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案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并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浅分析。
关键词:道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某道路线全长67.819km,路基宽6.5m,路面宽6m。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要求特别是路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根据省公路局计划安排,该路线被列为经济干线工程重点改造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该道路面结构采用25cm级配碎石底基层,23cm水泥稳定层基层,0.5cm沥青封层,7cm沥青碎石,(4cm AM16+3cm AM12)面层。
二、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测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泥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低标号水泥。粗集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根据结构层性能决定的碎石(砾石)压碎值和颗粒组成,最终确定碎石(砾石)的强度和级配。细集料主要控制优质天然砂、石屑的颗粒组成和掺和量,保证级配连续。为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加强对各类原材料的料源进行提前确定和检查,在使用过程中按规定频率抽样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清除出场。
(二)现场试验段的施工
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获得最优化的生产配合比、合适的拌和时间、摊铺速度、压实机具的组合及碾压工艺、摊铺系数的确定及合适的作业长度等一系列控制参数,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三)混合料的拌和
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采用集中厂拌混合料时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厂拌设备的选择
选用带有电子计量装置、 能力不小于400t/h的高性能稳定土拌和机,能保证混合料的级配符合配合要求,保证拌和料的稳定性,且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
2 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考虑施工时各种损耗,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摊铺机摊铺时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0 5% ,底基层路拌和时增加0 5%~1% ,以确保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的质量,但控制不超过6%, 以减少混合料的收缩性。
3.重视含水量对施工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拌和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略高0 5% ~1% ,若气温较高或运输距离较长时可提高1% ~2% ,以弥补混合料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中水分的损失。
(四)混合料的运输
运输混合料采用大吨位(15t以上)的自卸运输车,在卸料和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停车和颠簸,以确保混合料的延迟时间和混合料均匀不产生离析。此时,还应根据运输距离和天气情况考虑混合料是否采用苫盖,以防水分过分损失及表层散失过大。
(五)混合料的摊铺
拌和好的成品料运至现场后及时按确定的松铺厚度均匀、匀速地摊铺,摊铺过程中尽可能少收料斗,严禁料斗内混合料较少时收料斗。为防止由于宽度过大或级配不符而离析分两幅摊铺时,则采用两台摊铺机(尽可能同型号)一前一后相隔5~10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上下层纵向接合部位置错开距离不小于1m,尽可能避开行车道位置。
(六)混合料的压实
混合料摊铺后,用轻型压路机配合12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段长度根据试验段长度及气温情况确定。碾压方式初压一般采用胶轮压路机或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弱振强度压2~4遍,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或胶轮压路机静压1~2遍。自拌和至碾压结柬时间则控制存2h以内。
(七)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基层(底基层)的养护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宜少于7 d,除洒水车辆外,严禁其他车辆通行。保湿养护至下一层施工前。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一)沥青混合料的骨料级配和油石比
要消除沥青混合料离析问题的出现,必须保证骨料级配设计正确。设计均匀而无间断级配的混合料通常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能使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其他作业程序或沥青摊铺机的摊铺作业程序发生错误而不至于对混合料属性产生重大影响。
(二)沥青混合料拌和
(1)材料堆放的场地应压实平整,完善场内排水系统,沥青矿料场地应铺筑1层厚5~10cm的水泥混凝土,不同的矿料应分开堆放。
(2)拌和楼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必须经过调试,保证其准确性,严格控制油石比和矿料配合比。拌和机应每天上、下午前抽取1组混合料做马歇尔试验和检查油石比、矿料级配。
(3)混合料的拌和要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拌和时间、出料、温度要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4)每天拌和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校核。根据前天的拌和量进行校核矿料的配合比和油石比,出现误差及时调校,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三)沥青混合料的装运
