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在大量的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凸显了诸多问题,城市建筑与城市相互之间的脱节就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文章从城市建筑设计出发,寻求缓解建筑与城市之间矛盾的办法,探索促使二者有机契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城市的土地日趋紧张,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个大中城市拔地而起。它给人们带来 更多的使用空间,更多的绿地面积,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轮廓线,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然而它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有很多高层建筑的建造忽视了城市设计,孤立的存在于城市环境中,没有亲切感,使人们对之产生畏惧感。再加之交通问题,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关系已成为目前城市设计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解决就要以高层建筑的产生、发展作为切八点,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高层建筑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理由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控制要素
(一)强制性指标
城市规划强制性指标的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查建设项目,不得违背的城市规划内容,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的规定性内容:
1.用地性质。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对某种具体用地所规定的用途。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广场用地s、绿化用地g等。
2.容积率。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地内,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
3.建筑密度。又称覆盖率,是指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和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占用地面积比例的一个概念。
4.绿地率。描述的是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建筑占地的比率(%)。
5.建筑限高。建筑的最大限制高度,建筑高度在城市空间构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其视觉感知的印象很容易被人所获得。
6.控制线。控制线是为了保证城市有序发展、公平效益,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建筑与景观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控制方式,依照控制线的控制能够有效维护城市与不同业主的用地权益,并控制城市发展中空间分布、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有七类控制线,包括城市红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黑线、城市橙线和城市黄线。
7.其他要求。主要指涉及城市管理其他相关部门的要求,如消防、防灾、轨道、国安等,在特定条件下也会一并纳入规划设计条件作出相关要求。
(二)引导性要求
引导性要求也是引导城市发展建设的法定依据,是政府重要的调控手段,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是规划设计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性要求是指在一定控制要求之下,
尚有选择余地的指标,可以根据规划用地的要求及其周围环境的具体条件在建筑设计阶段灵活处理。一般包括:居住人口、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色彩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等内容。
(三)对建筑形态影响强度分析
城市规划的各项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要求均可能对建筑设计中的形态构思产生影响。
容积率:是对建筑形态影响最大的控制要素。在暂不考虑建筑密度时,可以简单理解为建筑在用地范围满铺时的建筑层数,因此容积率越大,建筑的高度就越高。far——容积率,sc——总建筑面积,sl——建设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强度仅次于容积率。当容积率一定时,建筑高度与建筑密度的大小成反比关系,建筑密度越大,建筑高度就越小;反之建筑密度减小,则建筑高度增加。
建筑限高:在一定容积率的前提下,如果有建筑限高,就有可能增大建筑密度。
建筑红线:容积率的计算基数是建设用地面积,而建设用地面积肯定要比建筑红线内用地面积大。因而在容积率一定的前提下,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间相距越大,就意味着实际上有可能增加建筑的高度。
其他要求:常常意味着减少建筑的可用空间,同样会对建筑形态产生较大影响。
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三、某建筑设计控制实例
(一)工程概况
该建筑是城市建设中的公益设施中的重要项目,作为整个城市构成的高潮组成部分,所面临的现实场景确却是:在高楼林立包下的,相对狭小的用地环境。周边高强度的城市化开发忽略了城市空间环境的护和培育,城市空间秩序较为零乱,人流和车流较为混杂,城市特色和传统文的缺失使城市和建筑都失去了活力。
总建筑用地面积0.96公顷,其建筑占地0.65公顷范围以内,所在规划地块的总面积为2.91公顷。
(二)设计控制要素
1.规定性要求。
(1)该建筑选址位于狭小的范围内,用地面积2.91公顷,综合布置建筑、广场、绿地、停车场、租车停靠港、道路等设施。要求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合理,环境美观舒适;
(2)1号地块净面积为8858平方米,作为城市开敞空间,集中绿地不得小于7平方米,尽量利用该地块地下空间布置停车库和商业服务及公共配套设施,合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该地块中场地(地下建筑屋顶)标高原则不得超过临近路面标高(249.0);
(3)在2号地块中布置不小于8000 平方米的绿地广场(广场标高不超249.0),其中文化艺术广场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
(4)布置不少于10个车位的地面旅游车停车场,地下停车泊位按相关规范配置,并应充分设置出租车停车港;
(5)1、2号地块之间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统一组织人流、车流交通,保证两地块的交通连接便捷通畅,并注意与都市广场和时代广场及两地块周边其它地下商业设施、周边道路、轻轨2号线等外部地下、地上交通的衔接。1、2号地块之间的人行通道须作无障碍设计;
(6)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满足国家现行消防与防灾的法律法规。地下空间的边界与开挖深度应充分考虑相邻高层建筑的地下建筑深度、结构、基础形式,确保地下空间建筑在设计、施工中不致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
2.指导性意见。
(1)应充分考虑城市广场及地块周边道路标高,合理设置人流、物流的出入口;
(2)1、2号地块中可适当设置下沉式公共空间,合理组织地上与地下商业空间的人行交通;
(3)1、2号地块中可利用地形高差布置半地下或地下商业服务及公共配套设置,地下商业部分考虑与人防和轨道交通出入口的联系;
(4)1号地块中可多种植常绿树木,形成都市中心区的一小片“城市森林”。
四、结语
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环境的平衡,集中注意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对城市及周围的影响,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样,对设计者都是根本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必须用协调环境的方法以尝试保持最少的环境干扰性。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它们限定着创造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布景。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文脉的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齐康。城市与建筑设计互动[j].建筑学报,1988,(9)
[3]王锦堂。建筑设计方法论[m].台隆书店
[4]王翔。浅谈建筑与城市中的群体美学[j].山西建筑,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