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和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新农村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农村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首要问题就是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经济基础是发展支撑产业,即发展现代农业。我县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农业建设为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作为主题,把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作为最终目标。
一、发展现代农业,在方向与目标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既要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农业资源危机、市场效益下降等许多严重的负面效应,也要避免我国过去把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截然分开而作为两个完全不同问题进行对待的做法,应该在科学认识现代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彼此促进的基础上,将两者内在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努力把传统农业转变为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农业。“我国人多地少,发展现代农业,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生产出量大质优健康的农产品,保障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需要的粮食以及食品安全。”“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工程为手段,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抗御风险能力,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力争‘十一五’粮食平均亩产达到650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亿斤。”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严格保护耕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发展现代农业,在内容上,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宽农业产业体系,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优化结构,为社会提供多功能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品种的增加、质量的提高与农业结构的变化,从种植业向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化,劳动力内部的转移,这是农民增收的一部分因素。因为农业是一个基础产业,相当比例的劳动力还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要依赖于农业本身的发展。目前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也在下降,在45%左右,但不能说比例的降低就意味着重要性在减弱。只能通过现代的要素、现代的技术手段、现代的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更多更好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现代农业,在内部产业构成上,除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之外还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农产品收购、储藏、零售等物流业,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业,农产品观赏、采摘以及垂钓、娱乐、度假、民俗等观光旅游产业;在功能上,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提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功能之外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
三、发展现代农业,在手段和途径上,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水平,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科技进步步伐,在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膜等工业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更注重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技术密集度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要在农村土地公有制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不改变的前提下,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经营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把小农经济纳入农业现代化轨道。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这对当前深化农村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四、发展现代农业,在组织领导上,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抓住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农村流通体制、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的传统和重要原则。全党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党的“三农”政策落到实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要探索长效机制的建设,比如财政政策对农业的投入,服务于农村发展的金融体系,还有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怎样将这些资金要素注入到农村去需要探讨。另外,探索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服务,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都需要长效机制。
五、发展现代农业应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不少地方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城市和农村各搞各的,其结果是虽然城市发展较快,但农村发展滞后且乡村建设散乱无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不仅使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使城市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最终将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分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六、发展现代农业应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发展的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尤为明显,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要针对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各种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强化城乡设施衔接、互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特别要增加对农村道路、水、电、通信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提高上述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功能,并与城市有关设施统筹考虑,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七、发展现代农业应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欠账太多,目前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按照有利于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尤其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还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和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范围。”在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从体制机制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必须从现在起就做好规划、留好接口、逐步靠拢,一待条件成熟,就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运作。
八、发展现代农业应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要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系,改变一些地方政府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做法,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相关制度方面的作用。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要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并完善法规,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