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严格控制水泥稳定集料的水泥剂量,一般为3%~5.5%,通过调整矿料级配,提高集料的嵌挤能力,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使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不宜盲目地增加水泥剂量,以控制基层的温缩和干缩。
(4)加强对碾压成型的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底基层的养生。强化在铺筑半刚性基层后尽快喷洒透层油,喷洒透层油的时机是保证透层油渗透到基层的关键,喷洒透层油,一方面起到养生保护层的作用,将基层内部的水分封住,减少蒸发,保护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强度的形成和增长,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层间联系,减少反射裂缝的作用。作为透层油,即使铺筑了下封层,也不能省掉透层油。
(5)尽可能快地在半刚性基层上面铺筑沥青层,连续施工,确保连续的界面条件,提高沥青层与基层的粘结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6)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拌和和压实过程中的用水量,防止施工过程中失水过多,收缩太快,形成开裂。
2.3疲劳裂缝的防治
(1)确保沥青层有足够的厚度,设置疲劳层,对于疲劳层的设计,采用改性沥青,增加沥青用量,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等。目前,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时,往往忽略疲劳层的设计,沥青层只有表面层和下面层两层。对于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尤其是重载交通路段,各功能层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表面层主要作用是提供路面的表面功能,抗磨耗、防水,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抗滑性。中面层是受到剪应力最大的区域,抗车辙是主要功能,下面层的主要作用是抗疲劳,需采用一定的厚度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以提高下面层的抗疲劳能力。表1为路面各结构层的功能特点和材料选择原则。
(2)采用优质的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在确保抗车辙能力的基础上适当采用较多的沥青用量。
(3)严格防止沥青路面各工序的施工交叉干扰,杜绝沥青层问的施工污染,沥青层、基层、底基层全部成为一个整体。
(4)在沥青层层底设置应力吸收层或应力扩散层。
(5)加强施工压实,确保施工压实度,控制路面成型后的残余空隙率。
表1路面结构层的功能特点和材料选择原则
2.4沉降裂缝的防治
对于沉降裂缝的防治,主要措施是在新建道路时,做好路基的处理,保证路基的均匀压实,对于软土路基,要提前采取措施,使路基的沉降达到稳定后再做基层和面层。对于已经通车运营的路面发生沉降裂缝,可以采取注浆的方法加固路基。
3结语
通过对裂缝形成机理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提高沥青路面管养水平、提高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较高的使用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应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沈金安,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
[2]曹建新.重载交通下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组成结构与动力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12.
[3]王明昌,徐士启,王乐福,等.半刚性路面基层冲刷唧浆的影响因素与纺治[J].公路,1998.
[4]邱延峻,孙振堂.柔性路面路基土的永久变形[J].西南交通大学
学报,2000,(4).
[5]TJ014—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