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早在一百五十年前,恩格斯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综观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海洋生态危机、绿色植被锐减等危及着地球上每个生命的生存和发展。现代城市人面临着严重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多方面的生态失衡。
舒适的人工环境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但人们却不能长期隔离于自然,人们需要阳光、空气、绿色。因此,需要在建筑—人—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创造一种类似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环境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筑、人与自然共存共生。
2.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经历了几个时期。
在原始采集狩猎时期,人类与自然是一种混沌同一的关系。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人类还基本上只是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链上的一个环节。
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人们创造了农田、牧业、渔业生态系统,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也扩大和加深了。
当人类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不再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反自然的社会。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人口迅速增长,技术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又把自然界当作天然垃圾场,任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以至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所谓的公害,到60年代爆发了全球生态危机。可以说,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必然产物。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现代生态文明兴起,人类重新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新的环境价值观认为人存在于自然之内,人既是自然之子,又是自然之友,人和生物圈具有共同的命运。总之,人与环境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2)生态潜意识(ecologicalunconscious)是人的本性
人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出来的一种智能生物,本质上与自然环境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物理化学联系之外,人的心灵与之还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结。生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感联结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是进化的遗产,他们称之为生态潜意识。生态潜意识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人与自然是难以割裂的。
(3)自然环境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根据权威机构的报告和检测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的体验可减轻个体的压力和应激水平,增加积极的情绪,还有利于病情的康复。绿色经历是个体的一种本能需要。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偏爱大大胜过对人造景观的偏爱。调查还发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们更加健康和长寿
生态心理学家认为,对那些与病痛作斗争的人们来说,自然物是一种安慰手段――给病人送花就是一个传统例子。举另一个相反的例子:载人航天器的乘员舱是一个典型的密闭环境,这种密闭的舱体将人与宇宙空间隔离,也即与自然生态环境彻底隔离,据有关医学专家说,不管事先心理准备如何,经过何种选拔和训练,飞行30天后乘员之间仍会产生敌意和心理压力,心理上会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朴素的自然观
(1)中国传统生态建筑与风水
为什么我国古代北方人居住砖瓦房,西北高原人要挖窑洞,云南人要盖吊脚竹楼,这就是先民们大脑中最朴素的自然观。
“风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其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而有生气的地方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这恰恰和生态建筑理论不谋而合!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风水学则加进了感官心理因素。难怪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人,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惊讶地发现: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共鸣。
(2)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的自然生态观
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古典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饱含着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来的师法自然的可游、可居、可行、可望的多维空间艺术。他们将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无限广阔的景观来利用,纳入人的居住环境之中。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中介,人通过建筑与景进行交流,使整个身心与之融为一体。这表现出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相信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中国现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也认为中国园林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这都与“天人合一”的综合性宇宙观一脉相承。
4.现代建筑运动与生态美学
声势浩大的现代建筑运动忽视了人对自然的本能联系,步入片面强调实用功能的极端之中。诚然,面对人口急增、住房紧张、地价猛涨、科技发展,建筑师的生态意识和美学态度只能是现实主义的,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使人与自然逐渐分离。
现代建筑技术使超高层建筑、地下建筑、超大跨度建筑成为可能。但由空调和人工照明构成的封闭环境,使人们的生理、心理感到极度不适。建筑材料散发出的有毒气体直接损害着人的健康。空调房间跟外界完全隔绝,人们感受不到季节、气候、昼夜,以至人体的生物节律全被打乱,由此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有时还会使人产生闭室恐怖、高层恐怖等心理症状。
正因为此,一方面是受到当代全球性绿色行动的影响,一方面是受到修复极度恶化的环境的使命感的感召,当代西方建筑师开始把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意识当成一种普遍的设计准则。生态意识自然就成为西方建筑师的普遍的、自觉的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思维或共生思维已经催生了一种新的美学形式,即生态美学。这是一种具有新的、超越建筑造型或纯形式之上的功能美学,一种既联系着最古老的居住形式又展望着最遥远的未来的生存境遇的生存美学。建筑的审美范围和取向侧重于以下方面:即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建筑与建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建筑的节能、建材的回收循环利用等)以及建筑与人类的未来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