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华先生讲的:“研究图书馆建筑设计,不可不对图书馆建筑的特点做深入地分析。要设计好图书馆,不可不了解现代图书馆对建筑的要求。进行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不可不对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作透彻地研究”。[6]我国的高等教育近几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大学图书馆的地位、功能与作用、管理理念、运作模式与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广泛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我们规划和设计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基本依据。
3、小结
本文具体论述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概况。首先重点介绍了国外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史。其次又分萌芽、发展、变革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产生和发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图书馆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而不断改造。
进入9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国内各大学图书馆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自动化办公和网络化的信息服务环境。大多数大学图书馆己经在原有馆舍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数字化图书馆技术应用,并已有不少实例可调查取证,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等。但是,由于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实力有较大差距,图书馆建筑新模式仍在
探索阶段,研究水平较为滞后。目前我国建筑界和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建筑研究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情,其中不乏目光敏锐之作,例如鲍家声教授主编的《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李明华先生之《图书馆建筑设计》等等。
早在十八年前,美国图书馆专家博斯(Boss)就根据当时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预测了今天图书馆建筑的模式:“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将仍然保存大量的印刷物,但馆藏的很大一部分核心内容将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来获取。有关的统计、分类和编目信息将在80年代末以前转换成机器可读的形式,一年只需修订数次的电子出版物将以数字光盘的形式发行,或干脆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行。而对出版物的修订、更新则可以从远程服务器的数据库上直接下载。”[7]
博斯的上述语言在今天基本上变成了事实,这一转变所依赖的是目前对图书馆建筑影响最大的“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Library)技术。目前,世界己进入信息时代,文献资料正高速的转化为数字形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等软科学的蓬勃发展,作为交流知识、传播信息的中心,高校图书馆必将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从观念形态、馆藏内容、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要随之嬗变。因此,近几年来我国新建高校图书馆多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作为规划与设计的依据,以适应时代的变革。有鉴于此,图书馆建筑己成为近年来图书馆学家和建筑师热烈讨论的议题;如何搞好高校图书馆建筑创作,己成为我国建筑师与图书馆理论界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参阅大量参考文献,总结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试图找出发展规律。希望本文能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创作有所裨益。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