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杭州城市交通的拥堵以及作者对解决目前现状提出的大胆设想。并对这些设想进行了论证。提出了杭州要想在交通上有所改观必须得有前瞻性,有创造性。否则对杭州这个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地的发展和延伸只会作茧自缚。
关键词:拥堵,搬迁,规划,延伸
第一章 概 论
杭州对于全国来讲只能算是中型城市,但是西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代表杭州的。而且现在申遗成功,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更是中国以及世界的。美丽的西子湖一直就是中外游客们心中的向往和憧憬。就像我们梦中的香格里拉。因此,杭州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首先要迎合西湖建设的一个整体思路和定位。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对城市的环境,空气的污染,交通的拥堵和市民的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如何保护这个遗产和如何发展这个城市是我们要思考的课题。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高科技的发展同样带来许多负面的东西。譬如:空气污染、光污染、尾气排放、电池污染等等。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杭州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同样遭遇了交通、道路、车位以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开支。上下班堵车和节假日找车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相当大部分了。在这种压抑和紧张的氛围里我们不能承受交通之重了。上下班的一桥、三桥、四桥和中河高架桥我们已经无语了。
解决交通难行路难停车难的课题各职能部门都在群策群力,也在征求各方的点子。目前也有很多方案出台实施,譬如高架限时段限尾号出行、景区限单双号出行、有些路段划出朝夕车道、多个路段设置单行线措施等等。但是,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效果是不明显的,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路还是这个路,宽不了,高架你走或不走它都在那里。而车呢?一天要增加多少?有人说限制车的上牌或者收上牌费。这是办法吗?你再限制它都在增加。这个问题大家都清楚,没有更好的办法就过去一天算一天。再下去会咋样呢?我们都能想象得到但是不敢想象。
第二章 设 想
客观事实摆在面前,杭州的地域性和现有格局限制了核心城市的发展和扩充。只有向外拓展和延伸才能从根上解决现在和接下去都会更严重的问题,接下去就这个议题谈一点我的想法,先从理论上进行设想:
第一:杭州城内目前有多少家医院我没统计过,但是我能确定这些医院对交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省人民医院、浙一、浙二医院、省中医院、市红会医院、浙江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117医院、浙江医院、同德医院、广兴医院、邵逸夫医院。光三级甲等就这么多。还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不下几十家。还有各种男、女病专科医院、整形医院、美容医院等等。这个医院周边的交通大家都知道,人要去看个病不是在医院里面堵着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堵着,城区的郊区的,外地赶来的都在堵着。心里着急却一点办法没有,一方面给病人家属带来诸多不变一方面又给城市相当大的交通压力。譬如:浙一浙二医院,市一市二医院、儿保医院哪家不是堵得慌。病人家属痛苦也给高架给交警造成多大的麻烦。现在的高架基本上随时都是高峰了。有时就像个停车场一样。而有些人责怪汽车太多、新手太多或者素质太低等等。其实不是原因也不能成为原因。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就是这个道理。你能控制单双号控制单行线但是不可能控制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要这样一想,目前所做的措施只能是暂时的不够大气的。
