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蜗居时代城市规划中的文化遗失及其应对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02 08:19 热度:


  再次,以“悠”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如今零零散散的一两个仿古建筑便是奉节县城对于历史的所有表现。奉节古城是长江三峡工程水位淹没的唯一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建制鱼复县至今,奉节已有了2300多年的漫长历史。公孙述白帝筑城、刘备永安托孤,奉节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见证着中国历史。三国历史文化、巴渝地域文化同时集结在这座小城,古城没了,但是悠久的历史和人文积淀却不应随着消失。如今,县城郊区宝塔坪一带正在修建的三国苑、古城门复建工程可以当做是新城缅怀历史的努力,但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历史不是单纯用来观赏,看不见的东西远比看得到的还要重要,我想比起那么多的古迹、仿古迹来讲,悠久历史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感才是奉节真正缺少的。怎样在历史中寻找新的元素并藉由历史创造出新的城市文化才是城市规划者们应该思慎的问题。
  
  三、为民造城——文化缝合探索
  城市,作为人类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所创造的活动结晶,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又是当代先进生活方式与文化模式的主要代表。城市是人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所创造的最大资源聚合区,也是区域文化的基因库。城市有形文化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物质形态——文化形态。这种物质——文化形态表现为它的存在形式,就是城市文化空间,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征多,从地理位置、空间结构、经济环境、地方文化特色等表现出区位性;从文化形态的外部表征形象等表现的形相性;以凸显表征人文精神的人文景观的人文性;以深沉的文化精神为主体的市民性;以表示文化空间的矢向性和时代精神的现代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奉节新城目前产生文化隔阂的表象大致有三。其一,仅将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精力放在以“诗句”和“诗人”为代表的“诗城”文化上势必显得单薄;其二,“挂羊头卖狗肉”的城市有形文化塑造仅能是表象的生硬造景,难以和奉节居民的生存状态发生联系;第三,仅就层次的有形文化塑造来说,也显得单薄零散、不成系统。仔细考察奉节县城目前的城市文化景观便会发现:该县将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了诗文化的打造上。具体表现在以诗命名的街巷体系、护坡上的诗文浮雕处理以及在诗城广场、太白公园等人群密集的区域节点打造的城市塑像等有形文化。其实,当奉节丢掉了以“雄、雅、悠”为特质的文化个性便也丢掉了清晰的文化定位,而定位的失真便导致文化建设只能流于浅表而难以和民众情感发生联系,与民众情感无关的生硬造景便自然犹如无源之水、难以持续。
  城市文化总也不是喊几句口号、做几个雕塑便可以形成的,离开民众这一文化创造主体的任何文化建设都势必难以维系。如果我们仅将对文化的诉求建立在对看得见的实物硬件上的追求上无疑是短见的,不仅资金在短期无法到位,同时也不能满足文化这一软件特质的真正需求,前不久炸掉的在建奉节移民博物馆就是一个例子。而时下,正在上马的诸多“依斗门”“开济门”城楼复建工程、“三国苑”等以复古修建的文化硬件工程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样的意识本是好的,关键是怎么建,代价与回报如何我们又是否清楚?
  在此,笔者提出“为民造城”的城市文化规划理念,从以“雄、雅、悠”为特质的民风传统出发,通过“清晰文化定位+无形文化策划+有形文化打造”的系统规划模式,探索建立民众可观可感的城市文化系统。
  首先,在城市文化定位上必须走出“诗歌之城”的死胡同,打造“诗意之城”、“山水之城”和“文化之城”。奉节县本就有着秀美的自然景观和积淀丰厚的诗文化,如今争做“诗意之城”也是理所当然,况且“诗意之城”的定位既走出了空泛的“诗歌之城”、扩展了“诗城”内涵,又为奉节今后物质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山水之城”则主要诉求奉节人在深山高峡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之城的定位则主要表现奉节2300年历史所形成的灿烂文明。三者紧扣“雅、雄、悠”的奉节文化特质,相得益彰的表现奉节文化精髓。
  其次,重视无形文化的策划与建设。如“诗意之城”就可以引申出诸如打造“宜居奉节”、“全民品诗会”、“更诗意的奉节——城市标语征集”、“更诗意的奉节——商铺用名规范行动”等子文化策划。而“山水之城”又可以发展出诸如“重阳登高会”、“端午龙舟赛”、“新龙船调合唱”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文化之城的建设可以通过“三端阳”等特色节日、“老奉节故事”、“夔州民俗复兴计划”“永安托孤戏剧新编”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使本土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城市文化的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建设管理体系和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这也是城市特色最易感知和最显著的外在表现。因此,城市文化应该被人感知,有潜移默化的感知,也有明确的印象感知。在做看得见的城市有形形态的塑造的时候,首要的将看不见的城市文化特征找出来!城市的尽善尽美得益于——对城市特色的充分理解与及时保护与更新的觉醒。美,因为它本身已经是美的事物。善,因为我们要体现它已经具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强加的。重视在市民的参与和共建的基础上发掘、发扬文化特质,实乃高明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要义!
  最后,引入城市有形文化的设计。虽然奉节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城市空间形态,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单调的广场、裸露的护坡,拥挤的街道、毫无特色的公共设施、冷清的滨江大道以及大片荒凉的里弄街巷。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设计的引入而得到改变的地方,如在滨江景观带搭建文化长廊;放置反映诗歌文化、夔州风俗以及三国文化等的雕塑以及空间小品;充分利用奉节城内空间层次丰富、护坡遍布的特点打造壁上浮雕;打破广场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单一模式,充分利用奉节地形曲折的特点打造特色小巷,还原古城居民生活模式;城市公共设施再设计,小到垃圾桶大到公交站亭的城市公共设施都是城市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对这些设施的再设计可以使城市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出诗城应有的雅致。如此一来,“诗城”便不再是单调的城市口号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集结体,民众于此也不再是与文化无关的看客而真正转变为文化的创造者,“为民造城”实至名归矣。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泛蜗居时代城市规划中的文化遗失及其应对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803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