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的编制
3.3.1室内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与。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
3.3.2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一手资料的准确可靠。
3.3.3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批漏。
3.3.4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3.5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工程设计中,地下水的评价将对工程施工安全与造价产生极大影响,如地下水位是地下构筑物最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而地下水和场地土的腐蚀性对基础材料选择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一个场地的水样不应少于2件,建筑群不宜少于3件。
3.3.6完善勘察报告表达的一些方法。
①掌握分层原则,确定合理的分层编号方法。不同的单位对土层的编号大多不一样,特别是同一场地,不同勘察单位进行勘察的就很难比较。最好每个地区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作出相对统一规定。分层的主要原则是:对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对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因此,建议分层编号也按成因时代和岩土类别采用类似2一l、2—2、3一l、3—2⋯⋯或②一l、②一2、③一l、③一2⋯⋯等形式来编号。
②设计全部采用绝对高程,不用假设的相对高程。因为勘察报告采用假设相对高程,后序很多工作使用勘察成果时还要重新换算或参考点破坏,且也易引起差错,最好建筑方配合提供这方面的带坐标的红线图等相关资料。
③剖面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如勘察报告提供的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上的剖面线最好用直线,不要用折线剖面,折线剖面不能直观反映地质变化情况,特别是当持力层顶面变化较大时,若采用桩基时桩长难以分区;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合理;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最好横向竖向一致,否则剖面反映的地层变化不直观、真实。
④文字报告既要考虑《岩土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等的要求去做,同时也应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和施工图审查机构要求的格式去完成。
⑤做好报告审核工作,严把质量关。
⑥报告打印、复制后应仔细核对,避免错漏。装订宜规范得体,签字、盖章不能遗漏。
4审查方应注意的问题
4.1目前各地均建立起施工图审查机构,勘察报告是其中一项审查内容。审查的重点主要是法律法规、规范规定的强制性条文所涉及的内容部分。由于勘察的规模和勘察程度要求不同,应掌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4.2坚持公平性、公正性,对本地区勘察单位和外地区勘察单位应一视同仁,否则不利于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
5结论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其勘察成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所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质量。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都希望岩土勘察资料数据准确、结论可靠;勘察成果符合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并满足工程结构设计要求。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