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30 14:52 热度:

  摘要:本文从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各方面阐述了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施工单位的自检能力和质量意识的提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质量,管理,隐患,工期,设计,意识
  
  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项长期需要抓紧抓好的工作,质量管理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之中,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如何管好工程质量方面各级部门都制定了很多的规定、计划、要求、制度,但是工程质量事故仍然不断发生,质量通病仍然存在。分析原因如下:
  一、承建单位方面
  1、承建单位总想用最低的成本来修建一条高质量的公路,认为加强合同管理和质量管理就能达到目标,但再好的管理,也不可能用一个塑料杯的成本做出一个玻璃杯子来。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专业队伍不想做的工程,非专业队伍反而想做。非专队伍所做的工程能满足质量要求么?如果他们按标准要求施工,又能保证不亏损么,如果他亏损了,还能继续做么,等等问题,最后都是一大堆麻烦事留给承建单位,并交不出合格的产品。大家出来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职工要生存,单位要生存、没有谁能亏损得起,如果说专业的施工单位倒闭了,损失严重的还是国家。所以说合理的标价才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2、以社会投资为主的项目业主,为早日取得投资回报,盲目赶进度和工期,对质量管理重视不够,也给参建各方增大了压力。部分项目办管理人员,由于受聘于投资人,管理的权限十分有限,对急需增加的投入不能及时确定。
  3、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企业普遍缺少高素质的、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能够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进行管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二、设计方面
  近几年公路建设突增猛长,设计力量一下跟不上,导致设计不太精细,造成变更增加,导致工期延缓,如果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差,没发现设计问题,就会导致质量隐患。
  三、监理单位方面
  1、有的监理单位实力差,人员无序流动比较突出,具有公路工程监理资格的人员匮乏,监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在社会上招聘的人员有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和退休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部分现场监理旁站不到位,工序把关不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发的现场指令有时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少监理人员难以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2、部分驻地办受到业主重抓进度的思想影响,质量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受到业主的负面干扰和施工单位的正面抵触双重作用后,质量管理的信心和力度大幅下降,部分监理自身素质和职业修养差,责任心不强,直接导致现场失控。
  四、施工单位管理方面
  1、施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缺乏能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2、施工单位自身质量意识薄弱
  (1)施工单位合同履约率低,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更换很频繁,主要人员和设备不能及时到场,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施工现场缺少经验丰富、擅于管理的施工骨干。
  (2)多数项目由于投标单位竞相压价,造成中标单位利润空间小。小型结构物施工存在分包现象,以包代管,由于分包单位工艺水平落后,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外观质量较差的局面。
  (3)施工单位抓住了业主抓进度、急于受益的心理,加快施工进度,放松质量管理,抵制监理现场指令,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4)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有的单位尽管建立了该体系,但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正常运作,难以起到自控把关的作用。
  (5)由于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建筑材料特别是地材紧张,进场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有时为了工程进度,违规采用不合格材料,使施工过程本身就留下质量隐患。
  (6)由于建筑材料的物理指标不稳定和路堤填筑材料的变化,部分参建单位的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未能及时重做,造成现场控制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相一致,控制试验的结果不准确,可靠性差。
  (7)项目领导质量意识不强,不支持质检人员的工作。
  (8)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经验少,或者不勤于检查,发现不了现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埋下质量隐患。
  五、 质检人员的指导思想问题。
  1、质检人员认为自己是内部监督,发现不合格的现象能隐瞒就隐瞒,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2、质检人员不务实,不常到现场检查施工实施过程的各方面是否正确,只是检查成品工程,等问题出现后才来处理问题,没尽到质检人员的职责。
  3、质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施工经验不足,看不出质量问题,就连外观质量都不清楚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行。
  六、 怎样才能消除质量隐患
  高质量的精品工程是做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所以要提高工程质量,应消除以上提到的问题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
  2、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指挥部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
  在实践中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即是工程质量管理按月进行考核评比,在每月的月底召开质量会议,由各施工队的质保人员参加,评述当月工程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
  3、工地试验室是施工中质量管理的前哨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试验室不加重视,其实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不合格的资料,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合格后上报,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宁愿自己先返工处理,也不要等监理组、高指抽查出来不合格后才返工,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员和试验人员,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4、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
  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5、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6、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设计质量高,施工单位省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省心。然而,由于目前国内新建高速公路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所以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低,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产品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这就造成了许多麻烦和损失。
  结束语:公路工程线路长,牵涉面宽,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各方面的管理人员也多,各人的所担负的职责不一样,所做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处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时,就会遇到一些困难,只要各层次的人都用科学的、发展的、客观的、一致的观点来分析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会减少质量隐患的发生。
  
  
  

文章标题:浅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otongyunshu/286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