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不应该只是碎片的堆积,而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整体,每座建筑的设计都应该注意到这个整体的存在,每一个人及其行为都受制于这个整体,也必须为这个整体做出正面的贡献。同样,新农村是成长中的城镇,作为建筑师有责任从规划设计各个方面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从一家一户到整个村落,创造出“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美观”的现代化新型农村。
本文以四棵树村为例,从建筑学角度简要系统的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观点,通过“院”,“街”,“镇”等元素的设计和整合,从建设初期至整个建设过程中优化设计,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自然,生态,阳光,开放,丰富和和谐的人民生活,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街道空间环境古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建设经历了农房建设,村镇建设,小城镇建设三个阶段。取得了重大成果,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需求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农村原有的与大自然长期共生,相互依存的恬静生活形态被打破了,往日亲切,充满温情的乡村小镇,变成了无规划,无设计的建筑的堆积。农村的人居环境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一些农民的住房存在着难以觉察的安全隐患,收到地震灾害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镇是以人口聚集为主体,以物质开发利用,生产为特点的,集政治经济物资为一体的有机实体。根据其职能,分为:行政中心型,工业型,农工型,渔业型,工矿型,旅游型,交通型,历史古镇型等类型。本文以四棵树街为例,从建筑设计方面,概述了农商古镇型的一些观点。
一、四棵树街现状
(1) 区域位置
四棵树街位于博望镇,柳河镇,赵河镇及广阳镇四镇中心,距离四镇约9km,也是广阳镇通往方城县县城的必经之地。在交通上的便利,使四棵树街成为方圆9km内的物资文化交流中心,每年都会举行庙会,其规模与广阳镇规模相当。村子四周有护寨河环绕,护寨河内部是一圈高约5米的土寨墙,寨墙上长满树木,是夏季居民避暑的好地方。(图1)
(2) 街道
四棵树街宽约24m,双向车道,南北向穿越整个小寨,是四棵树目前唯一的一条商业街,也是南北通行的唯一道路。街道因历史原因自然形成,缺少整体规划,现人车混流,集市上交通拥堵,需要改善。
(3) 院
院,“天圆地方”的方指的就是院子。院落是人与自然间沟通的渠道和介质,它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居住文化,既是中国人居住空间的核心和精髓,同事也是组成城市和社区的单元和细胞。这种以院落为单位的居住空间,在农村比比皆是。在这里每户都有一个独立的院子,院形成了人们交往的一个过度空间:院外-院内-堂屋-居室,随着空间的转换,私密性随之加强。临街的院和非临街的稍有不同,临街多为一至两层建筑,进深较大,首层作为客厅和商场,二层为住房,院落较小,但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规划设计理念
(1) 整体规划
四棵树街是一个有独立乡村特色的乡村小寨,民风古朴,环境优美。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现有商业街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因此考虑在护寨河外规划一条商业街,呈“口”字行围绕古寨,新商业街既不破坏古镇环境,有可满足日常购物需求。古镇外建新商业居住区,并非简单的复制现有城市建筑,而是在保护旧址的基础上,新建“围城”,护寨河和寨墙做天然屏障,使新区和古寨和谐共生。在此,山、水、古镇、新街,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
(2) 商业街区
道路规划方面:为避免机动车道穿越村子,造成人车混流,交通拥堵的现状,在护寨河外,村子的东侧修建一条环寨机动车道(图2),原有街道改为商业步行街。商业步行街设
古木,雕塑,叠水等元素,为小镇创造闲适、舒缓的生活氛围。
(3) 建筑设计
“差异即资源”,在单体设计中,护寨河内的原有建筑,尽量保留原有院子,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小寨特色;护寨河外的新建建筑,在设计中也要做到具有地方特色,与小镇的人文、自然景观及风景名胜交相呼应,力求在建筑风格上和谐统一(图3)。按照“节约占地、保留特色”的要求,统筹考虑农民住房、庭院产业,杂物堆放等问题。
(4) 节能节材
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农民经济状况还不十分充裕。因此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也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在四棵树街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节能设计,对于有利用太阳能条件的,优先采用太阳能;并对拆迁的旧材料做合理的再利用。
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没有做规划的村庄占到总调查对象的99%,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怎样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设计,节约能源,使农村建设得到科学的发展是建筑师应尽的责任。
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不应该只是碎片的堆积,而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整体,每座建筑的设计都应该注意到这个整体的存在,每一个人及其行为都受制于这个整体,也必须为这个整体做出正面的贡献。同样,新农村是成长中的城镇,作为建筑师有责任从规划设计各个方面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从一家一户到整个村落,创造出“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美观”的现代化新型农村。
参考文献:
1. 克莱尔.库帕.马库斯卡罗琳.佛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行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丁圆公共生活与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规划: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建筑创作,01、2007
3. 图3,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