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述广州市河涌淤积严重、水质劣化的现状,介绍了多种净水方法并推荐应以化学的絮凝聚沉处理法净化广州市河涌水质。同时指出净化河涌水质时需要遵循原则。
关键词:河涌,水质,净化,原则
一、广州河涌及水质概况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影响,广州河涌外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工业排污、雨污不分流、生活污水一并汇入到河涌,导致河涌水质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居生活质量。
广州河涌多数呈现河网型结构,泥水环境关联性极强,河网主干河道或上一级河涌的泥水环境往往对河涌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河涌泥水环境则往往对主干及下一级河涌的健康起到反作用。
目前,广州河涌淤积极其严重,功能作用如行洪、航运、环境等大大衰减;纳污承载能力差;水质大部分处于Ⅳ类或Ⅴ类,有的甚至接近劣Ⅴ类或Ⅺ类水质;表观“污黑”,感官“恶臭”。
河涌环境与人居环境不和谐。
二、河涌水质净化的几个原则
1、先治河涌、后治河网、再治江河原则:江河是河网的主流,而河涌是河网的支流。因此,河涌泥水环境的好坏必然与河网江河相关联。特别是城市河涌水环境更劣于江河,污染源多,先河涌、后河网、再江河的治理时序是合理的。
2、先治河涌外部环境、后治河涌内部原则:河涌外部泥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河涌内部的水质。因此,必需先整治河涌外部周界环境,再实施河涌内部环境治理。
3、先治水、后治泥、再治污染物原则:水是泥和污染物输移的载体,泥是污染物的吸附体。先治理污染水体、后治理污染淤泥体、再处理处置污染物才是比较符合综合治理实际的。
4、河涌治理与江河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原则:从治河角度看,这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
(1)河涌治理过程应考虑对江河健康环境的影响。
(2)河涌治理后赖以生存的动力条件、维系河涌健康而取自于江河的引水补水应与江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协调。
5、河涌治理与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原则:河涌治理与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到河涌综合治理的根本。这是因为河涌功能与社会意识形态、河涌作用与区域经济发展、河涌资源与民生需求等都会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发展。
6、人文、生态、环境协调兼治原则:人类的生存发展多是与泥土为伴、与山水相依的历史。城市河涌是城市文明发展的象征和经济发展的依托。城市河涌环境综合治理不要拘泥于传统治河观念,重要的在于升华河涌人文治理理念,亦即在河涌生态修复中要渗透城市人文内涵。
三、河涌水质净化方法
3.1化学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方式就是在被处理的污水、废水中加入“絮凝剂”、“聚沉剂”、“氧化剂”、“分解剂”、“还原剂”等。目前化学处理技术在处理污水、废水方面占的比例较大。这是由于化学处理剂使用起来很方便,效果也很好,因此被采用。
广州市河涌的感潮河涌和非感潮河涌尤其是非感潮河涌使用添加絮凝剂、聚沉剂的化学处理方式进行净化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广州市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使得河涌水体的受污和处理的周期大大缩短、频次大大增加了。必需使用短时间内就能够收到效果的方式短周期进行处理,使之不至于积污过深而难返。比如应用运用近年来开发的高分子絮凝聚沉剂经过工艺优化,实现水体污染物的快速絮凝后的固液分离。然后处理分离出的化学絮凝物、沉淀物等。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
3.2微生物处理方法
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污水也是现代处理受污水体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是借助微生物的分解吸食作用把污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按微生物对氧气需求情况该方法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时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好氧生物处理时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
对于广州市内的那些感潮河涌,使用微生物处理方法显然达不到好的处理效果,潮起潮落的频繁换水将会大大减弱微生物的处理机制。另外,广州市231条河涌污染水体的无机物、有机物污染物浓度随着一年四季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振幅较大,有时甚至主要是无机物,有机物甚少。这样的变化不利于微生物处理,因为微生物处理法中的微生物是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的。不过,对于广州市那些无水可补的较为封闭的受污河涌的水体净化,采用微生物处理方式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选择。
3.3“电絮凝”法
“电絮凝”通过改变水体的电极特性从而使有机物迁移除去。“电絮凝”是靠电流的传递而使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降解的方法。“电絮凝”法是一种崭新的废水、污水处理技术。其效果与常规絮凝近似,但却无需添加任何化学物品,极大的减少了沉淀物的产生,所以真正算是水质净化的环保方法。
比如应用铁电解絮凝法对含油废水进行的处理。其主要机理可归纳为利用电场的作用:由于•OH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对氢、铁、二价铁离子进行氧化还原作用,产生的二价和三价铁离子具有絮凝、吸附作用。显然,电絮凝时产生的新生态Fe2+及Fe3+为中高价阳离子,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一方面它能压缩胶体、乳化油胶粒的扩散双电层,使它们脱稳凝聚;另一方面Fe2+和Fe3+均可与水的OH-生成Fe(OH)+、Fe(OH)2和Fe(OH)2+等络合离子,有较强的絮凝性、吸附性,絮凝和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将污水中的有机高分子交联、络合在一起,聚结成较大的絮体沉淀。
“电絮凝”法具有:体积小、占地少;速度快;投资小,成本低的特点。
可以看出,“电絮凝”法对于处理高污染浓度废水特别是含油污水是有效的,但对于广州市的河涌受污水体,其应用范围就有限了。因为广州市河涌面积大且支流多,大部分河涌的污染物的浓度还不足以达到使用铁电解絮凝法或铝电解絮凝法进行处理的浓度要求。另外,广州市河涌是以城市景观的面貌呈现在国内外旅游者和工作者面前的。试想,在广州市大大小小的河涌中长期布满“电絮凝”法的电极,显然是一件有碍观瞻的事情。
3.4生态修复技术方法
受损水环境的修复途径需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引入植物和动物,尤其是一些关键物种,重建物种的食物链结构,是水环境修复的重要方法。这种生态控制修复法相对成本较低,而且不用机械、能源,不引入化学物质,没有二次污染。这是目前水环境修复主要趋势之一。
对于河涌的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就是在河涌水面、河底、河岸的适当部位或建造生物虑床或建造生物虑墙或引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来进行河涌水质的生态修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负面作用小,无二次污,但历时很长。
广州市的变化几乎可以用日新日异来形容,天天都有新的景象。与之相匹配的城区231条河涌是不能使用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见到改观效果的慢腾腾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来处理的。在单元时间内,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对于水质的影响变化是相当微小的,地处闹市的广州市河涌显然需要速度更快、改观更迅速的其它处理方法进行污染水体的净化。
四、结语
(1)广州市河涌淤积严重,淤泥是劣化河涌水质的污染源。链条是:排污→积淤→污水→河网→江河;
(2)广州市河涌水质大部分处于Ⅳ类或Ⅴ类,有的甚至接近劣Ⅴ类或Ⅺ类水质;
(3)净化河涌水质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事件,而是一个具有立体概念的、需兼顾方方面面的、遵循原则进行实施;
(4)介绍的净水方法中以化学的絮凝聚沉处理法对广州市河涌水质净化有值得推荐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泥沙工程学教研室.河流泥沙工程学.水利出版社,1981年;
[2]孙境蔚.电絮凝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4(6):55-59.
[3]赵宗升,刘鸿亮.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途径.中国给水排水.2001,17(5):24-28
[4]金相灿,稻森悠平等.湖泊和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与管理指南[M].科学出版社,2007年;
[5]Jiang,J.G.,Shen,Y.F..Estimationofthenaturalpurificationrateofaeutrophiclakeafterpollutantremoval[J].EcologicalEngineering,2006,28:16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