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水,决不是一般的资源,而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战略资源。新中国成立后,赣榆县水利建设成绩巨大,初步建成了蓄泄兼顾的防洪调蓄体系,初步控制了常遇的水旱灾害,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赣榆县水资源日渐短缺。
关键词水资源;形势;对策
一水资源现状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北端,西、北与山东省接壤,东临黄海。境内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丘、坡、平、洼层次分明。全县辖18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424个行政村,总人口110.80万人,100.47万亩耕地,总面积1427平方千米。
赣榆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北方南下的季风侵袭,以寒冷、雨雪天气为主,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春秋季处于南北季风交替更换期,多干旱天气,形成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937mm,丰水年份降雨可达1482.7mm,枯水年仅537.1mm,年平均蒸发量1119mm。年内降雨分布严重不匀,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1%,春旱突出,夏季雨量高度集中,秋季雨水偏少,冬季雨雪稀少,年际变幅较大。
(一)水资源分析
(1)地表水:境内地表水的来源主要是降雨,多年平均径流深275.5mm,相应地表径流量3.91亿m3。由于年径流量时空分布不匀,丰枯变化悬殊,鉴于现有蓄截能力,通过对降水和地表径流可利用量的估算,地表水含量丰水年为2.2亿m3,平水年为1.2亿m3,干旱年不足1亿m3。
(2)地下水:西部山区和部分丘陵山区的238km2地质属古老片麻岩,无开采利用价值;丘陵区247km2的地质结构因裂隙较密集,部分地区有破碎带,水量较大;平原坡地有767.5km2地下水量较丰富,多分布在石梁河、小塔山灌区内,开采模数为13一13.5万m3/km2,据统计,实际开采利用量在10—ll万m3/km2。沿海地区150km2,地下水矿化度达75g/l,不能饮用、灌溉。粗略计算,全县地下水埋藏量为1.3亿m3/年,实际开采量多年平均为0.45亿m3/年。
(3)入境水:由于地处淮、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上游7400多km2的洪水经赣榆县入海。据统计,平水年过境水为4.29亿m3,除小塔山水库能拦蓄部分上游来水,其余全部渲泄入海。据多年统计,平水年调引江淮水量为3000万m3,干旱年调引水量不足1000万m3。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农业灌溉定额(见表1)
表1现状年农作物毛灌鼍定额单位:m3/亩
现状年不同保证率需水情况(见表2)
表2现状年不同保证率需水情况表单位:万m3
总之,赣榆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储量为5.38亿m3,其中:地表水1.2亿m3,过境水3.66亿m3、地下水0.5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513m3,远远低于江苏全省平均水平。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等干旱年份缺水约2.5亿m3;遇特殊干旱年,缺水达4.5亿m3。
二、水资源短缺成因
赣榆县既处于沂沭泗水系最下游,又是省南水北调供水的最末端。本地属水源性缺水,局部受污染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一)降水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全县年均降水量为937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水资源60%以上由洪水组成,利用的难度较大。冬春两季降水量不到全年的30%。我县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山、丘、岗、坡、平洼层次分明,境内北部和西北部是低山丘陵,年均降水量低于全县平均降水量,山丘、高岗坡地交错,水资源极为缺乏。
(二)水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2009年,全县直接排入水体的废水达119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03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达493万吨,废污水排放入河量为707万吨。另外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上升,也不断恶化了水源水质。
由于受山东工业废水的污染,石梁河水库、龙河等水质明显下降,特别是龙河受上游污水污染,水呈黑紫色,污染物超标严重,给工业、农业、渔业等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三)低水价政策造成用水很大浪费。我县70%的水资源用于灌溉,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有30%,农业用水仍以大水漫灌为主,每产1斤粮耗水2立方米,实际上只要1立方米就够了。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只有30%左右,多数不考虑水的循环和再利用。城镇生活用水普遍缺乏节水措施,跑冒滴漏更是司空见惯。这些问题根本原因是水费过低,25吨水的价格只相当于1瓶矿泉水的价格。用水多少与用户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用户节水的收益也很小,多用水比搞节水措施的投资费用更为有利,这实际上是鼓励浪费水。由于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太低,实质上变为无偿供水,而水利工程维修和更新难以进行,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收不抵支,只好守摊子,工程老化,效益衰减,带病运行,甚至因小不治而酿成大病,损失更大,在蚀老本、低效益、高耗能中恶性循环。
三、克服水资源危机的几点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及生活用水必将逐步增加,势必进一步加剧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的矛盾。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用水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水危机意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水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思想,进一步加大节水措施落实力度,为全县可持续发展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
