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天津滨海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对枢纽配套交通规划进行分析和说明。重点研究大型枢纽内部布局和优化组织,同时注重引入景观规划设计概念,巧妙利用空间,实现低碳设计,打造立体空间和各种交通便捷的换成方式,为我国大型交通枢纽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型交通枢纽、天津滨海站、立体交通空间,低碳设计
1前言
天津滨海站综合交通枢纽是以城市对外交通为主、多种方式换乘、集散规模大的交通枢纽,是津京地区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性节点。本文以天津滨海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对枢纽配套交通规划进行分析和说明。
2现状研究
滨海站位于滨海新区,服务范围覆盖滨海新区核心区、汉沽、宁河、海河中游地区、大港等地。滨海站东临泰达开发区和天津港,西临高科技产业园区和空港。滨海站区域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48公顷,总建筑面积370万平方米,前后景观广场占地约30公顷。
3规划设计原则与思路
滨海站作为周边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心,结合滨海新区城市景观规划与三条地铁线走势,形成南北轴线。整个规划设计遵从以下原则:
3.1将高铁、地铁、公交、出租、社会车各种交通工具有序衔接,精心为旅客设计最近换乘步行流线。
3.2整个广场的交通设计成环形单向行驶,进出站车流分层行驶互不干扰,各行其道。
3.3结合规划条件,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处理好车站与周边用地关系,合理确定站区内各功能分区的开发强度和用地容量。
3.4根据设计年度,在规划中考虑远、近期建设的结合。
4规划设计方案
4.1地下空间与交通规划
4.1.1步行交通系统
(1)满足疏散功能的垂直交通系统
滨海站为上进下出式火车站,抵达滨海站的旅客经-10.8m层出站,可采用多种步行流线方式疏散。
首先,旅客可经南广场地下-10.8m层地铁换乘大厅到-18.95m地铁层,乘坐市域Z2线、滨海B2线或滨海B3线三条地铁线离开火车站。其次,旅客可经南广场地下-10.8m层到达东侧的社会停车场或西侧的出租车场,离开滨海站。旅客也可经过-10.8m地铁换乘厅两侧的四组垂直交通盒上行到达-5.85m层的社会车停车场离开,或者经由垂直交通盒继续上行到达±0.00m层(广场层)再经南北广场东西两侧的景观台阶到达公交车场离开滨海站。第三,旅客可以经北广场地下-10.8m层垂直交通盒到达±0.00m层(广场层)再选择长途、公交、出租或社会车离开滨海站。
(2)广场景观绿化与休闲购物步行交通系统
南广场人行疏散广场层高4.35m,设计项目中巧妙利用站房到站前路水平178米的长度上存在的4.35米的垂直高差,设计停车场夹层,同时将夹层面向站前路的一侧完全敞开,在广场上设计半下沉空间。将空气、阳光引入地下这种低碳设计构想比完全封闭的地下空间更节约能源,也更好的解决了自然通风和地下空间采光问题。
南广场玻璃天井与钢架金属雕塑浑然一体,高耸的标志性雕塑加强大尺度空间的导向性,旅客由站前平台向南经人行疏散广场到景观广场。景观从比较规整严肃的风格逐渐转换成较轻松和有趣的风格,设计既满足快速疏散人流,又适当配置休闲购物,一定程度上激活广场人气,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赋予滨海站交通枢纽综合性服务功能,将其打造成周边地区的核心功能区。
广场总平面图下沉 广场效果图
(3)残疾人交通系统,
在整个设计中关注无障碍设计。无论小高差设计还是垂直交通设计都充分考虑到残疾人交通体系,配合景观台阶设置坡道,在垂直交通上设置残疾人电梯等,便于残疾人的通行。另外也注意指示标识盲文设计和盲道铺设这些细节设计。
4.1.2各种车辆交通系统
(1)公交车
滨海站公交车场设置在地面层,既节省成本又实现出站到公交车站的最小步行距离。南广场南北两侧设置两个同样面积的公交车场,标高1.50m,出入车辆各行其道。北广场为远期建设部分,由于南广场公交车先期已基本满足车站客流需求,且配置各个方向的公交车,使北广场的公交车需求减弱。为配合滨海站远期扩建,在北广场西侧配置一个面积6039m2的公交车场。
(2)社会车与出租车
滨海站南侧社会车场和出租车场配置在地下,结合-10.8m地下换乘大厅的层高设夹层车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集约利用地下空间。配合防火安全将地下-5.85m层东西两侧都设置为社会车库场,将-10.8m层西侧设置为出租车库,东侧设置为社会车库。
(3)轨道交通
站区内有3条轨道交通线穿过,分别为市域Z2线(武清—汉沽)和滨海B2线(滨海站——临港工业区)、滨海B3线(滨海站——南部新城)。B2、B3、Z2三线平行穿过铁路车场,并在南广场下方形成了3线平行换乘的地铁换乘站位。
其中地铁站厅层设在地下一层,与地下车库、地下商业空间结合设置。三条线的线站布置模式采用岛侧结合的模式,形成了两岛两侧的布局。
(4)长途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