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都直接取决于农民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农民进行切实有效的科技培训对于中国未来农业的转型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问题;对策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培训的新需求,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提高培训效果。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的培训,对于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就农民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农民科技培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民积极性不高
1.1.1农民自觉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强
自古以来,我国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为只要种好地,干一些传统的农活,如养猪、养鸡、种植蔬菜等来维持整个家的收入来源就是自己的本分,完全没有必要去学习新的技术。
1.1.2农民对科技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以往的政府或者培训机构对农民科技培训重视的力度不够,在农民培训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而忽略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只重视农业生长而忽略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农民科技培训问题,因此也就造成了农民对科技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
1.1.3受文化素质及环境等制约因素影响
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很多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留在家里务农的人相对来说越来越少,大部分为40、50岁以上的中年人。这一部分人群通常也想来参加培训,但碍于经济实力、文化素质和受环境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不太自愿参加培训。
1.2培训实效性差
1.2.1政府对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
农民科技培训是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效果不会像其他行业那样投入后马上就有产出,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显示出效果,往往在同样的条件下,政府相关部门更关注那些见效快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的培训,而不愿意在农民科技培训上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或是有时只是在表面上重视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却不做实际上的支持,使得培训工作因缺乏经费而不能顺利的开展。
1.2.2培训机构繁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从事农民科技培训的机构龙蛇混杂,缺乏有效统一的认证。有农业、劳动、科技、教育等一些大的部门,也有农业技术推广站、专业协会、农校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小的部门或机构。除此之外,一些私立的培训机构还有很多。虽然这些现象反映了社会对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视加强,但是,还缺乏对管理混乱、针对性模糊、职责不明确等等频频出现的现象的有效监管。
1.2.3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承担农民科技培训任务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于农业高等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镇农校和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大部分培训通常都是以农业基地为中心围绕课题或者是项目进行的培训。在这些培训教师中有农业专家、教授,专业素质都相当过硬,但是却不直接参与一线的农民科技培训。
1.3工作队伍不健全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须是中国的亿万人民富裕起来;在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浪潮下,传统农业将要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传统意义上农民也要向新型农民转化,在我们这样以农立国的国家里,农业兴旺靠科技,科技传播靠人才,因此在科技兴农富农的新时期,在对广大农民进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过程中,科技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中,我国科技培训工作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工作队伍不健全,不仅在数量上不足,而且在质量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
1.4技术设备落后
农业科技培训所依托的技术设备是科技培训者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媒介,技术设备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的优劣。我国目前农民科技培训的技术设备存在数量不足,形式单一化,缺乏新技术更替等问题。
二、解决农民科技培训的对策
2.1提高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主动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各级党政对农民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部分地方培训班还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是“政府热、农民冷”。对于农民科技培训来说,农民是被培训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因此充分调动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唤起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是我们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主要从加大宣传力度,尊重农民意愿及培养骨干精英带头示范等几方面着手。
2.2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强调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职业教育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不仅直接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紧密结合,也为农村培养特色的实用技术人才,是为“三农”服务的职业教育。因此,要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走多元发展的市场道路。
2.3采用多种培训方式
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除了农民自身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培训内容与农民培训需求相脱离,培训方式与农民接受能力不适应。为此,培训方式应多样化,以期起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农民科技培训的主体是农民,培训的整个过程要以农民为核心,采用适合农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根据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农业生产特点及农民需求采用多种培训方式。
2.4增加培训资金投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民科技培训是重中之重,我们要看到这一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民科技培训具有社会公益事业性质,从教材编写到组织管理、误工补贴,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大量资金。要建立“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企业社会赞助为辅,受训农民量力适当负担”的农民培训多元投资体系。此外,还要对其它所有资金来源做好统筹规划、激励资助和协调落实,不断优化财政和其他主体对农民培训的支持方式,加强财政和其他支持资金的使用监管,提高农民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和机制,确保农民科技培训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2.5完善和培训管理机制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民科技培训的实施效果和作用。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做到资源共享,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按照“政府统筹、农业主管、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多部门参与,各方面协作,由牵头部门协调组织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机制,加强管理,形成合力,促使科技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农民科技培训事业中,学校师资问题是制约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基本保证。要坚持农民科技培训教师的质量标准,培训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完善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扩宽教师的创新能力,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因此,培训机构应聘请与遴选有扎实学科基础、实践经验和培训经验丰富、与农民沟通能力强的省、市、县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成员和中级职业务骨干任培训老师,特别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双师型”质量标准,宁缺毋滥,确保农民科技培训教师队伍质量;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多种多样、满足不同需求的培训模式,同时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法和模式,力求将农民技术培训提升到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标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