那为何这么多医院都要集中在城里呢?而我们要看个病啊什么的全部往市里面挤。其实这种模式都是以前时候形成的,只有公交,长途公交也只通到城里。所以,那时候就医就要去城里。也不觉得挤更不会堵车。但是城市发展了农村也发展了,现在这种模式完全可以打破了。经常听到收音机里播放需要到医院抢救的病人堵车要交警和驾驶员们帮助的求救信息,他们的生命如果因为堵车而得不到及时抢救岂不婉惜。所以我的想法是把主城区里面的所有医院全部搬到外面去,有一家算一家。临平、萧山、滨江、下沙、余杭都是首选之地。最好是建在绕城高速出口近的地方。萧山区闻堰镇,杭州下沙、留下、临平都既靠近绕城出口,又离主城近。而且可以建设像大学城一样的结构,集中几家大医院规模型建设。方便老百姓,医院之间既有交流也有竞争。形成规模以后也吸引一部分房产开发商来开发周边的房产。当然,政府可以把城里的土地拍卖后用来建设这些项目和公共交通设施。在这个方案上政府可以撘建平台吸引民间资本。通过民间资本来完成我们的大目标。共同受益。我认为这个项目的建设期在3-5年时间肯定可以初具规模。里面把全部医院搬到城市外围了,这样,一部分人就不用去市区做堵神了。外面来杭州就医的病人交通也方便多了,有车位停了。
城市交通建设也要跟上,特别是地铁建设。以及各大汽车站的建设。在医院建设的同时把公共交通跟上去。交通四通八达了不管是城里的城外的就都便捷了。而且带动了周边郊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只有公共交通的发展才能根本上杜绝四小车的猖獗。
城区目前的四大汽车站中东站、西站、北站基本上跟我上面的思路能够符合。只有南站在秋涛路上已经显得不协调了,一是周边道路的交通拥挤不堪。二是乘客出行不方便。三是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在各大医院搬迁的同时要考虑公交出行的问题。汽车南站的理想方案是建在钱塘江南面。跟地铁跟杭州火车南站形成交通互换体系。而且在地面以下就可以完成各种交通工具的互换。充分节约地面土地资源。
第二点,我认为在杭的各省级部门以及各大中型企业的办事机构,都可以搬到钱江南岸的滨江区块,面朝钱塘江,视野开阔并可以把在主城区的黄金地块让出来。同时也要动员在杭的各种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搬到外面去。随着土地的日益紧张,土地价格的不断翻新。政府的很多机构或者办事处都没有在黄金地块上存在的理由。这不仅仅是一个让地的问题,更是为了杭州的发展做贡献。在西湖景区周边很多部门都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占有土地资源还有交通资源。有些本身就可能是历史建筑或者历史人物或大师们的故居。这更需要保护。西湖需要一些历史的,人文气息的建筑存在,需要艺术大师的味道留存。而做各个部门的办公场所是不合适的,我认为建筑物可以保留改作他用,而办公室搬到外围区更好。同时也会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掌控性和规划性,这一点非常重要。事物的发展需要过程,也需要有规划地进行。在外围建设新城或新区的时候尤其要考虑到远期的一个规划,不能给周边区域带来新的破坏和混乱。在各个搬迁的过程中,政府可以低价或优惠出让租赁、郊区的土地给企事业单位。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后老百姓和企事业单位办事就不用再进城去挤了。
第三:目前杭州有很多的各种专业性市场,作为一个要发展成为休闲旅游和倡导文化产业为主流的城市,完全没必要这种不伦不类的市场影响整个城市的品味。如果有必要也就是地方政府税收上财政上的。但是跟大局比跟长远比这是小儿科了。譬如:安琪儿灯具市场、建华市场、陶瓷品市场、长城机电市场以及很多的钢材市场其他建材市场。绍兴路、秋涛路、古墩路等沿线各大市场进出的车辆绝对影响交通以及脏乱差的市容。所以主城区除了超市、学校及适当留下医院,其他的家具城、五金机电市场、数码城和各种建材市场、石材市场、灯具市场、汽车城、4S店等等都可以逐步搬迁出去,越远越好。这种市场要到离高速近的场地上。给市场里面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运输带来方便,给城市留出的空间就大了。譬如:上海的九星建材市场、松江的钢材市场都是建在外环线周边甚至卫星城了。杭州要更大胆,更有长远目光。当然政策要给予适当的扶持,这步工作着手做的话也可以在3-5年时间里完成。这可以释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并从根本上解决了进城难停车难的问题。
