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质量,确保建设优质的农田水利工程,但是目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中仍然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因而强化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并建立和健全其长效管理机制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问题,管理,长效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体系的“主力军”,在防汛、抗旱、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水量调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仅是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夯实农业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切人点。以往,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建设质量差、配套率低、管理不到位、重复建设、工程老化等(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在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严重老化失修,加上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和效益衰减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阻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事业乃至农业的发展。因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必然选择。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工程前期规划、相关部门间的配合、工程建设投入、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工程施工环境及地质条件等等,因而其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而以下是以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1.1前期规划不合理,各部门配合意识差
由于整个工程建设不是一个单位建设完成,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布置,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工程施工质量,各个部门各搞各个的工程。所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
1.2重复工程多,维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各个部门的建设标准不一样,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有些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几年就被拆掉重建,不但浪费了大量资金,也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另外,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日常维护,存在人畜破坏,自然老化等问题却无人修缮,大大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
1.3建设投入少,建设能力低
说道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地方政府投入往往是入不敷出,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见效相对公路、集镇等较慢,因而乡镇政府往往一再缩减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另一方面,乡镇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建设能力普遍偏低,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这两个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
2.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我认为要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建立和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长效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因而必须要求地方相关部门在拟建农田水利工程,如打井、修渠、拦河、滴灌等时首先向上级申报,获得审批后方可执行。这一方面限制了农田水利工程的重复建设,一方面便于对工程建设的监管。
2.2创新建设技术
为了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应不断创新施工工艺,积极采用新型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创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一方面使农田水利设施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使其稳定坚固,便于维护和修缮,另一方面也使农田水利工程更加经济和高效。
2.3强化施工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人员管理。一方面要聘用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能力,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使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材料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专业标准选择农田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杜绝使用劣质材料;三)成本管理。合理制定工程建设费用、养护费用、维修费用等,并根据工程受益情况,向受益单位和受益者征收一定的维护费用。四)监督管理。加强纪检部门、监理部门、质检部门的现场监理。五)使用和维护管理。采取一定的使用管理措施,减少对水利设施的人为破坏,定期维护和修复,提高使用寿命。
2.4从严执行竣工验收
农田水利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向上级部门申请验收,当地水务部门应牵头组织专人对工程进行全面、客观、严格的验收,并根据工程合同和相关技术标准对该农田水利工程给出综合评定意见。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水利工程不得交付使用费用以及结算工程款。针对施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农田水利工程,要进行备案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依法惩处。
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策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3.1推进农民用水协会的建设,为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长效机制提供组织和机制保障
农民用水协会是受益用水户自主参与灌溉管理的自发的、互助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团体。按照“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并通过“一事一议”解决灌区工程有人管、有人修、有人保运行的的问题,从而保证灌溉季节工程的正常运行。
3.2建立农田水利投入新机制,多渠道引进资金解决农田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按照受益负担原则,建立起完善的农田水利投入多元化机制。通过银行贷款、财政帖息、政府补助、引进外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手段,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对农田水利的投入。
3.3加大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指导和人才培养,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建管并重问题。
由于用水协会是用水户参与和组成的,而用水户是小型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为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缺失的问题,政府要积极引导用水协会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因而有必要也有义务参与相关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一方面可以为工程的建设提意见和建议,并监督水利工程的施工.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一方面为管好用好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对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后的水价都要让用水户参与,征求大家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可。
另一方面要加强地方政府和基层水管单位对协会的指导和人才培养,优化用水协会的人力资源管理,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通过定期的有计划的组织培训,对用水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并协助用水协会创新机制体制,建立产权明析、管理主体到位、责权统一的的新机制。引导协会严把立项、审批、实施、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五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工程应是一项长期造福于人类的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而,我们应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及建设需要,采取相应有效对策,建立和健全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奖代补、建管并重、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加强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并加大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指导和资金投入力度,真正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小刚.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咨询.2010(29):153.
[2]徐明华.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发展长效机制[J].湖南水利水电2010(6):3.
[3]张捷,张亚.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深入探讨[J].工程技术.2010(12):109
[4]赵军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初探[J].陕西水利.20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