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规模化、市场化、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突出表现是“土地产出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实践证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三高”目标的关键在于机械化。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从内在要求、发展条件看,在推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应该着力解决影响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农机化大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资装备。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农业、农村中,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必须是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于劳动力的节约,农业用耕地、能源、水的节约,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如何发展节约型农业呢?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大量精准拖拉机、耕整机、节能型农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各种精播机械、化肥精施及秸秆还田机械、高效农作物植保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富裕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进厂务工、进城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是“老人农业”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他们的体能很难承担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如果没有农业机械替代,耕、整、收、脱等农事环节的操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农业生产力就会出现萎缩。这几年,在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数量减少、耕牛大量淘汰的情况下,农产量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机械化作用功不可没。
二是分散经营需要农业机械支撑。一家“三、四口,四、五亩”仍然是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在小农生产的情况下,购买农业机械很不合算,普遍寄希望于社会农机专业户或农机合作社承担部分农业生产环节,以此种田保口粮、保承包耕地不荒弃。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和促进了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几年全省已出现了很多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社,他们活跃在农村各地,专司各家各户的农机服务,既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又促进了农村劳力的分工分业。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在多数地方,“一事一议”议不了,事难办,这是造成农业机泵生锈、机耕路不通、渠道堵塞、塘堰淤积、农田水利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农村现有的“3861部队”是不可能担当此任的。解决这一矛盾,仍然靠农业机械。试想,如果一个行政村有一台挖土机常年作业,何愁农田水利失修、老化!何愁并村腾地新村建设的艰难!
四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稳定增产需要农业机械支撑。“老人农业”分散小户经营的特征是粗放经营,把农业当家庭副业,只求收个“口粮”,农机上去了,就能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精细农业,就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抢住农时季节,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三、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农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过程。把项目的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的,具有农机技能的新型农民参与农机技术的应用与农业的深层次开发,鼓励农村中的各类农机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农村基地的龙头带动和农机专业户示范窗口的作用,做到“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能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技术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党致力于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推广使用农机科技成果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支撑。保证农民(农机人员)能够真正运用农机科技成果,必须通过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及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整合其技术力量来实现转化。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要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和教育工作
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其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直接运用先进的农业劳动工具——先进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但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和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农机推广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机化发展的作用。一是促进作用。将直接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最终将对农机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是加速作用。促使大量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推动和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三是教育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实质是一个教育过程。一方面,通过试验示范,让农民群众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认识到科技成果的作用,增强科技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增加农机工作者和农村农民的农机专业知识、安全知识、法规知识、技能知识和增强技能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各种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和较熟练使用和掌握各种农机设备、技术;四是适应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不断深入,机具的不断改良,先进适用机具的不断增加,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掌握和运用,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将越来越依赖于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及农机化技术,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也越来越适应于现代农业生产。
五、促进农业机机械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农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1、加强宣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一项重要措施。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1)向领导宣传汇报,引起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争取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向农民和机手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其操作、保养技术水平,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使之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讲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生产,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减少违章现象的发生,杜绝隐患,实现安全生产。(3)向社会各界宣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做到报刊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2、搞好农机安全监管,就要抓住农机培训、挂牌办证、田间路查三个关键环节。首先要发挥农业机械化学校的作用,对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故障维修、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其次是要严格规范办证程序,严把驾驶员的入户关,未经培训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机手一律不得核发驾驶证;要严格执行程序,严禁给超标准、报废的或手续不合格的车辆办理牌证手续;再次就是农机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道路,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纠正违章,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最后就是要加大农机年度检验的力度。年度检验是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住年度检验关,从而动态地监管机车的状况,以保证机车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有效地降低农机安全事故。
总之,,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围绕“三农”需要,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坚持统筹兼顾,以农民为主体、国家补助为辅助,形成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