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未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在对某工程部位进行试验检测时,通常会获得一组数据,由于质量的波动,自然会引起质量检测数据的参差不齐。在一组条件完全相同的重复试验中,会发现少数可疑数据。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应对这些可疑数据作个别处理,或将其从整个数据中剔除。工程质量应通过检测数据的代表值来评价,而代表值的计算绝不是简单的平均计算,而是要按照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计算。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统计分析计算比较繁琐,一些承包单位的检测人员怕麻烦,或者主观地判断和剔除可疑数据,或者根本不进行可疑数据的剔除,而直接用于计算,或者直接用平均值作为代表值,使得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出现偏差。
2.4检测方法不规范
2.4.1抽样方法不规范
目前公路工程采用的质量检测方法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一般情况下是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抽样检验分为非随机抽样与随机抽样两类。非随机抽样因人的主观因素占主导作用,由此所得到的质量数据往往会导致对总体做出错误的判断,所得的检验结论的可信度较低,因此一般要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如果不按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质量,从而直接影响评定结论的准确性。公路现场测定采用随机取样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国已经推行多年,但因需要经查表计算来确定,使用起来比较繁琐,所以并未得到普遍应用。在施工过程中,一般还是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2.4.2检测频率不足
检测频率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工程实体的质量检测频率不足。如路基或路面的压实度、土基的CBR和回弹弯沉试验等,由于费时费力,某些检测人员往往仅凭经验判断路基和路面的压实情况,有时只检测几点甚至根本不测;对CBR试验则人为地减少试件组数,不足的部分数据则靠编造来补齐,形成虚假的检测数据。另一方面是对原材料的抽检频率不足,造成不合格材料的漏检。现行标准中对原材料试验取样频率有明确的规定,如规定钢筋每60t、水泥每200t应抽检1次;而且随着料场的改变、批号的不同、品种的差异、施工条件的变化等,应适当增加抽检试验的次数。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不管进料数量多少,都只抽检一次。像这样原材料抽检试验频率不足,代表数量不明确,就有可能使某些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其中,给工程留下隐患。
2.4.3试件取样、制作、养生不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对石灰(水泥)稳定粒料、砂浆、混凝土试件如果不按标准规定进行取样、成型、养生,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质量,直接影响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在施工中,有的单位存在少取、漏取和事后补做试件的现象;有的施工现场不具备试块标准养生的条件,又不送试验室进行标准养生,试件既不是同等条件养生,也不是标准养生;有的承包单位,试件试验时间超规定龄期现象严重;有的工地现场计量工作基础较差,拌制的砂浆、混凝土、石灰(水泥)稳定粒料强度波动较大;有的对试件的严肃性、科学性认识不足,制作试件时有集中制作和“吃小灶”的现象。诸如此类的做法,必然导致试验结果失真,没有可比性。
2.4.4试验检测数据雷同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数据的雷同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工程部位的施工单位自检文件与监理抽检文件中的数据雷同;二是不同的工程部位的施工单位自检文件与监理抽检文件中的数据雷同。如在不同的路基压实度检测记录(灌砂法)中,含水量检测数据中的同一盒号的湿土重量与干土重量相同的现象多次重复出现。施工单位自检文件与监理抽检文件中的数据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数值和排列顺序完全相同),甚至笔迹也完全相同。这样的试验检测数据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其真实可靠性的质疑。
2.4.5评分方法不规范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其中实测项目是按照合格率来计算评分的。但在对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进行检查时发现,一些单位并未按这一规定进行评分,使质量评定的可靠度降低。
2.4.6质量凭证过时、失真
2.4.6.1合格证书和材质单过时
钢材、水泥、生石灰、沥青等一些主要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设备的质量一般是通过厂家的合格证(或材质单)、进场前检查试验单和进场时验收试验单来反映的。由于目前市场机制不完善,经过多家转手销售,厂方合格证不能与销售同步,一般都是复印件,甚至是复印件的复印件;更有甚者,某些材料早已使用,材料的合格证或材质证明却还没有寄到施工现场。
2.4.6.2原材料抽检试验滞后
由于试验人员数量不足、设备陈旧、仪器落后,进场时材料抽检试验不能与材料进场同步,只好事后补做。而材料试验单中的材料品种、数量或试验日期往往衔接不上,互相矛盾,致使原材料试验报告失真。
2.4.6.3试验报告单结论错误
由于一些试验部门跨行业服务,但对所跨行业的标准并不熟悉,或者由于试验人员工作疏忽,得出错误的试验结论。如公路工程对钢筋混凝土用水要求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600mL,但有些试验部门在氯化物含量达到900mL时,试验报告上的结论仍为“合格”,这样的报告不仅没有价值,而且成为工程质量的隐患。
3试验检测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3.1加强管理
作为检测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试验检测工作应被予以高度重视,禁止盲目凭经验施工,坚持以试验数据为依据。实行公路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应坚持谁出事谁负责的制度,坚决查处质量事故,决不手软。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具有一定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队伍,实行持证上岗,并配置较先进的检测设备,逐步提高试验检测的水平,更好地为工程服务。
3.2做好现场压实度的控制
现场压实度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灌砂法适用于土基、基层、垫层,要注意砂的粒径,保持干净、均匀,坑深为整层厚(层为碾压层),砂子要刮平,坑壁应垂直;
b)环刀法取样深度要超过1/2层厚;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