为了把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环境改善提供服务,必须立足现实,坚持开源节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务一体化,达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到位。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把自然资源,但过去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忽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就难以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把水资源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出面组织、协调,要敢于监督、善于指导。从战略的高度和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眼光,重新审视和思考水资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水务一体化就是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的同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发展现代化水利的基本前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赣榆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来看,水务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目前,赣榆县水资源管理体制仍为水利部门管理水源,城建部门管供水,环保部门管污水处理。这种体制造成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同时部门分割管理又制约了其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只有打破部门分割,实行水务一体化,才能有效缓解水的供需矛盾,才能有利于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是用水大户,全县农业用水占到总水量的80%左右。目前,农灌水利用效率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0.4,损失率高达60%以上,水资源浪费特别严重。农业用水必须做好渠道防渗、田间工程配套和灌溉方法的改进。在渠道防渗方面,要减少水从源头到达田间的损失,主要工程措施是渠道衬砌,渠道衬砌后的水利用率可提高20%。搞好田间工程配套,是减少跑水、漏水,提高水利用率的有效措施。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应加强管理措施。
农业节水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种节水技术,灌溉上要逐步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合理择时灌水,用此方法每亩农田可节水四分之一。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不仅提高产量,而且改进品质,考虑到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投入跟不上,不宜大面积推广,对部分温室栽培、蔬菜农户及优质果树种植户可以采用。
第四、搞好工业和生活节水。目前,在全县城镇工业、居民生活用水中,“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见,浪费惊人,据统计,我县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约为230立方米,人均生活日用水量185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全县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必须加大科技节水力度:一是在企业新扩改建和设备更新改造的同时,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工艺和节水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二是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经过水平衡测试,不仅可以找出企业不合理的用水部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用水定额,还可提高企业内部管水、用水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采用一水多用,废水处理综合利用,改进用水工艺,促进企业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四是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和新型节水器具,尽快完成房屋便器水箱配件的改造,新建房屋全部采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节水器具。
第五、加强水资源保护,搞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祸首,特别是工业废水,一个工厂就污染一条河流,污染的水体人畜不能饮用,严重时还不能用于灌溉农田。采取有效措施,依法治理,对污染严重的工厂,立即实行关停并转,对污染一般的工厂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采取经济调整和环境治理相结合的调整方法,限制产品质量差、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发展产品质量好、能耗低、污染轻、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应加强水资源质量监测等基础工作,提高水资源保护的科学管理水平。对水污染案件,要依《水法》和《环保法》认真严肃查处,该罚款的罚款,不能姑息迁就。生活污水,因其污染物少,在技术上容易处理,可集中处理回收利用。此外,还要搞好植树造林工作,利用植被保护水土,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
第六、进一步理顺、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建立合理的水利投入产出机制。水作为商品,其价格与价值长期背离,“低价水”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低廉的水价不仅造成吃大锅水、浪费水现象,也使水管单位自身经济难以维持,供水效益难以发挥。目前,水费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而水利要从为农业这个弱质产业的服务中完全实现效益的回归,尚有一定难度。应逐步加大水费改革力度,力争水价完全到位,要把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列入国家物价管理范畴,明确水价管理的职责和要求,农业供水水价至少要达到供水生产成本,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的价格要按成本加社会平均资本金利润率核定。
第七、提高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增加水资源可用量。回归水是我县墩尚、赣马等镇的主要的水源,最大限度地拦蓄回归水,可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缺水状况,回归水还会有大量可溶性养分,用其灌溉可比清水灌溉增产7%~20%。北部丘陵山区,地表水紧缺,需多级提水才能灌溉,应大力开挖塘坝、大口井,发展蓄水保水工程,就地解决抗旱用水。也可采取井蓄结合,提高灌溉率。利用地下水灌溉,打井虽说一次投入较多,但一经打成,可多年发挥效益。
第八、优化水资源配置。从宏观上说,要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关系;从微观上讲,在取水方面,我县应首选本地地表水,适当利用地下水,争取外来水源;在用水方面,以农业用水为主,确保生活用水,努力满足工业用水。
结束语
回顾六十余年治水历程,过去没有很好地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配置、节约、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浪费,加剧了水资源危机。通过对水的再认识,我们应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1].《赣榆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