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存在问题
一、煤矿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小煤矿数量众多,生产工艺落后,装备水平低,技术管理人员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等原因,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煤矿达标率低,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距。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新的规定,对煤矿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版标准已不能满足现在煤矿的发展和国家的要求。2009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出台了《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考核办法(试行)》,以解决各省(区、市)制定的本地区标准中,考核办法、考核范围、标准高低不一致,个别地区标准较低的问题。
二、我国煤矿开采存在的问题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赋存状况决定了能源消费必须以煤为主,一次能源消费中有70%~75%来源于煤炭,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多年煤炭开采带来一系列环境和安全问题,屡屡为人诟病。
1.安全问题。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长王显政曾说:我们永远不要“带血的煤”。2009年12月21日,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再次引发公众对煤矿安全,特别是群死群伤公众事件的关注和深层思考。从2006年起,国家加大对煤矿安全投入和治理,煤矿安全的总体形势是好转的,在产量增加的同时,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多年来煤炭产量以近2亿t/a的速度递增,而百万吨死亡率逐步下降。如何推动煤炭安全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实现以人为本与本质安全型的和谐矿区,是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加强小煤矿安全隐患治理的措施。(1)切实加强小煤矿矿主和矿井干部的安全意识。(2)安全第一,教育为先,加大安全投入,建立矿井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3)进一步落实矿井安全职责,加大风险抵押和惩处力度。(4)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矿,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实现矿井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5)转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6)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指导、分析、帮助,创建煤矿安全生产和谐氛围。
3.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由于地下采掘引起的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沙漠化、采煤废水排放以及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染等。
我国煤炭开采主要采用冒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造成地面沉降和陷落,因而引发村镇、铁路、桥梁和地面管线设施破坏。大量的农田因塌陷、盐渍化和水土流失无法耕种。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生产用水涌入井下而成为矿井水,目前矿山的年排水量约为22亿立方米。
我国现有煤矸石山1500余座,历年堆积量达30亿t,占地超过500000平方米,在大气降水淋溶时还会进一步污染周围水体、农田和地下水。目前有自燃现象的矸石山约140多座,自燃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成为大气污染源。
矿井瓦斯主要是矿井中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它既是煤矿重大安全事故的祸根,又是一种严重的温室效应气体。研究显示,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所占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据初步估计,我国2000m以浅范围内具有30万亿~35万亿立方米煤层气资源,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煤层透气性差,难以在开采前抽出。建国以来,我国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500余次,2001年由于瓦斯事故的死亡人数占煤矿总死亡人数的40%。煤矿每年排放瓦斯70亿~190亿立方米。
三、煤矿安全开采策略
1.树立科学的安全观
(1)树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同时要扩展到全社会、全民族,以至全世界。倡导牢固树立“人人为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杜绝“三违”和“三不伤害”,坚持“四不放过”,提高新世纪的安全文化素质和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营造人民安全、社会稳定的环境和条件,将灾害和意外伤亡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观氛围,实现国富民强,国泰民安。
(2)树立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宣传和教育是普及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树立新世纪的大安全观,当务之急是,培养和造就全民树立起科学的大安全观,使他们具有安全文化知识、职业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自救互救和应急逃生的技能,使之成为当代四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3)坚持科教减灾、科技兴安的科学观。应用安全科学及高新技术,对灾害和意外伤害事故进行评估、预测、减灾、防灾,培养超前预防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依靠科学方法和全民参与的行动来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宗旨,保护大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要有远虑,更要注意力排近忧,对灾害的预防,时刻不容放松和怠慢。
2.遵循环境效应规律,优化安全文化环境。共同的生活群体能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追求,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有利于强化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文化水平。
(1)强化生产现场管理,消除隐患,优化安全生产的“硬环境”。生产现场既是干部职工的劳动作业场所,也是容易出事故的地方,实行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作业环境,增大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
(2)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优化安全生产的“软环境”。一是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运用人格的力量感召职工讲安全,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指令,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二是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做到安全生产时时事事敲警钟,绷紧生产这根弦,增强安全意识教育不断线。三是要建立互相监督与约束机制,相互之间按照“三不伤害”原则生产,及时制止职工违章行为,形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和谐稳定的生产环境。
3.强化法制观念,保障安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一是要根据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重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夯实依法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岗位的法律责任、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把自身的个人行为变为社会的法律责任行为。二是要经常组织“违章”就是“违法”、“安全与法”知识竞赛或讨论等活动,让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浸染,得到释疑解惑,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章”与“法”的内在联系,尤其要结合在安全方面的正、反事例进行分析,弄清违章与违法的关系,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四、论文结语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之精细化安全管理,主要论述的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精细化安全管理细节,细节决定失败,要确保安全就必须走精细化之路。本文从以下三个大方面论述精细化安全管理。第一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用事例分析企业由于管理环节出现漏洞,未引起重视,最后酿成悲剧,“隐患藏于细节中!”第二主要说明要远离事故,就必须克服“细节”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第三分析如何实现实施精细化,要想远离事故,就必须改变心态,克服眼高手低、心情浮躁的毛病。要强化自我约束,用理智远离疏忽、麻痹和侥幸,用规则来约束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