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单跑梯内廊式住宅
如图2所示为“单跑梯内廊式”住宅,这种类型的住宅楼存在于较老的小区。这种住宅楼层与层之间的楼梯只有一个走向,利用一条内廊将楼梯相连。相比先前的双跑梯式住宅,由于多了一个内部的走廊,因此,这种住宅的公共走道面积较大。
(a)原平面结构
(b)加装电梯方案
图2单跑梯内廊式住宅
这种住宅有其结构上的优势,由于没有过渡平台,电梯平层层面就是住户层面。因此,不存在再走半层楼梯的问题,对于老人和残障人士行动比较方便。由于电梯井道与楼梯宽度无关,布置相对自由,而GBJ96-86《住宅设计规范》中没有规定行走过道的宽度,所以等候平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建议与电梯井道同宽。
但是,与平行双跑梯式住宅相比,由于其加装电梯的等候平台几乎都位于建筑物外,对于建筑物的改造也相应困难,成本也较高。
1.2典型住宅建筑细分
虽然以上两种是最为典型的住宅建筑类型,是众多住宅建筑类型的归纳,但由于实际情况千变万化,有必要对以上两种住宅建筑类型再做一细分分析。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住宅都可以被分为两种形式,即“点状”住宅和“条状”住宅。点状住宅就是指该住宅的长宽比小于2:1;而所谓条状住宅,就是指长宽比超过2:1的住宅。当然,实际上由于部分条状住宅是由一些相同或不相同的点状住宅组合拼凑而成。因此,在考虑这部分条状住宅的时候,就应把其归类于点状住宅来分析。
而对于多层住宅而言,不论是点状还是条状,都可以按其公共楼梯及走道的布置形式再分为“梯间式”住宅和“走廊式”住宅。梯间式住宅的每个单元以楼梯间为中心布置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住宅平面布置紧凑,公共交通面积少,户间干扰不大,相对比较安静,也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因此,它是一种比较普遍采用的类型。走廊式住宅的特点是沿着公共走廊布置住户。因此,每层服务户数可多些,楼梯利用率高,户间联系也方便,但有干扰。按公共走廊的位置和长短,这类住宅可划分为长外廊、短外廊、长内廊和短内廊四种。
而点状住宅在多层住宅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按住宅的具体形状,又可将点状住宅分为L型、H型、T型、U型、V型、Y型、双Y型、蝶型、蛙型、三角型等典型类型。以下以L型住宅为例。
图3L型梯间式住宅
图3为L型梯间式住宅(属于平行双跑梯式),一梯三户,加装电梯的设计方案将电梯井道安置在住宅的东北方向与楼梯相连。
优点:
a)由于井道远离住户,对居民的影响非常小。
b)在形状上,仍保持原有L型,不破坏原有的对称感。
c)可以增加梯间式狭小的公共通道,改建后可将公共空间增加到原有的一倍左右。
缺点:
a)电梯层门与一户住家家门相对。
b)由于井道独立于原有建筑之外,对其强度要求较高。
c)由于原有住宅为梯间式,只能通过层与层之间的过渡平台来布置电梯。也就是说,乘客从家门口到电梯的等候平台还必须走半层楼梯,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不便。
结论:优缺点相比较,该建筑类型电梯加装方案可行性较高。
四、现有建筑加装电梯难点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院图纸,旧楼一般内部无法改造,只能外墙加装结构,而电梯的底坑,顶层等都有要求,底坑是需要下挖的,地坑的下面是不是有管道?可以承重?还是挖开地基墙面开裂?这些问题往往阻碍了加装电梯。另外,加装电梯在建筑间距、消防间距、住宅采光、通风等方面需要满足规划建设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在建筑间距、消防间距上,由于在用建筑已经存在,如加装电梯后,其建筑间距、消防间距是否能满足要求则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来评估,并不一定所有的在用建筑都能加装电梯。在住宅的采光和通风方面,必要时也要求顶层及地坑变小,不能够满足现有标准GB7588-2003中的要求。
目前中国的电梯标准主要是采用欧洲EN标准,在GB7588-2003和GB21240-2007要求基础上,笔者建议可参照《EN81-21现有建筑新电梯制造和安装安全规范》,而从制定我国的《现有建筑新电梯制造和安装安全规范》,不仅提高了在用建筑加装电梯安全,减少了有关安全事故,而且将推动该市场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