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共设施规划在农村地区的方法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1-06-22 17:09 热度:


  在乡镇公共设施配置中,中心镇对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尤为重要。一般而言,中心镇镇区拥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同时兼顾到周边一般3~4个乡镇,一般服务人口规模可以达到3万~5万人以上,有利于保障部分专业性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
  农村地区公共设施配置标准各层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类别根据以上职能分析,确定县城以下各层级主要公共设施配置。各层级公共服务设施规模考虑因素第一,县城公共服务设施。不仅考虑县城城区的人口,更要考虑到服务县域农村人口的需求,这是县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不同于地级以上城市的重要特点。但不同类别公共服务设施又有所不同,例如基础教育,主要是高中、初中需要考虑县城就读学生的规模。县城医院规模,一般应按照县域内规划期内千人床位数水平(一般每千人4~5张)减去乡镇卫生院配置(乡镇人口每千人1张)计算。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应主要按照县域人口计算。第二,镇村公共服务设施。镇村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根据镇公共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镇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
  其中计算用地标准的人口数量以规划范围内的常住人口为主,即镇区常住人口。在实际规划中,由于镇(乡)承担着农村地区的服务职能,而镇区人口规模可能差异较大,依据镇区人口确定可能差异较大,应参考镇域人口和镇村体系来确定。对于人口密集、交通便捷的东部地区,镇(乡)公共服务设施可能较多兼顾周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可适度扩大,而人口密度较低、较为分散的西部地区,中心村可能承担较多的服务职能,镇区和中心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都可适度降低。
  4结束语
  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任务。应根据农村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层级和标准,构建多层次、高水准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小城镇的服务设施配置和服务水平提升,在城镇规划中充分考虑对农村人口的服务职能,同时在此基础上根据村庄分布特点合理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
  
  
  
  参考文献
  1、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5.
  3、李超,李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2007(5).
  4.迟福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2008年24期
  5.方欣.新农村建设的理性选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场经济管理.2008年5期
  6.曹桂英,任强.未来全国和不同区域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4期
  7.沈雪容.村社会老年人非正式支持的现状与拓展——应对农村老龄化社会的路径选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6月
  8.于华东.从农村师资状况透视城乡教育的差距.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9.宋斌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龄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5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文章标题:探讨公共设施规划在农村地区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947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