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局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

所属栏目:电力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4 08:47 热度:

  摘要: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虽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是由于常规性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复性和日常性的特点,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往往仅凭经验便可以应付自如,有时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本文进行了供电局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的探讨。
  关键词:供电局;安全管理;传统模式;创新
  
  1供电局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虽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是由于常规性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复性和日常性的特点,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往往仅凭经验便可以应付自如,有时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在下发有关安全生产诸类文件时,常常一发了事,对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却未给予应有的关注,更认为对其进行细化、量化是下面人员的工作。这种“以发代管”严格上讲就是随意性的表现,是传统管理思维的一种惯性效应。电力生产事故虽然发生在现场,但深究起来,总能找到某个管理环节上的漏洞。现场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往往是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随意性的延伸,从而造成了安全管理与现场实际脱节。
  其次,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重要基础性措施,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故、事件暴露出许多供电局在构建安全责任体系方面还存在不足。如,由于安全管理责任覆盖面不全,导致行政事务等部门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不全面,社会化用工人员的安全责任不清晰,以及控制措施缺失或混乱;由于对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运转的控制措施不力,造成控制措施与实际脱节等。
  再次,忽视安全生产软管理,这也是传统管理思维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软管理是相对电力设备管理而言的,包括人的行为、心理、企业安全文化及规章制度等,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淡化。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网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使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同时对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则相对提高,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软管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只有通过加强软管理,增加强制化因素,把只注重设备安全方面的工作变为同时注重安全的软管理工作,实现张凌(信阳供电公司,河南信阳464000)安全工作不因领导注意力的转移,也不因安全文化的差异而发生较大变化的目标。这是创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方向。
  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受计划经济影响的传统思维是与过去落后的电网装备相联系的,由于电网自动化水平较低,电力事故往往与“硬管理”有关。因此,在对某一电力事故调查认定时,通常采取就事论事的思维模式,从而将事故的认定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系统)内。在现代化电网逐步扩大和完善的今天,若继续沿用旧的思维模式去调查认定事故的原因,便显得力不从心,有时甚至相去甚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在电网现代化装备的日新月异中,在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和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新标准、高要求的形势下,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面对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企业的要求,供电局的安全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向现代安全管理模式转变,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有效、更符合实际。
  2创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路
  2.1安全管理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以新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思想作为指导,才能创造出科学的管理方法。供电局安全管理创新要树立以下理念:
  (1)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是核心。
  电力安全文化是有关电力安全的一切物质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文化在安全管理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综合。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
  以人为本,普及“关爱生命,规章至尊”、“岗位标准化,过程精细化”、“细节决定成败”等安全文化观和作业理念,增强人本文化,强化安全意识,使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从习惯违章到习惯遵章的转变。一旦安全文化所反映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渗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的共识,就能正确支配他们的行动,从而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2)人性化的安全法制及考核是利器。
  法,泛指约束人们行为的自然和社会的规范,在安全工作中则指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操作规程等。通过把复杂的概念性的东西简单化,简单化的东西量化,量化的东西流程化,流程化的东西制度化;使制度变行为,行为成习惯。所有制度及流程的制定都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既做到“当事人不触犯、操作者不作难、违纪者无人怜”,又做到“立法明、学法透,执法严”。
  事故因果连锁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事故和人身伤亡组成了5块等高、等距的骨牌,只要有1块倒下,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而只要抽去其中的1块,事故的连锁反应就可以中止。所以,不论规章制度有多么完善,如果不进行检查考核,不能将规章制度落实到人,就是无效的。在执行规章制度和纪律时,必须有百分之百的刚性,决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就是欲爱反害。这正所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在于法之必随”,亦所谓“管理考核是严肃的爱”。
