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坝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根据该地区多年统计资料,从降水、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泥沙和水质等方面对其水文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阿坝州;降水;蒸发;暴雨洪水;泥沙;水质;
1自然地理概况
1.1地理位置
阿坝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00°30′~104°27′,北纬30°35′~34°19′之间。北与青海、甘肃两省接壤,东、东南与绵阳、德阳、成都三市相邻,南接雅安地区,西邻甘孜州。南北长414km,东西宽360km。区内国土总面积8.42万km2,占全省面积的17.5%。区内辖13县,截至2005年底,人口85.1万人。
1.2地形、地势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阿坝州总的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按大地貌划区,可分为:高原区、山原区和高山峡谷区。高原区:丘原波状起伏,谷地宽展。红原、若尔盖一带,地面宽阔平坦,丘顶与谷底相对高度一般在100m~150m左右。山顶浑圆,边坡和缓,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沼泽特别发育;山原区:分布于丘状高原东南,是高原区向高山峡谷区的过渡地带,多为各水系上游切割地区。高山峡谷区:分布在阿坝州东南部,山原区以南。山川多南北走向,地形崎岖,地表破碎。由于群峰林立,沟谷幽深,岭谷高差悬殊,可达1500m~2500m,垂直差异明显。
1.2气候
阿坝州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多样的气候,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四季气温无明显差别,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气候呈垂直变化,高山潮湿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降水集中,蒸发快,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带,海拔2500~4100米的坡谷地带是寒温带,年平均气温1℃~5℃,海拔4100米以上为寒带,终年积雪,长冬无夏。
1.4土壤、植被
阿坝州境内土壤有15个土类,26个亚类。主要以亚高山草甸土为主,一般分布于海拔3500-4200米的高原以及山原区,占土壤总面积的34.03%。位于海拔4000-4600米的山颠区域有高山草甸土,占土壤总面积的13.82%;位于海拔1800-3200米的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有棕壤,占土壤总面积的13.54%;位于中山区谷坡的上部和高山的中上部有暗棕壤,占土壤总面积的12.23%。其次是褐土、高山寒漠土、沼泽土、草甸土、泥炭土、棕色针叶林土、黄棕壤、黑色石灰土、新积土、黄壤、风沙土,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8.61%、4.82%、4.76%、2.35%、1.90%、1.32%、1.12%、0.65%、0.65%、0.12%、0.07%。
与自然条件相适应,阿坝州的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总括起来海拔由低到高可分为山地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带、高山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山原温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高山高原寒温带灌丛草甸带、高山寒冻带稀疏垫状草本及终年积雪带。
1.5河流水系
1.5.1黄河流域
黄河自青藏高原沿西北至东南方向蜿蜒徘徊于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汇处,又折向西北回流甘、青两省,在阿坝州境内的若尔盖县形成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湾。黄河干流上游是川、甘两省的界河,分为冬青甲勒玛至齐哈玛、贾曲河口至黑河河口两段,全长约250km,川境暨阿坝州境内黄河流域面积为16228km2,由州境内汇入黄河的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贾曲三条。
白河为黄河右岸支流,发源于红原县的查针梁子,由南向北流,在若尔盖唐克处注入黄河,域内河长270km,流域面积5488km2;黑河为黄河右岸之流,发源于红原县,由南向北流经若尔盖县,由玛曲附近注入黄河,境内河长456km,流域面积7608km2。贾曲为黄河右岸之流,发源于阿坝县与红原县交界处山岭,向北汇入黄河。河长136km,流域面积2226km2.。
1.5.2长江流域
阿坝州境内除西北部的白河、黑河、贾曲由南向北缓缓注入黄河以外,其余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分别属于岷江、嘉陵江、大渡河青衣江水系。
岷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松潘与九寨沟交界的弓杠岭南侧。由北向南沿岷山山脉,流经松潘、茂县、汶川至都江堰市进入成都平原。在松潘以下依次有黑水河、杂谷脑河、渔子溪、寿溪汇入。境内河长341km,流域面积22560km2。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斑玛县境内的果洛山上,由北向南流经阿坝县、马尔康县,在热足接纳梭磨河,在可尔因与绰斯甲河汇合后称大金川,穿过金川县在丹巴有小金川汇入后始称大渡河。境内河长310km,流域面积33586km2。
嘉陵江水系上游支流在州境内主要有白龙江、求吉河、白水江、涪江、白草河、土门河等。其主要支流白水江发源于松潘县弓杠岭北侧,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九寨沟县、文县,在碧口附近注入白龙江,境内河长195km,流域面积5277km2;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黄龙乡岷山雪宝顶峰西北之雪山梁子,州境内河长63km,流域面积2242km2。
