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从村庄的总体构思、空间布局、村庄居住组团、公共建筑组团、道路广场用地等方面介绍新农村规划建设,提出规划实施措施,阐述了规划体会及特色,积累了新农村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布局
1规划背景
21世纪的新农村应是农业现代化的农村,是经济市场化的农村,是工业化的农村和城市化的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生活活力,提升农村社会主义和物质文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兴建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原则,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级各类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
2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应在立足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以建设和改善与农村生活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就是村容整洁作为着手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生产活力。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并依照相关政策,逐步推进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的幸福感受,提升农村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一个稳定的农村基础,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
3规划原则
3.1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
3.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完善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公共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节约资源的原则。
3.4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
4村庄现状主要问题与分析
4.1村庄现状主要问题①用地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功能分区不明显;用地不紧凑,企业用地零散,不利于集约发展;②人均建设用地大(387.29m2),宅基地利用率低,出现“空心村”现象;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④公共服务设施不建全;⑤建筑形式单调呆板,住宅设计不合理,有些大而不当,华而不实,资源浪费严重;⑥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现象严重,住宅与养殖混合。
4.2经济发展特点分析①经济基础较好,有较好的农业基础;②产业链初步形成,但发展不平衡;③村庄建设控制好,群众迁并意愿强。
5今后新农村发展趋势
新农村的建设的首要前提是要让农民获益,农民才是新农村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现状有些村庄成了空心村,荒芜村“,范围大,住房杂,建设乱”的现象很严重,因此新农村的建设,首当其冲的便是农民的住房建设规划问题,一个人的个人需求,便是吃穿住用行,住房的问题,是生活的根本,居者有其屋,是每个人的梦想。农村的建设需要重新规划,使居住、生活、生产在有序的空间里发展,政府不仅仅是农村的规划师,在农村住房建设规划中,政府不仅发挥自己的规划师职责,给农村一个合理的建设规划,包括住宅区,娱乐活动区,工业园区以及农业经济园区等各个功能区的规划,更要监管土地使用效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土地流失和浪费,审批各个功能区的土地使用权利,不要插手其中,不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股东,驾驭其上,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监管好新农村建设的始末,为人民服务,让利于民,让农村成为最大的赢家。
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超过80%,第一产业严重的被忽视。由此在总结中外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农村越来越刻不容缓。
土地整合,也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如今我们的农业模式是分散小农经济,个人耕作,半机械化操作,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这些已经不适合当代的经济发展形势。国外的农村经济已经很发达了,像大农场经济,机械化程度高,单位产值高,科学技术含量高,成了一种农业经模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克隆到我国农业土地整合,也是有一定的相同性的,水利设施的投入,机械化的投入,并建立科学技术研究所,为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以及观光农业等服务。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这是以人为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具体贯彻。
7结束语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是打破了旧的农村经济体制,创造一个全新的经营模式,使农村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它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统筹城乡发展,以工带农,以农促工,达到农村城市化,让明天的太阳从农村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