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10 07:24 热度:

  摘要: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了概述,然后从链接手法上分析了具有合理的链接关系的建筑和规划不但给人良好的实用性,也会给人美妙的观赏性。最后对高层建筑由于规划和设计不当而导致对城市环境和空间品质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一、对绿色建筑的思考
  绿色建筑概念传入我国仅有不到10年时间,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而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1.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自然资源不一样,经济发展不一样,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如北方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高污染问题严重,故发展较早;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故开展的较晚,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2.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执行贯彻度低(喊的多做的少),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均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性作用。国外实践表明: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技术提供支持,而制度构筑环境,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3.在观念上,随着政府对环保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能源紧张的切身感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绿色建筑产品,节能、健康、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仅集中在节能、节水的层面,对于交通、材料、效率提高、污染减排等更丰富的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要节能,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纸,将空调的温度调到26度等,这些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4.在建筑的节能工作上,政府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总体节能状况令人堪忧,大批量的高能耗建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现仍然有众多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导致从技术体系到配套法规上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相关工作。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某些缺乏科学性的条款使标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软件的某些评价结论与标准不协调,会产生建筑节能的技术屏障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
  二、链接手法
  每个建筑,每个区域,每个城市之间都存在着链接。链接也不同于一般的联结。一般意义上的联结往往是漠然的被动式的,仅仅是A与B被一根绳子的两端分别捆住。而链接却是具有互动性的,碰到A会联系到B,而B又与C有关,所有的部分组成一个互相作用的链式整体。在建筑单体中,各个空间之间就是一种链接的关系。每个空间并不只对自己负责,还与其他的空间相互作用。当你踏入了一个空间,你所看到的光影,你所感受到的气氛,甚至你听到的声音都可能是另外一个空间传递来的。如果每个空间都失去了链接性而仅仅只用机械的走廊之类的方式进行联结,那就会是最乏味的建筑,更甚之说其根本不具有建筑性而仅仅是一堆盒子的组合。在对于一个区域的规划中,链接的存在也必不可少。整个区域内的功能分布,人流走向和建筑风格都是相互链接着的,区域中的某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往往会波及区域中其他的各个部分。
  链接的存在使整个建筑或区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把这种链接关系梳理的条理清楚,也会使这个建筑或区域功能更合理并具有可发展性。只有存在着清晰的链接关系,对于此建筑或区域的进一步开发才容易实现。而链接关系处理好的建筑,不但其功能性绝佳,由于内部空间关系明确合理,其外形也会更加美观。链接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建筑之中的,从古至今,好的建筑或规划都离不开一个清晰健康的链接关系。就拿我们熟悉的故宫紫禁城来说,宫殿,园林,院落,护城河等就构成了一个链接系非常明确的格局。偌大的宫城,一切都可以有条不紊地围绕各个部分所链接成的系统运作。这都得益于建造紫禁城的能工巧匠把这种链接关系整理的井然有序。在现代的设计当中,具有合理的链接关系的建筑和规划不但给人良好的实用性,也会给人美妙的观赏性。
  三、高层建筑
  论证高层项目和高层政策的可行性是一个相当繁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实证工作,其涉及因素之多,范围之大往往对正确决策造成不利。因此,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呼吁
  慎重对待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片面和主观的决策失误。由城市发展的规律看,高层建筑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是很难避免的。为尽可能减少高层建筑由于规划和设计不当而导致对城市环境和空间品质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需要两个方面的协同工作:一是决策者客观认真的工作和研究态度;二是建立一套有价值的科学论证体系,两者缺一不可。文中提到的“平衡法则”主要是为后者提供起指导作用的工作方法和组织原则,它逐个梳理了影响高层建设的诸多因素,针对各个项目不同的要求和建造环境(包括经济的、社会的、建筑本身的,以及周围环境的等)分析高层建筑的正、负面特性,其结论在
  决策模型中整体平衡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后得出。“平衡法则”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能帮助决策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构架,避免了由于概念的含混不清而造成的片面决断,同
  时也为规划和设计者今后的深入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当然,由决策模型产生的结论也并非完全客观,因为在为各相关要素的影响力赋值时,决策者立场的不同仍然有可能导致最后的结果带有倾向性。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而言,决策过程的完善似乎比单一结果的产生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如何将“平衡法则”有效运用于高层建筑规划和设计实践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真正的决策过程中不断完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探讨高层建筑的建设可行性时,对所有涉及因素客观的定性评价无疑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浅谈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820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