对沿线经过的道路进行修整,以保证运输过程道路顺畅,并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合理安排运输车辆、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应有所富余,考虑交通拥堵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应安排每台摊铺机前进方向有2台以上运料车等候卸料,以确保摊铺作业连续进行。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在运料车装完料后要用双层篷布遮盖,以保温、防晒、避免污染环境。
(四)沥青混合料摊铺
(1)选择晴朗天气施工,避免气温低于5 °C和雨天、夜间摊铺。
(2)全线路面整体摊铺前要进行试验段的摊铺, 以确定适宜的摊铺系数和各项施工技术参数,确保沥青混凝土厚度达到没计要求。
(3)依据路面幅宽、公路等级、机械配套情况,施工组织管理及施工,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摊铺宽度,施工中一般采用路面全幅宽一次摊铺完成(此施工方法需进行全封闭交通)或两次摊铺完成两种方式。两次摊铺多采用梯队形摊铺施工方法,2台摊铺机前后相距15~20m,由于纵缝为热接缝,故不会影响路研外观,并且有利于提高平整度。
(4)混合料的摊铺要保持连续稳定,摊铺过程在做到匀速前进,避免或快或慢和中间停顿。
(5)为更好地保持温度,摊铺过程中应及时测量车上混合料的温度并做好记录,严禁使用温度过低的沥青混合料。
(6)摊铺的沥青混合料碾压前,禁止人员入内,而出现小面积缺陷要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采用人工修整;缺陷严重时,应返工重新摊铺。摊铺过程中若出现机械故障满足不了施工要求的应停止施工。
(五)沥青混凝土碾压
沥青混合料被摊铺后其最下层的热量迅速传递给路基,表层被空气快速冷却,因此沥青混合料铺筑层很容易因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离析,进而影响沥青路面的密实度、平整度及使用寿命。为此,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对其进行压实。
沥青混凝土碾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3个阶段进行,压路机碾压要遵循慢而均匀的原则,施工中应掌握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达到最佳压碾效果,温度控制如表1
沥青混合料摊铺后温度在120~150ºC内进行初压。初压后要及时检查平整度,对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找补修整。初压完成后紧接着进行复压,压路采取超振3~5遍,然后静压1~2遍(碾压的实际遍数应经试铺段试压确定),直至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且无显著轮迹。终压在紧接复压后且沥青混凝土温度不低于100ºC 时完成,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消除所有的轮迹,路面碾压成形 。
(六)施工接缝的处理
1.纵缝的处理
纵向接缝要求接缝紧密、平整 、无接缝痕迹,施工时上下2层的纵缝位置错开15cm以。摊铺沥青混合料时,在摊铺部分留下8~1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度,最后做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2.横缝的处理
由于工作间断等原因产生冷接缝后宜采用垂直缝按法。摊铺沥青混合料前,先用洗刨机在已铺沥青面层接缝处进行处理,在横断面上人工用錾子凿毛修整,清除松散的沥青混合料,边缘裂纹、松动、厚度不足处,局部不完整处均须刨除,注意不要扰动联结层。将缝边缘清扫干净,经预热及涂抹粘层油后进行接缝施工可获得理想效果。摊铺接缝时在已压实的面层上用热沥青混合料接茬摊铺。横向接缝的碾压应先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压1遍向新铺沥青混凝土移动15~20cm, 至全部在新铺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当相邻摊铺层已经成型又有纵缝时,先用钢筒式压路机沿纵缝碾压1遍,其碾压宽度为15~20cm,然后沿横缝作横向碾压,最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相邻2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错位1cm以上。
四、结束语
该道路改造工程完成至今有几方面工作需要改进。
(1)在路线设计时,尽量避免较大、较长的纵坡,应采用减少斜坡与急弯相结合,避免频繁变坡,减少车辆的频繁刹车和启动,以免造成沥青混凝土面层产生推移或壅包。
(2)沥青封层的材料选用在施工图设计时采用铺洒乳化沥青,但由于乳化沥青洒后至破乳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陡坡和超高横坡较大的路段,乳化沥青还未破乳时会向低处流去,形成封层沥青洒铺不均匀,影响面层沥青混凝土与基层的粘接而产生病害。
(3)沥青混凝上面层夏季在重载、超载车辆的作用下,可能出现沥青混凝土层间剪切破坏,在急弯坡路段建议采用有效的层间处理工艺与材料。
(4)施工中,要注意基层的养护,避免基层松散,在铺筑沥青混凝上面层前应做好与基层间的结合处理。
(5)水泥稳定基层施工时,注意施工的平整度控制,基层的平整度会影响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最终影响沥青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
(6)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前后应检查施工路段的排水系统,以确保排水设施良好顺畅。否则,在雨季或暴雨天气容易造成路面积水,致使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而破坏路而结构,降低使用寿命。
(7)对于横向施工缝,应精心施工,以减少跳车,避免形成跳车点。
(8)混合料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5~3.5m/mim,摊铺速度的变化会使摊铺层的压实度有所不同,最终导致压实后存在厚度上的差异,从而导致路面不平整。
(9)根据气温条件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必须满足规定及施工要求,不宜片面追求高温。
(10)选择良好适用的碾压工艺,尤其是复压阶段的碾压方式组合,先进行钢轮振动碾压,再进行胶轮碾压。在碾压过程中,避免钢振动碾压同胶轮碾压交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