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农业气象服务内容和农业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出发,对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重点和土壤水分观测工作中容易出错而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建议基层气象台站农业气象工作者引起足够重视,避免错情出现,提高农业气象观测质量,为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效果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业气象观测,基本要求,问题
前言
农业气象观测是整个农业气象工作包括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等的基础。做好气象工作是气象部门的宗旨,也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农服务一直是气象服务的重点。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是搞好农业气象服务的前提,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大地影响着气象为农服务的效果。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物理要素(气象要素和有关的土壤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和记载。
一、农业气象服务内容
气象部门为农业服务主要目的是防灾减灾,增产增收,发送生态环境。目前服务的主要内容及途径如下:
(1)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为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民提供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长、中、短期预报,提示农民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做好防灾准备。
(2)提供防灾、减灾的农业气象决策依据。根据所研究成果、提供抗旱、抗低温、防霜等措施,提供灾情信息。
(3)农业气象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农业气象网数据,提供作物长势、灾情、土壤水分、天气气候条件等农业气象监测和预测信息,并分析气象条件利弊,提出趋利避害农业生产管理建议。
(4)提供作物生长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提供播种、施肥、发育期、收获期预报。根据作物长势、面积及气象条件,进行农作物产量预报,定期向国家及省市提供预报结果,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5)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每隔几年对全国各地农业气象气候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分区,服务于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发展。
(6)人工影响天气。每年春季进行人工增雨飞行作业及人工防雹作业,防御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在全国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森林防火服务。开展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预报,用气象卫星监测森林、草原火情。
(8)为生态建设服务。生态环境变化与天气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气象部门可提供对生态变化的监测结果,并提供与生态有关的气候环境变化资料及气候论证,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二、农业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
(1)平行观测原则:农业气象观测必须遵守平行观测的基本原则,即在进行生物生长、发育状况观测的同时,还要对其生长和生存的环境进行同步观测,使资料具有可比性。
(2)点面结合的方法:所选农业气象观测点要能够代表同一种农业气象类型,即根据所选择的测点资料,可以推出同一农业类型的大致情况。因此,除了在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观测外,还应在生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和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进行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以增强观测资料的代表性。
(3)观测工作的科学性、连续性、长期性和可行性:观测地段和观测项目要相对稳定,观测项目、观测标准和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等应科学合理,确保观测资料的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可比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三、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重点分析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确保统计值的可比性,自动站除进行24次定时统计外,还进行02∶00、08∶00、14∶00、20∶00 4次定时统计,且天气气候概况应使用4次定时统计值。
(2)简化疑误(或特殊情况)记录的处理方法,取消记录加“()、*、>、<”等处理规定。其中疑误记录经分析判断,认为基本可用,可按正常记录处理;疑误值较稳定的疑误记录,需进行订正处理,如各类水银温度表的断柱、示值超出刻度的外延读数等;疑误记录存在不确定性时,应按缺测处理,如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断等。
(3)在定时观测时,不论是人工站,还是自动站记录缺测,首先应考虑用其同类实测记录替代,其次考虑用补测记录替代。正常使用的人工观测仪器和自动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都可作为正式记录。当自动站记录发生缺测时,仅在02∶00、08∶00、14∶00、20∶00 4次(或3次)定时观测和其他发报观测时次进行补测;当某一定时数据(降水量、风向除外)缺测时,用前、后2个定时数据内插值代替;当连续2个或2个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须按缺测处理。
(4)当降水自记迹线有缺测时,若无法从自记纸上直接计算出缺测时段的累计值,则按缺测处理。“新规范”删除了用实测值减正常迹线量代替的规定。
(5)日照时数全天缺测,若当天可能有日照记录时,则按缺测处理,而不能用前、后日照记录代替。
(6)在人工站与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偶然出现的缺测现象中,可能采用同类记录相互替代。但如果长期替代,就失去了平行观测的意义,故应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或积极采取措施修复故障仪器。
(7)降水自记记录(或自动观测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应参加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的挑取。
四、土壤观测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归类
土壤水分观测。土壤水分是植物耗水的主要直接来源,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溶解、转移和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还影响着植物的生理活动,对土壤中气体的含量及运动、固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壤水分观测项目主要有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测定、不同深度土壤的测定、地下水位深度测定、干土层厚度测定、降水渗透深度测定等。土壤水分观测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作物播种或最后一个发育期与逢8的日期超过2 d,应加测土壤湿度;若还未到最后一个发育期即收获,收获与逢8的日期超过2 d,也应注意加测。二是在天气发生干旱时期,取土时勿忘测定干土层厚度。当干土层厚度≥3 cm时要进行记载。三是农气簿-2-1的“发育期”栏填写地段作物旬内所处发育普遍期,并用括号注明具体日期。旬内若未出现发育普遍期,则“发育期”栏空白不填。四是每年第1次测定土壤湿度时,要重新进行土盒称重,记于纪要栏。五是烘烤土样,要烘到相邻2次抽取样本的重量差均≤0.2 g为止,此2次烘烤结果都应记于农气簿中。六是取土后若当天有降水,在农气簿备注栏要注明日期及取土后至当天20:00前的降水量,以便使用资料时分析参考。七是降水量记录前后2次土湿测定日间的各日定时观测降水“日合计”≥0.1 mm的降水日期和降水量总和。作物观测地段无论播种和收获期是否都要测定土湿,第1次应填写第1次测定土湿日前10 d内的降水、灌溉日期与量。末次填写收获日至相邻的土湿测定日之间的降水、灌溉日期与量。八是地下水位深度若常年>2 m,则无须测定地下水位深度,但需在农业气象观测簿表的首次记录中填写为“常年>2 m”。
参考文献
[1] 李文选,李静.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309.
[2] 段宝敏,许嘉玲,贺春江,等.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更换注意事项[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13.
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中国农业气象》。《中国农业气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农业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反映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有关农林水产业与气象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国内外有关专题研究动态综合评述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