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尾矿坝勘察实例,介绍了运用静力触探试验查明土层的密实度、含水量、均匀性、判断地震效应等方面的应用,论证了静力触探方法在尾矿坝勘察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静力触探,尾矿坝勘察
1引言
该尾矿坝始建于2004年5月,从2004年11月投入使用,于2007年5月对尾矿体进行了稳定性勘察。
设计全库容140万m3,排放尾矿总量约16.5万m3。坝高30m。设计使用年限25年。尾矿库属四等(级),主要构筑物属4等,次要构筑物属5等,临时构筑物属5等。尾矿库属使用前期。
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并评价堆积坝的适宜性、稳定性及堆积的尾矿砂的震动液化可能性。
勘察中勘探线呈网格状布置,并采用了多种方法基本查明了尾矿体及堆积坝的分布情况,但对其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的掌握还有些欠缺,由于工程及施工条件的限制,选用哪种有效的方法成了当时勘察人员难以确定的问题。
2工程地质概况
尾矿坝位于礼县马泉老虎沟下游的无名支沟的沟口处。沟内纵向长约2km,延伸较短,沟谷东高西低,沟谷纵坡比大。侵蚀切割严重,沟谷呈“V”字型,沟谷谷底常堆积有大量的残坡积物、冲洪积物。两侧横坡度均在25~35度之间。
勘察查明,堆积坝内主要为尾粉砂。为矿山选厂主要排泄物,属近期人工堆积形成。灰色;天然含水量19.6~35.5%,平均值25.0%,以湿为主,局部很湿,含水量差别较大;天然孔隙比0.811~0.923,平均值0.861;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修正值2.9~7.4击,平均值3.8击;松散~稍密为主,局部中密。不均匀系数2.219~21.333,平均值8.467;曲率系数0.379~3.203,平均值1.490;土质均匀。尾矿分类根据颗粒级配分析结果判定,主要为尾矿土,以尾粉砂为主,局部为尾重亚粘、尾轻亚粘与尾亚砂,尾矿泥极少。其中粘粒含量0.0~31.8%,平均值7.0%。
尾粉砂中赋存地下水,呈潜水形式。水位差别很大,尾粉砂的含水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决定着堆积坝的稳定性。因此,如何查明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成为本次勘察的重点。
3工作原理
静力触探是用静力将探头以一定的速率压入土中,利用探头内的力传感器,通过电子量测器将探头受到的贯入阻力记录下来。由于贯入阻力的大小与土层的性质有关,因此通过贯入阻力的变化情况,可以达到了解土层工程性质的目的。
利用静力触探的这一性质,可以查明砂土的密实程度、均匀性,而且可以判别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通过对砂土特性的了解,从而推出砂土层的含水分布情况。
4确定勘察方法方案
由于尾矿堆积坝中尾粉砂几乎全部处于饱和状态,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已经查明其为可液化土。因此,出于安全考虑,不能使用具有震动作用的电动及动力机械(如钻机),又有交通条件不便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选择了静力触探试验作为本次勘察的主要手段。静力触探设备简单,不受交通条件限制,不会产生振动,对土层扰动小,传感器灵敏,所取得的数据精确。
为了取得的数据尽可能详细,我们在具有饱和砂土的钻孔旁均布置了静力触探试验孔。也就是说,静力触探孔呈网格状布置,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斜向均不少于3个探孔,保证了每个方向均能形成非直线型剖面。满足了查明每个方向的横向、竖向土层性质的分布情况与均匀性。
5勘察效果评价
试验全部完成后,经过数据统计,勘察成果完全达到了试验目的。
首先,证明了静力触探试验方法的适宜性。尾矿堆积坝从上至下均为饱和软土或砂土,力学性质数据较低,而且竖向变化大(运用标准贯入试验,一是击数偏低,接近该种试验适宜的下限,数据可用性差;二是竖向间距较大,不能查明土层的竖向变化特征),静力触探试验是这种情况下最理想的方法之一,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其勘察作用。
其次,查明了尾粉砂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比贯入阻力的大小不仅反映了土层的密实程度,也反映出土层含水量的大小。通过试验,查明了含水量与密实度的横向、纵向、竖向分布及变化规律。
第三,查明了尾粉砂的均匀性,并推测出其堆积的先后顺序及堆积规律。对评价土层的稳定性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第四,对液化的判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可以对饱和砂土进行震动液化可能性判别,静力触探试验也可以作为判断液化的辅助手段。两种方法进行相互对比,不仅消除了偶然性误差,而且其各自计算结果参数的差异,为液化判定提供了更详实的依据。
6结论
通过某尾矿勘察中静力触探试验方法的应用实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⑴静力触探试验不仅可以划分土层、确定地基承载力,而且可以查明土层的密实度、含水量、均匀性,也可以判别震动液化效应;
⑵尾矿堆积坝的勘察中,静力触探试验是适宜而且有效的勘察手段。
参考文献: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⑵《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T11-86);
⑶《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
⑷《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⑸《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