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对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些案例和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在城乡统筹发展策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理念。
关键字:城乡统筹,规划设计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城乡规划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是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随着 “两型社会”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1]。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推进城市科学跨越,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精心策划、科学规划。
一、设计理念与案例分析
1.环境提升效率的发展模式
以华侨城为例,高强度的地块开发必须依托足够的公益性用地和城市开敞空间;一方面,公益性用地及城市开敞空间,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品质和建设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周围地块的环境品质,促进土地价值提升,满足管理部门操作及开发商运作双方面的需求。
华侨城地区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是这个城市最富魅力的地区之一,从兴建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微缩景区起步,相继成功建设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四大主题公园。华侨城的城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始终坚持“环境就是优势,结构就是效率”的发展观。摈弃传统的开发模式。
2.传统邻里社区模式
以肯特兰大镇为例,传统邻里的社区构成模式,主张各个社区都有相对明确的边界,每个社区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中心、零售商店和住宅,有利于实现社区功能的合理组织、服务资源的有机整合、土地的集约使用。
肯特兰大镇是第一个运用传统邻里发展原则建成的真正的工作社区,坐落在位于华盛顿D.C西北部23英里的Gaithersburg市内“1-270技术走廊”的中心,设计者的构思是要运用经典的美国传统方法把其建成一个真正由不同的区域组成的城镇。
3.开放空间,生态格局
以长沙天心生态新城为例,长沙天心生态新城在规划设计中保留了场地的部分自然环境,引入湘江、天际岭生态圈,形成连续、开敞的生态格局,作为新城的环境基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优先的设计理念。构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各类商务办公、科技研发和金融贸易等面向国际化、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利用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导入新的产业形态,建立各类休闲活动和相关的服务设施,成为长沙市最富吸引力的休闲场所。
4.可持续性的纤维绿廊设计
交通堵塞、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痼疾、逐渐导致了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活力衰退和“空心化”现象。日本规划师大野秀敏在东京总体规划中,规划了一种既针对旧城复杂情况的灵活性,又指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绿廊方案——纤维城市2050.
在方案中他将未来东京的“纤维”绿廊依尺度和作用的不同归纳为四种类型:
① 指状绿带——是大面积绿色区域,在空间上正好和东京大运量公共交通网络的服务范围呈互补关系。
② 绿网——是在原先的机动车快速路位置上发展起来的绿色网络,对原来的高架路施以绿化,将他们转变为立体的绿色网络。“绿网”承担一部分交通量,同时一些创新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太阳能利用、余热利用设施等)也设置在其中。
③ 城皱——是针对具有独特潜力的历史地段的绿化措施,这些地段就好像老去的城市面容上的皱纹一样,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东京悠久的历史。
④ 绿桓——是针对社区的高度分散化和高度连通性的“毛细”绿廊,他们不仅自身相互连通,也与学校、公园等大型绿地相连通,也与绿网等区域尺度的绿带相连通。
二、城乡统筹规划策略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突出矛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成渝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及重庆市的一些经验。
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2004年2月5日成都市印发了涉及县乡财政体制、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土地流转办法、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文件几十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2]。由此成为中国第二次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成都市在有过5年的统筹城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的。
具体措施方面,成都市在未来10年的统筹城乡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三个集中”的战略思路,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发展是推进“三个集中”的基础和根本动力。现代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就业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推动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的重要基础[3]。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关键任务。
再来看一下重庆市,2007年初,重庆将四大板块的发展战略确定为“一圈两翼”三大板块,即“1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两翼”。(重庆“一圈两翼”的含义是:依托“1小时经济圈”发展优势产业,与四川共同打造国家新的增长极——成渝增长极;渝东北和渝东南则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产业。)“一圈两翼”既是重庆的区域发展战略,且深刻蕴涵着重庆统筹城乡的发展模式、工作重点和着力方向。
具体措施上,重庆市选择九龙坡区作为这项改革的先行示范区,率先启动改革。九龙坡区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代表性,改革的重点有7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户籍配套制度改革。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三是加快推进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4]。四是加快推进城乡均等的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五是加快推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消除城乡市场壁垒。六是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七是加快推进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增强联动区域发展和反哺渝东南地区和渝东北地区的能力。
上述两市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可以给我们的借鉴是:
1) 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模式。
2) 户籍配套改革制度。
3) 城乡均等的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体制。
4) 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消除城乡市场壁垒。
5)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增强联动区域发展。
三、城乡统筹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思考
从上述案例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发展情况,城乡统筹规划设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要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保证在城市发展的同时,能合理对农村的人口、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安排,实现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而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资源节约和可持续性发展则是城乡统筹规划设计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要通过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创造一系列的公共空间,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高度重视现有生态园的生态效益,充分保护现有山体、水体、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引导规划区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持地区生态平衡,使地区发展与生态保护达到双赢。规划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以不超越环境资源承载力和不牺牲子孙后代的发展利益为前提,综合考虑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确保实现西部城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市建设标准。
此外考虑到规划的周期性、时效性以及城乡发展的变化性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整体的规划设计要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规划设计要尽可能促进土地的高度集约化利用,强化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性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调性,挖掘片区特色,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并兼顾实施管理的可操作性。同时规划设计要远近结合,适当超前。 规划中要重视规划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衔接,明确各项设施建设的轻重缓急;在远期目标的指导下,制定近期建设目标和建设计划,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应适当超前。
城乡统筹规划设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步骤,这关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农村发展的可拓展性,必须在统筹城市与乡镇村社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寻找最优方案。既要让农民借助城市化进程及城乡统筹规划设计的最终落实实现自身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更要让城市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打造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娟,方可,亢德芝等.城市规划视野下公共决策研究[J].城市规划,2012,(5):51-56.
[2] 李浩.历史回眸与反思——写在“三年不搞城市规划”提出50周年之际[J].城市规划,2012,36(1):73-79.
[3] 赵四东,杨永春,万里等.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城乡统筹模式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2,(6):9-16.
[4] 宋劲松.城乡统筹三阶段[J].城市规划,2012,36(1):33-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