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高速公路配套设施的房建工程,在环保、节能环节中存在巨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如通过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节能、采暖节能、通风节能这些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建筑的整体能耗,而因地制宜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来减低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采取分质供水、重视污水处理,也可以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效果。
染大,对不可再生资源依赖大。提倡低碳节能新能源的应用就非常有必要了,因地制宜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来减低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也可以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效果。
1.1太阳能的应用
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环保低碳,高速公路房建中使用太阳能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降低运营成本。太阳能热水供给系统提供了服务区的住宿淋浴、卫生间的洗手、开水炉全天的热水供给。夜间或阴雨天水温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电能副热系统自动工作提高水温,保证热水的正常供应。整个热水供给系统为自动控制,除检修外不
为了充分利用廉价零污染的太阳能资源,在服务区、管理中心等场坪道路的照明上可以使用太阳能灯,它由太阳能电池板转换为电能。在白天,即使是在阴天,太阳能板收集,存储需要的能量,采用高亮度LED发光二极管设计,无需人工操作,天黑灯具自动点亮,天亮自动熄灭,从而达到“免费照明的目的。
1.2地热能源的应用
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使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来提供热水和空调,地源热泵系统是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冬季,热泵机组从地源(浅层水体或岩土体)中吸收热量,向建筑物供暖;夏季,热泵机组从室内吸收热量并转移释放到地源中,实现建筑物空调制冷。地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相当于减少70%以上,真正的实现了节能减排。
1.3生物质能的应用
在服务区里蕴含着巨大的生物质能,这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卫生间是服务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公共设施,据统计,一个大型服务区卫生间平均每天有上万人使用,产生了大量的有机肥料和可燃烧的沼气。如果将这些不起眼的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不仅为节能减排作出巨大贡献,又增加了一笔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宝藏。在建设中,需要沼气的地方,可将粪、尿分离,尿液处理成液体肥料、粪便作为沼气的生产原料;不需用沼气的地方可将公厕设计为生态型厕所,将粪便收集熟化、消毒、脱水后成为有机固体肥料。
2、节约水资源
2.1分质供水
高速公路的多数房建工程不能利用市政给水设施,均需打井或从江河湖泊中取水,而江河水、湖泊水、井水的水质、水量经常受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难以有达到市政水网的水质标准。低标准的水质影响着工作人员和旅客的身体健康,利用水处理设备使水变为高质量的生活用水,又将耗费大量能源。目前的现状是大量高质水低质使用,大量浪费水资源。如果将饮用水和冲厕水、汽车加水、绿化用水分质供给,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的水质,从而降低水处理的成本。在用水终端节水上可采用压力或延时水龙头、或非接触式的感应水龙头控制水量,这样可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和减少管理运营成本。
2.2污水处理
在传统设计中,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处的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后排掉,未考虑废渣的回收和污水的利用;特别是食堂的含油污水,污水处理设备根本无法处理,严重污染环境。如在食堂污水排放系统中采用成品隔(滤)油池,可彻底回收污水中的浮油,作为人造柴油或化工原料,大大地减轻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负担和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而经过去油处理和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过的水来绿化喷灌和景观用。停车区应设置便污排放井,为有卫生间的大客车和房车的排污提供了专用设施,防止该类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随意排放造成污染。排污井处兼有冲洗和加水功能。
环保、低碳、节能是建筑的内在之美,一种和谐之美,赋予了高速公路建筑以新的内涵,提升了建筑品质,旅客的出行环境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同时也推动高速公路事业不断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实现高速公路与配套建筑结合的不断完善。在高速公路房建设施的设计中,必须不断地创新设计理念,大力提倡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加强环保低碳设计,优先采用低碳节能技术。
从传统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走向低碳之路的革新需要的是是一个涉及多单位和个人协同工作的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努力做好各个节段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那些经济背后的生态环境意义。要提高服务区低碳、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型建筑的建设理念,会对减少今后节能改造投资,保护服务区周边环境,指导高速公路的配套房屋建设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1]ASHRAE著.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M]徐伟,等译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1
[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7—12,24-25
[3]周炳发,叶峰.道路照明节能技术探讨[J].城市照明,2007
[4]秦红,文远高,张文华.空调系统的地表水利用及其节能和环境影响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22—326.
[5]赵金彦,郭成林.欧洲节能示范住宅[J].建筑学报.2008
[6]曾祥才,朱冬生.浅谈建筑节能技术[J].建筑节能,2007(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