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业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原因,并对其预防的管理措施和生物治理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生态环境;防治
一、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林业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二)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中国现有林业面积约13370万hm2,其中天然林约8725万hm2,占65%,人工林约4645万hm2,占35%。近几十年中国林业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自1950年代起至1980年代,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50%。与此同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林业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林业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四)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论文。
(五)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我国几十年来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二、影响我国林业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
(二)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
(三)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四)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
(五)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林业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一)着重抓好林业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
植物检疫是预防林业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林业,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二)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林业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育苗消毒处理
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四)保护害虫天敌
在林业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五)适地适树,培育健苗、健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人工林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
(六)营造混交林(注意树种搭配),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林业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七)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四、主要对策措施
林业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林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林业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及我区的生态安全。
(二)加强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林业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三)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区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
(四)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林业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五)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五、具体的生物治理措施
对待林业的病虫害我们要预防为主,并辅以有效的治理,生物治理则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如:
(一)昆虫病原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工业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林业食叶害虫的防治。
(二)昆虫病原真菌在林业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林业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
(三)昆虫病原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四)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是我国当前防治林业害虫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有一定后效作用等特点,因此已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农药之一。
(五)植物源农药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
(六)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转基因抗虫植物,是林业害虫防治的一条新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将逐步得到推广。
六、结束语
总之对于林业病虫害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要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