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径与制度研究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28 16:53 热度: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当前金融海啸的影响,不少外出务工农民纷纷返回家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以沙坪坝区为例,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证研究,探索适宜于沙坪坝区的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思路和规律,为相应的政策出台和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思考与实例指导。
  一、沙坪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全区外出农民就业返乡人员209人。从返乡人群的文化结构来看,初中以下155人,占总人数的74%;就相关技能培训方面看,从未参加过相关技能培训的有163人,占返乡总人数的78%;从务工地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共有155人,占返乡总人数的74%;就从事的行业看,依赖出口的电子加工、服装加工和玩具加工等行业居多,共有161人,占返乡总人数的77%。总体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文化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工成为企业停产裁员的重点对象,此类人群大约占了这次沙坪坝区返乡农民工总数的68%。
  (二)沙坪坝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及特点
  1、首选服务业进行创业。这类农民工创业投资少,技术含量低,对文化程度和技术要求不高,是比较低级的一种创业,比如早餐店、烧烤店、服装店等,这种创业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首选。
  2、承包经营中小型企业。这一类型的创业者通常是文化程度比较高、有沿海企业工作经验的农民工。这是指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承包一些濒临破产倒闭的中小型企业,有文化、有经验、有资金的农民独资或合资把企业承包下来,进行资源重组,整改企业管理,拓展业务,使企业起死回生。
  3、发展大规模的养殖种植业。一些返乡创业农民工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以“一村一品”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利用农村土地广阔,资源丰富,创办种植养殖业。这种模式具有风险大、投资大、回报时期长的特点,因此所占的比重不高。
  4、创办为大企业生产配套配件的加工型企业。部分返乡创业农民工利用在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工作过的经验和技术,抓住规模企业产业链条向前和向后延伸的机遇,主动接受大中型企业的辐射带动,积极发展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件配套企业,这类创业需要较高的资金和技术水平,选择这种模式的农民工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随着沙坪坝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创业模式仍然集中在投资规模小、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的小工商业上,劳动强度大、产品科技含量低,带动辐射能力还不够强。
  二、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
  通过作者对有一定文化、有创业进取心和有一定打工积累的创业以及想要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座谈访问,总结出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存在以下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资金不足制约创业。受访的创业者和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都一致反映最缺乏的是资金。一方面是企业创建之初缺少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是企业创办后难以得到贷款,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2、政策因素制约创业。部分创业者或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对目前政府所提供的政策环境存在疑虑。一是顾虑政府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的诚信度。二是担心现行的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给自己辛苦创办的企业带来负面效应和经济损失。
  3、创业环境和服务质量制约创业。部分人对政府权力部门目前所提供的创业软环境,如选址、征用土地、部门审批以及办理各种证照和税费征缴等持怀疑或不很满意的态度。此外,大多数创业或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盼望有关部门能为他们提供投资项目选择、论证上的专业服务。
  4、法律维权制约创业。鉴于自身文化和法律法规知识的欠缺,创业或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深感企业在诸如合同、订单、契约、协议的拟写和签订上的困难,十分渴望政府有关部门能给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和维权方面的保障。
  (二)主观因素:
  1、创业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通过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赚取劳务收入,部分经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劳务收入,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工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农民工形成了一种“打工经济”的思维定式,缺乏自办企业、自主创业的创新意识。
  2、本身素质不高。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财务、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经营企业存在一定风险,创业成功率较低。
  3、传统观念束缚创业。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挣钱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和供孩子读书,有了积蓄后,第一考虑的是重新修建住房或是到城里买房,把家搬到城里居住,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多数人对于拿出打工积蓄返乡投资创办企业不敢想或想得很少。
  三、沙坪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创新
  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这篇大文章,应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来实施,着眼于整合农村内在、现实的自主创业力量,着力于“三农”难题的破解,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铺路搭桥”和“保驾护航”。目前,沙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机制还很不完善,必须通过加强机制建设,为返乡创业经济提供制度支撑。针对沙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制约性因素分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一)创新政府服务机制,改善返乡创业环境
  这是用“筑巢引凤”的模式吸引返乡创业。通过加快沙区西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鼓励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定特色农业园区规划,切实搞好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投资硬环境,增强返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在软环境上,应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出台相应的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加快制定并完善鼓励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返乡创业人士保障机制,把返乡创业人士纳入城市社保体系;让所有返乡创业人士享受外来投资者同等待遇,让他们能安心、称心、舒心地在自己家乡创业,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径与制度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jingji/859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