  (3)高执行力的团队是保障。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团队即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高执行力的团队,还要做到“经验分享,互相激励,支持创新与冒险,贯彻执行力,提升应变力与团队工作的能力”。
  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了管理层领导的观念、素质和心态,因而对企业执行力的培养和要求不能停留在管理者的知识技能提高和员工的贯彻实施上,更应着重于管理者的素质、心态和观念的塑造。
  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规章不完善,甚至制定规章者即管理层首先带头违背。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实行民主管理,少用权威,多用影响力;要注重职工的优点和长处,做到尊重人、培养人、依靠人,营造出开放、宽松、自由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职工保安全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把职工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安全行为、精神面貌凝聚到共同的安全文化理念之中,进一步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保障能力。
  (4)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希理论认为,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背后会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后面有10起事故苗头。反过来说,这29起征兆和10起事故苗头都有发生事故的几率。美国陆军工程师团有一个著名的安全管理思想:凡是有可能发生人为差错的地方,迟早会发生人为差错,因此,要超前控制那些可能发生事故的地方。国内供电局存在的问题就是忽视了事故苗头、征兆、差错,并对此不以为然,等到发生了事故才进行控制。
  2.2安全管理方法创新
  管理方法创新就是要不断地摒弃原有的陈旧、落后、随意的管理方法,创造适合现代电力生产和理念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分析和安全管理方法。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2个直接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最重要原因。人的行为是与其心理因素紧密相关的。人的过失行为、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人的意识、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相对于安全规程及安全状态发生了偏差造成的。所以,安全管理要重视职工的因素分析,适当使用如下方法:①选择心理素质合格的人员上岗;②对职工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职工良好的心理素质;③注意职工的安全心理问题,合理安排工作;④缓解职工心理压力,增强自我调整能力等。
  (2)对事故、事件的分析方法。
  “事故”这一用词是不恰当的,因为绝大部分的词典都将“事故”这一词定义为无法控制的事件。事实是所有事故都是能够加以控制预防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对事故、事件进行分析的原因。
  通过科学的事故分析方法分析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的理念问题。事故分析一般要考虑如下问题:①管理者对作业规程和措施、作业人员职责以及作业人员接受谁的指挥、与谁联系是否交代正确、清楚?②管理者是否准备好了作业条件和资源?③作业者是否具有作业能力,如是否经过培训、考试和实际考核?④作业者的心理是否适合工作?
  一般来讲,作业者可控的事故因素占18%~20%,管理者可控的事故因素占79.6%~80%,约0.4%或者更小是故意行为。
  (3)对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方法。
  首先,要明确事故调查和处理的目的是查清事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而不是进行责怪、处罚。一些发达国家在事故调查和处理上就通常采取“重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和制定防范对策,轻处罚”的原则。如果处罚太重,人们就不敢承担这类工作了,因此对一般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是比较“温和”的。因为人总是会犯错误,要允许人犯错误,也要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对不是故意破坏的人为事故,鼓励当事人讲清事实真相,大家共同分析原因。不处罚或处罚很轻,对当事人无负面影响,也有利于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发生。如果加重处罚,人们就不愿意讲真话,工作时容易紧张,反而易出事故。德国电力联合公司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处理方式有利于事故的防范。该公司人身事故从1991年到1999年下降幅度达到72.8%。
  (4)现场安全监察和检查方法。
  现场不分大小,只要有施工、操作,即人的行为,就会有安全隐患,现场的安全监察就必不可少。“现场领导带班制”及“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是控制现场不安全因素较有效的办法。“现场领导带班制”是指每个现场都要明确一位领导自始至终在施工、操作现场,对职工的正确行为进行监督,对现场的安全措施设置是否完备负责。这种方法不但对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还印证了“旁观者清”的道理。“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是安全监督人员工作行为标准的规范,它是针对不同现场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要求而形成的制度,用于监督职工是否已将制度习惯化,同时有效避免现场安全监督的随意性和走马观花现象的出现,提高现场安全监察水平。
  科学的安全检查方法应该遵循PDCA循环,即策划—实施—检查—总结,对查出的问题制定监督、验证措施,形成闭环,并做到举一反三。
  2.3安全管理体系创新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09000和IS014000等标准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S建立在现代系统化管理的科学理论之上,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机制,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它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控制各种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有效的管理体系。因此,安全管理体系创新必须参照OHSMS这一先进的、现代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实现本质安全化与超前预防,达到有序可控、长治久安的目的。
  3结束语
  供电局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善意的法律制度为武器、以打造高执行力的队伍为保障、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促使安全管理产生一个质的飞越,让控制和杜绝事故成为现实。
  

文章标题:供电局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dianli/167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