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与处理措施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9-29 08:06 热度: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处置,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环境安全等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应急环境监测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事故;危害影响;处理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迅速不断发展时期,随着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其处理处置措施,是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与特征
  1.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
  1.1.1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泄漏、扩散
  一般指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因贮运不当或翻车、翻船造成泄漏及保管不当引起的泄漏,这些物质一旦泄漏扩散不仅会引起空气、水体、土壤等严重污染,甚至还会致人畜死亡。
  1.1.2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爆炸
  由煤气、石油液化气、苯、甲苯等挥化性有机溶剂泄漏而引起的这类环境污染事故不仅污染空气、地表水和土壤,而且这些气体浓度一旦达到极限后会发生爆炸。
  1.1.3溢油环境污染
  指在油田开采与运输过程中由于井喷泄漏及其它意外造成的原油环境污染事故。此外,炼油厂、油库、油罐车漏油引起的油污染也时有发生。
  1.1.4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污染
  指含大量耗氧物质的城市污水或尾矿废水因垮坝突然泻入水体,致使某一区域或流域水体质量急剧恶化给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渔业用水造成困难的环境污染事故。
  1.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1.2.1事故形式多样性
  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多种类型,所含的污染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另外,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和处置的各个环节均有发生污染事故的可能。
  1.2.2事故发生的突然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是一种常量的排污,有其固定的排污方式和排污途径,并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排放污染物质。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则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排污方式,往往突然发生,始料不及,有着
  很大的偶然性和瞬时性。
  1.2.3事故危害的严重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多产生于生产过程之中,排污量少,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瞬时内一次性大量泄漏,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
  难以控制,因此其破坏性强,污染损害严重。
  1.2.4事故处理处置的艰巨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涉及的污染因素较多,一次排放量也较大,发生又比较突然,危害强度大。处理处置这类事故必须快速及时,措施得当有效。因此,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监测,处理处置比较一般的
  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更为艰巨与复杂,难度更大。
  2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措施
  2.1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的突发性、持续性和累积性决定了环境监测任务的困难程度。当发生污染事故时,有毒化学品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具有很强的时空性,所以对污染物的监测必须从静态到动态。
  应急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试纸法;
  (2)水质速测管法;
  (3)气体速测管法;
  (4)便携式分析仪器测定法。
  对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采取的处理处置措施是首先使吸入有毒空气的中毒者马上离开污染区,严重者就医诊治。现场工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将污染物扫起至空旷地方深埋或收集后送回生产厂处理。若发生火灾,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2.2爆炸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多是物质的化学爆炸。化学爆炸过程有极快的变化速度、可产生大量的热和形成气体产物等3个基本特征。
  2.2.1应急监测方法
  现场监测的目的是迅速判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范围。这对判断事故性质、事故能否再次发生或对人体的毒害程度等至关重要。检测事故现场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检测管分析技术已受到各方面的极大重视。它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于现场测定,而且采样和测定一步完成,简化了分析步骤。
  2.2.2处理处置措施
  发生有毒气体爆炸,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有伤者和中毒者及时抢救;若伴有火灾发生,应急处理人员扑救时要戴好防毒面具,穿好化学防护服。
  2.3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石油工业中的原油、燃料油、成品油在勘探开发及产品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均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一发生溢油事故就对陆地或水面造成严重污染。
  2.3.1应急监测方法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与土样。现场采用红外分光测油仪对样品进行测定,现场测定与化验室测定相结合。
  2.3.2处理处置措施
  采取措施降低溢油量,包括关闭产生溢油的各种阀门,修补管线。使溢出的油品局限在某一区域内,利用低洼地形汇集或进行堵截,防止外流、外溢。在条件合适情况下,就地燃烧。该措施除油效率高,
  无须转运储蓄,适用性强,环境影响小。
  2.4农药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农药属于有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农药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目的就是应用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快速确认污染物类型及组成,为事故
  应急处理处置提供依据。
  2.4.1应急监测方法
  (1)比色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2)紫外光谱法。利用有机化合物吸收紫外光的特征,对有机农药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
  (3)气相色谱法。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广、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分离测定可一次完成。
  2.4.2处理处置措施
  现场人员应配戴防毒面具及防护服,尽快完成现场采样分析,以便迅速制定污染清除处理方案。及时组织疏散污染区域中将遭受污染的人员,并根据污染程度设置警戒区域。对于事故现场清除的大量
  污染物及处理物,应采用焚烧、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后再采用陆上抛弃处理法集中处理。
  3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危害及其影响
  3.1生命威胁与健康影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重要危害之一是对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威胁,一些重大污染事故都有人员伤亡。事故不仅对在事故现场的人员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有可能对未直接暴露在事故现场的人们的身
  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2经济损失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污染后的长期整治和恢复仍需要花费可观的费用,其间接经济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3.3易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后,会对污染区附近的居民造成心理影响与压力,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秩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可能引起污染纠纷,造成某种混乱,危害社会治安。对引起大量人口被迫迁移的重大事故,可能会带来相关的社会问题;某些污染还可能会引发国际间的污染纠纷。
  3.4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
  重大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强度很大,往往会使某一区域的生态失衡,有的甚至造成长期的危害,致使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
  4.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首先强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污染事故力争减少并消除污染事故的危害。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监测并作出安全评价。
  4.2就近应急,建立应急监测网络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来势迅猛,去得也快的特点,因此应贯彻就近应急的原则。即以各地环境监测站为基础就近应急,同时建立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级站为支援、支持系统的应急环境监测网络。
  4.3加强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
  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储备。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组建专业应急监测队伍;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实战演习,强化应急反应能力。
  4.4提高应急监测水平
  重点解决环境应急监测中检测手段、仪器、设备等硬件技术。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污染因子的特性,建立环境污染事故数据库及事故处理处置的查询系统,为实施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提供依据。
  5结论:
  总之,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要解决应急监测及处理、处置,还要实行紧急救援与做好善后工作,把污染事故的危害减至最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处理处置、紧急救援与善后处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在各级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协调各方面人员密切配合行动,建立起由部队、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部门参加的通讯、指挥、监测、救援的整体应急系统。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保证该系统能快速有效运行,全方位开展救护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望钧.常见有毒化学品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与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吴鹏.环境监测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胡双启,张景林.燃烧与爆炸[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2

文章标题: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与处理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1031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