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组成材料的确定原则
⑴单位用水量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进行调整确定;
⑵水泥用量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⑶粗集料和细集料用量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用量基础上,按选定的灰水比进行调整后确定。
按照以上原则计算:
W=200(1+5%)=210kg
C==447kg
S=(2410-210-447)×33%=578kg
G=2410-210-447-578=1175kg
6.施工配合比确定
试验室配合比是以干燥材料为基准而得来的,但现场施工所用砂、石常含有一定的水分,所以现场配料前,必须先测砂、石含水率,通过测试得
砂含水率为3.2%,石含水率为0.9%,则施工配合比的计算为:
C/:S/:G/=1:1.29(1+3.2%):2.63(1+0.9%)=1:1.33:2.65
施工配合比为:
C/:S/:G/=1:1.33:2.65W//C/=0.41
结论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解决4种材料用量的3个比例,即水灰比、砂率、胶骨比(胶凝体与骨料的比例)。通过实测强度与灰水比的关系图证明灰水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用灰量越高强度越高,用水量越高强度越低。所以说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各材料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的是用水量的控制;同时砂率、胶骨比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合理的砂率和胶骨比,不仅能使砂石水泥浆互相填充,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和易性,保证混凝土达到最大密实度,又能使水泥用量最少。这只是搞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何更好地进行多功能混凝土设计,还要靠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3]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标准》GB/T50080-2002
[4]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