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公路,实践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实质上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本单位为基层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单位业务以国省道的路网改建为主。为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管理的职能作用、监督的把关作用,本着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创造效益,强化监督预防犯罪,实行审计把住关口的目的,结合公路工作实际情况和经济财务管理实施情况,制定和完善了有关公路施工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作为单位经济财务管理监督的长效机制长期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充实完善。
一、组织规划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等等。
2、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根据以上的理论要求,单位的管理制度作了以下规定:
1、钢筋、水泥、沥青、油料、木材等原材料由局材料科、督查审计小组统一考察购进,各工地定向使用。石灰、沙子、石料等大宗工程用料由工地负责人会同材料科一块考察,货比三家,做到质优价廉。工地要把好材料质量的进场关。
2、工程收料必须由2人以上正式职工共同经办,收料要认真,计量要准确,数据要真实,收料员每天把收料单交给工地出纳或统计员,每天制表上墙进行公示,收料数量做到日清月结,统计清晰,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拒收。拌合场收料必须使用地磅过秤,工程完工后用总量控制的办法与工地进行核对,超出预算部分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
3、工程机械用油专人管理,油料购进和出库数量要相符,各种机械用油由油料管理人员统一加油,油箱统一上锁,钥匙由油料管理人统一保管。
二、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对此,我们做出以下要求:
1、对计划外临时用工实行用工审批制度,各工地要将用工计划报到督查审计小组和政工科,临时工工资标准,由局统一研究制定,按岗位不同制定相应工资标准,各工地统一执行。工地用零工要用工程量确认单,一式两份,分别由工地施工人员和施工队签字认可。
2、出租和外租机械由机务科和各工地将计划报给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进行审核批准。对外租机械各工地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准确记录所用台班的真实性、合规性和使用的效益性。
3、各工地购买生产用设备和工具超过一千元的,必须到材料科办理入出库手续,工程结束后及时交回材料科。
三、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单位各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1、根据工程规模大小,确定各种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本着经济实用、物美价廉的原则,实行阳光采购。各用料单位根据本局预算计划,写明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由督查审计小组对材料价格进行联合调查,共同核定,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2、工程结算按定额统一标准,若部分定额需调整或增加,首先由技术负责人,召集主要技术施工人员根据公路工程有关定额标准和工程实际情况拟定结算定额,报局领导审批后执行。
四、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原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和材料使用的成本控制。对大宗常用材料一般采取公开招标法或择优厂家直接采购。
1、各工地要安排专人负责材料及后勤管理工作,工程材料实行总量控制,进料数量要与工程预算数量对照,对超出预算数量的材料,要查明原因,对收料人员不负责任超收部分,视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
2、工程结算以实际发生工程量为依据,开工前要对工程量认真进行测量计算,确定工程总量,做好记录。施工中,施工人员对招标以外的工程和阶段性工序填写工程量确认单,一式三份,施工人员、施工队及审计科各执一份。
3、 工程结算时,首先由施工组长根据工程量确认单和中标合同进行汇总,并与工程总量进行核对,无误后,由工程总工审核,项目经理把关,审计科审计,然后报分管局长和局长审核。
五、风险控制。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变动性,与风险相联的另一个概念存在不确定性。风险控制就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出现不利的结果。因此,要求各工地、场处:
1、认真严格执行市局和本局签订的廉政建设合同,执行局财务管理规定,工程开支报销严格执行“五人签字制度”,层层把关,精打细算,减少非生产开支。
2、工地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实行亲属职工和民工队伍回避制度,坚决杜绝吃请现象,严禁同施工队、机械队、供料单位吃喝,对涉嫌行贿行为的施工队、机械队坚决辞退,对受贿人员经调查核实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举报人实行现金奖励并保密
六、审计控制。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管理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再监督。具体包括:
1、工程造价审计监督。竣工后对各项工程数量逐项检查审计,对拟结算单价进行审计核实,审计总体控制真实性,不真实的不予认可,数量价格有突破预算的,查明原因,经汇报局领导研究,妥善处理后,再予认可。
2、变更设计审计监督。工程变更的对报批手续完备情况、变更费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手续不完备的督促完备手续,变更费用超出原预算的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再予认可。
3、工程成本审计监督。工程竣工后,对工程成本构成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查有无冒领材料、挤占成本、私设小金库的情况,对乱挤乱摊、虚列挤占成本的,责令主责科室及时更正。发现结算对象、核算方法不正确、不真实的,责令主责科室重新办理。更正处理合格后予以认可,不合格的不予认可。
4、场地清理物资回收审计监督。竣工后对场地清理到位情况,材料物资、机具料具回收入库登记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清场不到位留有遗患的,回收入库登记不及时准确的,临时设施折价处理不当的,责令各工地及时落实整改,整改合格后,予以认可。
结语:内部控制系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与管理效益的前提与基础。在我国企业普遍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的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的经营环境有较强的融合性,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尤其是本单位面临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面临打破计划体制走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对增强单位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德运,2006: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经济出版社。
[2] 佚名, 2008-12-30: 论企业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