262.5万,每穗总粒数约179粒,每穗实粒数约144粒,结实率在80%以上,千粒重28.47g,穗、粒、重三者协调。

  2.2全生育期

  全生育期135.9d,比扬两优6号短5.3d,比鄂中5号短12.1d。在湖北省适合作中稻种植。

  2.3品质性状

  稻米整精米率60.4%,垩白粒率18%,垩白度1.4%,直链淀粉含量18.6%,胶稠度70mm,长宽比3.2,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外观品质好,选择性地遗传了中国香稻的香味、鄂中5号的米质,食口性较好。

  2.4抗性性状

  高感稻瘟病,抗性指数6.7级;中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稻曲病发病较轻。

  3保优栽培技术

  3.1秧田管理

  “秧好半年稻”,培育壮秧是水稻优质栽培的基础[5]。壮秧要求叶龄适宜(4.0~4.5叶)、茎粗、根多。而要培育壮秧要进行早播,再通过早插来降低栽植密度,从而增加有效分蘖。广两优5号在鄂中北稻区一般4月20日左右播种,江汉平原、鄂东南一般5月10日左右播种为宜。

  精心播种、加强苗床管理[6],具体操作如下:①控制播种量。大田每公顷用种量11.25~15.00kg,秧田每公顷播种量105.00kg;②浸种。浸种时用强氯精、浸种灵等消毒;③药剂调节。用多效唑促长,在1叶1心时放干水,每公顷用300g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2250kg均匀喷雾,2d后进水;④肥水管理。三叶期至插秧期,为促进秧苗发生分蘖,要适当控制秧田的水分,达到蹲苗、壮根的目的。2叶1心时施断奶肥,每公顷施尿素75kg,移栽前5~7d施“送嫁”肥,每公顷施尿素75kg。

  3.2大田管理

  3.2.1浅插浅灌、插足基本苗移栽秧龄在30d左右,水稻栽植要求尽量做到浅插,深度以1.5~2.0cm为宜,保证秧苗插直、插匀、插浅,促进植株早生快发。栽植密度为16.7cm×26.7cm产量最高,每穴栽插2粒谷苗,要求每公顷插基本苗90万~120万。

  3.2.2科学施肥,浅水勤灌施肥以基肥为主(70%),追肥为辅(30%),N、P、K配合施用,比例为1.0∶0.5∶0.8,大田每公顷施氮(纯氮)总量187.5kg。基肥每公顷施复合肥450~600kg;早施分蘖肥,插秧后5~6d,每公顷施尿素120~150kg、氯化钾120~150kg和750~1200g10%多效唑粉剂并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浅水插秧,寸水活蔸返青,薄水促蘖。插秧后20~25d视苗情逐步晒田控苗,晒田不可过快过猛,孕穗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湿湿,直到黄熟,切忌断水过早。断水过早,尤其当土壤水势达到-30kPa以下,会导致根系早衰,进而使土壤营养物质不能持续输送到子粒中,灌浆不充分,最终导致稻米营养价值和外观品质严重下降[7,8]。3.2.3适时晒田,化控防倒做到“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适时晒田,晒到“人走不陷脚”,有效预防倒伏。同时增施钾肥、硅肥,苗期施用多效唑也有利于预防倒伏。适量施用多效唑能改良其株叶形态、优化产量结构、增强抗倒能力等,对于提高其稳产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某些叶片宽大、生长过量的水稻适时适量施用多效唑也有类似的效果。但若用量过大也可能会造成其生长量严重不足、穗子变小而影响产量、生育期严重延迟以及生产成本增加等。多效唑施入土壤后,不易分解和流失,持效期较长,一季中不宜重复施用,以免产生不良效果。

  3.2.4综合防治病虫害植物保护技术是水稻稳产、高产、优质的必要保障。针对广两优5号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差,在生产中应重点防治稻瘟病,尤其要预防穗茎瘟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稀释液喷施。稻瘟病病菌侵染寄主(水稻)是病菌-水稻-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稻瘟病病菌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完成浸染的过程。Mathioni等[9]研究发现,稻瘟病浸染程度与水稻营养状况有关;而Patel等[10]研究表明,稻纵卷叶螟发生率受季节因素和天气因素调节,稻纵卷叶螟发生率与最高温度、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及降水呈显著负相关。针对湖北省近年来春夏高温干旱状况,要做好田间病虫调查,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喷药防治;另外,应该针对种植区中长期气候特点及水稻营养状况,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防。除上述两种病虫害外,广两优5号在优质栽培过程中,在苗期还应防治稻蓟马,大田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和稻曲病等病虫害。

  3.2.5适时收割,确保优质高产当90%谷粒黄熟时应抢晴天及时收割。采用田间小型机械或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及时晒干,确保优质高产。

  参考文献:

  [1]周少川,李宏,黄道强,等.优质核心种质育种[J].科技导报,2005,23(11):23-26.

  [2]黄道强,周少川,李宏,等.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优质稻新品种黄莉占的育成及利用[J].广东农业科学,2009(9):10-11.

  [3]钟兰军.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21-122.

  [4]谢保忠,陈蔚,王万福,等.水稻拔节期的形态生理变化与高产栽培管理[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44-3045.

  [5]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6]梁琨,罗汉亚,沈明霞,等.水稻播种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2):253-257.

  [7]董明辉,谢裕林,刘晓斌,等.结实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籽粒品质及其粒间差异的影响[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11,19(2):305-311.

文章标题:水稻种植论文稻广两优5号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2037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