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轻轨站周边地区用地紧凑发展探索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8 15:46 热度:

  [摘要]随着广州-珠海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轻轨站点地区城市用地开发模式的探索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极大关注,作为轻轨沿线所在地的中山市,一个理想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通过结合TOD和紧凑城市理论得到启发。
  [关键字]紧凑城市轻轨站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及开通,其安全,快速,便捷的优势必将有效促进人口的流动,带动货物,资金以及信息的最大流动,从而促进经济要素的有效配置.但是,随着广州-珠海城际轨道的全面动工建设,给沿线地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当地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问题。
  
  由于广珠城际轨道为全封闭高架式,仅靠站点与外界城镇地区进行联系,客流的集中与疏散都是通过站点来完成的,站点成为城际轨道交通的核心和城市空间新的增长点与区域性的城市门户;另一方面,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可发展用地越来越紧缺的局面和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对轻轨站点周边地区发展模式研究及站点周边地区发展成为探索新时代下珠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空间模式的一个契机和迫切需要。
  
  1.轻轨站地区发展
  
  由于轻轨等大型的交通系统能提供高速的跨区域出行联系,其联系不同的区域或城镇中心,并把交通人流分配到该地区的交通系统里。从而形成一个安静的,可以控制的过境交通。
  
  对一般城市发展模式而言,通常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通过适于公交优先的道路系统,建立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常规公交的便捷换乘,大力发展区域组团的中心地带,同时将步行系统完善导入,构筑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另一方面,由于轻轨站点的方便的交通联系,站点周边地区吸引了不同类型居民购置物业,随着城市不同类型人口的聚集到站点沿线地区和轻轨带来的对生活方式的变化,其周边地区同时承担着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的任务。此外,站点周边地区商业的发展由于其巨大的经济促进作用,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以广州多年使用地铁站为参考,随着地铁建设的逐步完成,地铁物业的发展,其商业环境将在广州整体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沿线物业规划的集中大型商业设施对于广州市发展现代化的国际性商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和改善购物环境具有卓越的作用。因此广州对于研究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物业开发的互动性研究有着前沿的示范作用。其针对外国城市站点的特点和对广州站点地区发展方向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1)站点与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相互促进,能有效增进站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高效换乘、衔接能力的轨道枢纽站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地区的可达性,同时也吸引大量客流,使站点周围和沿线的土地大大增值,从而使土地开发得到可观回报。
  
  2)为了给市民的购物行为带来便利,几个商业空间可以通过在地铁枢纽站地下层连通来发展成为大型地下商业设施。
  
  3)为提高经济利用价值或鼓励投资开发,可以在地下穿越道的单侧或双侧发展地下商业设施。
  4)在充分利用地下层空间的同时,统筹考虑地下空间与地面以上的公共商业项目安排及垂直交通组织,力争使人流从物业地下空间便能在内部纵深做垂直方向的输送。
  
  2.国外相关理论与比较
  
  2.1TOD理论
  交通导向发展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理论是新城市主义核心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1),Calthorpe事务所提倡建立一个新的城市网络系统。这个城市网络系统提倡城市商业综合服务用地沿着交通系统像公交或轻轨作不连续的节点发展,通过一系列原则把用地和城市交通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创造一个以行人为导向,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作用的道路系统。

                                123.jpg123.jpg
  
  如上图TOD提倡一个住宅区到公交站点和核心商业区有着舒适步行距离的功能混合社区,一个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可以吸引居民,游客和上班族选择区内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作为主要出行工具。
  
  今天这种应用美国的TOD理论的城市网络结构已经被开始应用城市空间发展在美国甚至澳大利亚一些新兴城镇,如下图:

                                       456.jpg
  
                                                     芝加哥大都市区2020年城市网络:新成长结构

                                                   789.jpg
  
  
  
  西澳帕斯市北部的圣安德鲁镇拓展规划应用TOD理论的用地空间结构
  
  
  2.2紧凑城市(CompactCity)模式
  
  紧凑城市理念早在1973年就被提出,直到上世纪90年初才逐渐在西方获得广泛关注。紧凑城市是一种强调城市用地功能混合紧凑及城市用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中跟轻轨站点发展相关的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建筑和规划师里查德•罗杰斯(RichardRogers)提出的基于大型城市/城际公交系统(如铁路或轻轨)站点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结构(下图)。

                                             a1.jpg

                             
  
