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基坑支护是近20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发展而发展的一项辅助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施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整体建筑工程的安全及质量。但现在的施工单往往只强调基坑支护的临时性,而忽略了其重要性。本文主要根据个人所学知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分析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过程中所要注意得一些要点和问题。
关键字: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控制
一、在研究深基坑支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剖析
对于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来说,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降排水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的深度等等都起着重要的影响的,并且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也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深基坑支护时应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近年来深基坑支护主要存在以下为题。
第一,支护的结构设计和实际的受力情况存在着明显的不相符合。目前看来,极限平衡理论仍旧是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但是其实际的受力并非像理论的那样简单的,从实践来看,从理论上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的安全系数是绝对安全的,但是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却存在着绝大的隐患。从相反的来看,虽然说安全系数没有想象中的绝对,但是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第二,边坡修理不达标。关于这个方面主要是由于机械操作手操作水平的问题以及管理人员管理疏忽的问题造成的,通常情况下是机械开完后边坡的表面不平整或者不规则,但是修理人员又因为条件等因素不能深度的挖掘,因此出现了超挖或者说是欠挖的现象。
第三,边坡支护和土层开完的不配套。当土层开挖的技术含量较低的时候,组织或是管理也相对简单,但当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时候,施工组织和施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越是大型的工程一般要求越是专业的施工团队来完成。
第四,进行基坑土体的取样的不完全性。在进行支护结构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的土层进行取样的分析,来取得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之后的结构设计提供指标,但是这个取样是不完整的。
第五,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存在着巨大差别。一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在深基坑挖土的设计中常常为了减少支护变形而对挖土程序进行要求,并进行图纸交底。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局部的效益,进度等问题完全不会理会设计条框的规定,于是造成的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另外深基坑开挖是一个三维空间的问题,但是支护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平面处理的过程,在不能进行空间问题处理之前就必须按平面假设设计,支护结构的构造就要相适应的调整,适应开挖的需要,这点来看,设计和施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深基坑支护实施要点
第一,对于传统的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理念要进行转变。
现在看来,虽然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已经累计了许多的经验,对于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这样以后为结构设计的新概念和新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但是对于深基坑支护技术设计和施工却仍旧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并且对于支护结构设计的相关的规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库伦或朗肯理论和“等值梁法”仍旧指导着土压分布和支护桩的计算,但是这些陈旧的计算公式的结果与其实际受力的情况有着较大的悬殊,并不安全和经济。
第二,对基坑的管理加强力度,避免事故的产生。一般来说,设计和施工一般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运行管理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基坑周边来回跑车;基坑周边附近堆放重物超载;施工过程破坏了边坡的整体等等)造成基坑事故。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坑支护建设的管理力度,建设完成后,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和承包商办理验收和移交手续,手续多采用书面形式,并且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监控单位进行监控,来明确后续问题的责任界定。
第三,动态监测,推行信息化施工。在施工前应对周围环境及实际的降水量、市政管线等进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应同样做好监测,这样能避免疏忽和遗漏管线,通过动态监测的方法防患于未然,根据监测所得到的数据科学设计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这样既能增加支护施工的可靠性和可控性也能增加安全性。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归纳施工的经验,为今后更好的完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对于变形多加注意,必要时及时补救。在整个岩土的工程中,变形观测包括有:周围建筑物观测,基坑边坡的变形,地下管线变形等等。通关观测的数据来及时了解到开挖的土层和支护的设计在实际施工中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偏差可以了解到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基坑土体变形状况、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可以及时的修正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偏差,施工中校正设计的数据,也可以对施工失当的部分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因此,必须要求检测人员认真负责,保证观测的质量让观测数据更加的及时可靠。发现了一般的情况,及时的进行研究进行补救,避免其进一步的恶化。若果出现严重的变形或者滑动的情况,必须立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首先做出及时的加固的施工方案,让施工更加的快速和有效,防止支护(变形)更加的严重。不断研究和汲取当地的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经验来完善自身。对于一些重大复杂的工程尽量多采用专家论证的形式,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造价,有效的完成预期工程。
第五,对于基坑施工必须对质量全程监控。岩土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最重要的在于对工程的全程控制,如果工程的控制环节产生了纰漏,事后的一些补救和修正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严格的监控施工过程的质量,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规划进行施工,施工过程的控制管理对于工程的完成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基坑施工之前,有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地质材料,施工的图纸和方案,以及对施工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和熟悉,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在工程开始之后不能随便改变钢筋网间距,锚杆位置、数量、长度、型号,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进行变更的话必须通过专家的重新评审,挖土施工单位必须和基坑支护施工单位紧密的配合,按照分层分段支护和分层分段开挖的原则进行施工。进行的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顺序和方法进行操作。以“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为原则严格遵循。在施工中坚持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尽量的去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也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将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合理的利用。为了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深基坑工程
基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实质上反应着深基坑施工的质量问题。如果发生这些问题将会导致基坑支护结构的失败。对于基坑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的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以及周围的建筑物进行监测。首先,根据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岩土变位等情况,比照勘察、设计的性状,动态的分析监测资料,全面掌握基坑位移变化的大小、方向以及变化频率,对照报警标准,及时预测下一阶段工作的动态,及时对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提前预报,当超过位移设定的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观测结果要如实反映所测目标的动态趋势,并且绘出变化曲线图,用以传递险情前兆信息找出险情发生的必要条件,比如地质特性、支护结构、临近建筑物等等,结合相关的各方面诱发条件,如气象条件、开挖施工条件、地下水变化因素等,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科学的决策,以排除险情。开挖较为深的基坑时,还应测试其支撑的内应力,当应力大于等于设计值的90%时,要及时采取正确防范措施。其次,对于某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建筑施工是一个投资较大、周期较长、参与人员颇多的过程,施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许多不可预见的事件。所以对于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更应该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防备。一般常见的突发事件有基坑内管涌、流沙等;基坑支护局部出现成因不明的裂缝、沉降或者气象异常,连续出现多日的狂风暴雨;与之相邻工地施工的影响,如降水、打桩、开挖土方等;地下有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或止水帷幕的施工等等。当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且会同相关单位研究解决办法。
五、结论
总之,深基坑支护技术是一项辅助工程,并且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认清它其重要性,提前对有可能影响深基坑施工各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在支护工程施工中严格把握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和安全。总体上来看,只有将支护的各个部分协调得当,支护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型、合理性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东驰.受煤坑深基坑的支护施工[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4).
[2] 郭健,郦世平,彭文祥.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