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5-14 08:01 热度:


  (5)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其握裹力,不宜采用光圆钢筋;对连续板不宜采用分离式钢筋,宜采用上下两层连续式配筋;增强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13%~015%之间。
  (6)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部分采取加强措施;在易裂的边缘部分设置暗梁,提高该部分的配筋率,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7)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特殊情况须采用高强混凝土或高强水泥时,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和加强养护,便于混凝土凝固时的水化热释放。
  (8)在预埋PVC电线管时,PVC管要有支架固定,管线需交叉时应采用专门设计的接线盒;在预埋电线管上部应配置钢筋网片(4@100mm,宽度60mm)。
  (9)在结构设计中应合理设置后浇带,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带间距30~4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60d。如施工时的条件特殊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设计变更。
  2.2施工措施
  (1)良好的施工方案与预防、控制裂缝有很大的关系,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注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注时间,运输及振捣等。
  (2)对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首先,混凝土要有合适的配合比,选择好水灰比;其次,钢筋的绑扎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铁皮要清除;最后,浇注振捣操作要规范。
  (3)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强度增长,减小影响。技术关键是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便减少温度应力,阻止裂缝的产生。
  3结论
  大量的工程和实践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上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缝宽<0.5mm,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允许其存在),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及化学因素作用下,不断产生和发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及钢筋锈蚀,使钢筋混凝土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因此研究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
  参考文献:
  [1]王铁梦1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1
  [3]王亮平.住宅楼墙体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太原科技,2003.
  [4]韩素芳,耿维恕.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富文权.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6]李国胜.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附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文章标题: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888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