  
                                              上图:紧凑的混合运用节点是由区域或高一级的大型交通系统所联系。

                                               a2.jpg
  
  
                                                              上图:城市综合用地功能与出行方式的关系。
  
  2.3理论比较
  TOD和紧凑城市两者都强调土地的混合运用,减少出行,并建立在步行者友善的基础上。但是,由于TOD起源于解决北美居住郊区化中出现的一系列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由于美国相对土地资源比较多,对于用地经济性及集约发展不是其主要目的,TOD强调的是城市发展沿交通干线发展,鼓励人们利用公交的快速便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为导向,其变相鼓励人每天在公共交通节点上的钟摆式活动。所以TOD并没有明确体现节点地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欧洲的学者在TOD基础上,结合欧洲自身城市发展用地不足的特点发展起一套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结构模式-紧凑城市(compactcity)。紧凑城市模型建立在位于主要的公共交通节点/枢纽上的社会和商业活动中心,为地区发展形成集聚和中心的作用。紧凑城市理论提出重要的城市交通节点应该是由区域或高一级的大型交通系统所联系。在节点周边地区,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三方面综合功能通过合适的出行半径把三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减少城市钟摆式出行和创造出具有活力并适于居住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社区
  
  3.案例分析
  
  针对中山市城市规模,其中的案例可以通过是墨尔本和悉尼,这些相对于香港和广州等亚洲主要城市,其人口密度,建筑规模和气候跟中山本地情况比较接近。
  
  3.1墨尔本
  墨尔本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其城市结构有着明确的功能分区。可是这种功能分区布局导致了白天市中心区的繁华和晚上下班后的市中心的萧条,尽管有着完善的轻轨系统联系市中心和各个城市居住区,但市中心功能的单一导致轻轨仅仅作为上下班经济快捷的交通工具。而被大量投资建设的市中心在晚上却变得死气沉沉。
  
  3.2悉尼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悉尼,其城市发展模式采用了紧凑城市的发展模式,强调新建的房产要接近便捷的公共交通、接近工作地和服务供应点,这样就可以减少人们上下班、娱乐等活动对交通设施的压力。例如悉尼在情人湾一带布置的商业,娱乐餐饮和公园设施,而情人湾附近有着大量的市区公寓带来足够的人口。这些设施保证了悉尼市中心在晚上依然是充满活力,并给市中心提供愉快,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而这些设施通过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和开发管理以保持着悉尼现有的国际形象。
  
  所以,尽管同样有大量的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在墨尔本市中心,但是由于居住区和商业娱乐服务设施之间的联系不足甚至隔离,其市区中心比起悉尼明显缺少活力,悉尼市中心更是一个提供着高质量的工作居住的生活环境的地区。
  
  4.紧凑发展和TOD步行导向结合对中山市本地的实际情况的好处
  
  根据中山市本地的实际情况,参考TOD模式的新发展及紧凑城市理论,针对中山本地轻轨石岐站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紧凑城市用地综合紧凑发展和TOD的步行导向作为本次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
  
  一方面,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通过把商业办公、公共服务设施、区域性的公建-科技展览馆、酒店、城市公园、餐饮和娱乐等许多项目直接围绕在石岐轻轨站周围,结合外围的居住区的固定居民和轻轨的带来的客流为规划区提供多时间段的城市经济服务,保持规划中心区内多时间段的商业经济活力及紧凑高效的城市用地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从以人为本的观点看,轻轨周边地区的紧凑发展通过轻轨及公交系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工作跟居住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而本区可以同过配套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及商业和娱乐等去满足居民下班通过交通设施回家后在区内的步行距离范围内就近解决生活所需的商业购物和休闲娱乐。
  
  这样,通过城市功能的多样化丰富了规划区的商业经济活力,结合轻轨和长途公交站点等给居民提供多样性的出行选择,并在规划区内提供悠闲娱乐和工作选择,为规划区内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Katz,P.NewUrbanism:towardanarchitectureofcommunity.NewYork:McGraw,1994.
  
  [2]Rogers,R.Citiesforasmallplanet/RichardRogersandPhilipGumuchdjian,TheCromwellPressLtd,1997
  
  [3]韦亚平广州市多中心有序的紧凑型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4期,2006
  
  [4]余颖紧凑城市-重庆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城市发展研究第11卷20第四期,2004
  
  [5]刘军,林启行新城市主义:一个以步行者为导向的运动,规划师10月增刊
  
  [6]于立关于紧凑城市型的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第1期
  
  [7]潇霖浅谈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地铁物业开发的互动性,
  
  
  

文章标题:中山轻轨站周边地区用地紧凑发展探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95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