2水文特性
2.1降水
2.1.1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阿坝州内降水季节明显,时空分布不均。枯季降水稀少,汛期降水量较丰沛,其中6、7月较多,9月次之。降水量一般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茂县沙坝以下至汶川例外),但到海拔3500m以上又开始减少。根据统计,岷江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黑水站751.9mm,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沙坝站417.0mm,黑水县西尔以下以下至汶川县绵池为典型的干旱河谷区为典型的干旱河谷区。大渡河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马尔康761.2mm,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小金站611.3mm。
2.1.2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阿坝州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干温季分明,5至10月为雨季,降水占85%以上,11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15%左右,特别是3~4月份是全年中最干旱季节。
2.1.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由于受大气环境及地形地貌的控制,阿坝州各地降水量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变化幅度。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在1.61~2.04之间。历年变差系数在0.13~0.14之间。
2.2蒸发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阿坝州多年平均蒸发量(E-601)在477-1510mm之间,平均值为880mm。因受气候特性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水面蒸发量区域差异较明显,一般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黑水县西尔以下以下至汶川县绵池镇为典型的干旱河谷区,水面蒸发量明显增大。最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沙坝站1030mm,最小多年平均蒸发量为镇江关站477mm,其比值为2.16。最大月蒸发量一般在7月或8月,最小月蒸发量多在12月。
2.3径流
2.1.1径流的地域分布
阿坝州地区江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补给,其次为高山融雪及地下水。流域内径流年内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与降雨基本一致,丰水期径流主要是降雨补给,枯水期主要由地下水和融雪补给。
2.1.2径流的年内分配
州内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基本一致,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0%以上,枯期(11月~翌年4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0%左右。
2.1.3径流的年际变化
流域内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大,年最大径流量与年最小径流量之比在1.38~2.87之间,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0.10~0.20之间。
2.4洪水
阿坝州境内的洪水主要是由降水形成。每年出现最大洪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7、9月,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80%左右。上游站点的洪峰多为尖瘦型,如马尔康、黑水、松潘、镇江关、杂谷脑等站。下游站点的洪峰较肥胖,如大金、足木足、绰斯甲、若尔盖、沙坝、威州等站,而且复式洪峰较多。单峰过程洪水历时约6~10d,复式洪峰过程洪水历时一般10~15d。涨坡较快,退坡缓慢。
2.5泥沙
阿坝州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植被覆盖度高,河流在平、枯水期含沙量小。根据州内各站统计资料显示,阿坝州多年平均含沙量在0.183kg/m3~0.661kg/m3之间,最大为马尔康站0.661kg/m3,最小为小金站0.183kg/m3。州内多年平均输沙量138.5万t,多年平均输沙模数169.2t/km2。
2.6水质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阿坝州各河段水体良好。主要河流多年平均溶解性总固体为65.1mg/L,多年平均PH值为8.32。通过对有机物和有毒污染等项目的监测分析评价结果,大部分水体未受到污染,属Ⅰ~Ⅱ水质。但岷江流域厂矿相对较多,为Ⅲ类水质,应引起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3建议
3.1阿坝州境内国土面积8.42万km2,水资源丰富,有九寨沟风景区、黄龙寺风景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等著名的风景区。目前设有水文(位)站15个,雨量站23个,地下水监测站3个,水质监测站2个。这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及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为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应按国家水文站网规划增设各项目的监测站点。
3.2阿坝、若尔盖为黄河流域的上游,河床宽浅,甚至很多地方没有固定的河床,有大面积湖沼及草甸区,为了给治理黄河提供科学的依据,应增设泥沙监测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