第四:四季青服装市场批发市场,一天有多少车流量和人流量我没法统计,但我们从马路上从周边的车水马龙四小车的猖獗和拥挤不堪就能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影响交通,多影响杭州的市容。当初为了杭州的发展建设了这个市场,而且不断地扩张也是为了发展经济。扩大杭帮服装的影响力,经济建设搞上去了以后势必给其他方面带来负影响。虽然发展经济没有错,市场的逐步扩张也没有错。但是,为之政府需要买单的是交通上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和市容的破坏日益严重。西湖为什么要申遗?杭州为什么要发掘南宋皇城这个主题?就是为了通过这些载体更好地保护杭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在经济已经发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开始追求自然,崇尚自然。从湿地出来的老百姓重新需要回归湿地。何况杭州的城市发展主题就是旅游和文化。不像义乌小商品市场存在于义乌,那边没有西湖,没有世界文化或物质遗产,所以,小商品市场的存在和不断发展扩大是合理的。因此,这个在三桥交通要道口的四季青服装市场完全有必要整体搬迁。何况在九堡的新汽车东站那边已经建有服装市场,要是把四季青的全部市场都搬过去,一方面可以带动现在市场的冷清局面,另一方面可以大大缓解城里的交通压力。在德胜东路的这个位置有汽车东站,以后有地铁站,对于外地来进货的客户来说交通也方便,空间更大,更不用在城里受堵车、打不到出租车、四小车宰客等等之苦。这给杭州解放东路直到钱江新城释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该地块可以迎合钱江新城的发展模式。也可以是西湖和钱塘江的互相延展。
第三章 论 点
政府必须下大决心,要有全瞻性。争取5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改造好,把周边城郊作为卫星城放射性发展。北面以勾庄、半山、临平为主线,东面以得胜路以东、下沙为主线,西面以闲林、留下、老余杭为主线,南面以滨江、闻堰为主线。制定一个新的5年计划,分期分类把上面提出的四点逐步逐项落实。同时交通以及配套设施相应跟上。这其实也是大杭州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未来的发展必须得靠延伸。而如何延伸,如何对主城区和各延伸区定位则是目前政府要研究的问题。放眼未来和高瞻远瞩是杭州的前景。发展是个大前提,我们一直就是在围绕这个主题,杭州的地铁建设、快速公交、公共自行车等等都是为了应对这个城市的发展。然而杭州主城的拓展性确实是没有了。目前对于交通拥堵所采取的措施其实就是在约束人的行动,给人这里不能那里不行前面要罚款后面要拍照。这不符合杭州幸福城市这个称呼。
说到底,杭州要完全打造成国际旅游城市,凡是与旅游、休闲、文化、居住、艺术等无关的东西全部搬离主城。彻底把主城打造成以西湖为背景的世界级的旅游和度假胜地。在搬迁掉的空地上进行全方位的设计,立体式车库、园林绿化和建设人文景观建筑。在各地铁站口建造大型停车场和自行车出租点,免费停车免费提供自行车。大力提倡绿色出行提倡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上去了,便捷了,大家出门自然会首选了,四小车的市场也会自然消失。
这些需要搬迁的建筑、市场以及仓库占用了杭州很大一部分的土地面积、交通资源、公共资源等。搬迁成功以后就要对杭州做一个围绕西湖文化,围绕旅游度假,围绕艺术产业的全面规划。更多地建设像河坊街、小河街等这种特式街区。主城区的大部分道路都可以建成慢行道(快节奏的生活都在城外),建设多种多样的自行车道环绕城区,围绕西湖除了公交只能自行车或步行。提倡在主城区也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围绕西湖并连接之江旅游度假区和西溪湿地建造几条高标准的自行车赛道,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用于比赛。主城区的各条主要道路边上也可以改造相应的自行车道出来。把杭州打造成世界独一无二的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并可以建造多条的水上通道,发展水上交通。以运河、中河、东河、上塘河等等为基础扩大建设。这种绿色行为必将对保护西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起到关键作用,也必将对杭城的环境和空气的净化起到关键作用。同时,杭州的品味提高了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过来游玩度假。
总上所述,要彻底解决杭州的交通大环境,我认为只有从长远出发,从高处落实。概括地说就是:
1:城内的大小医院搬迁到集中点或者分门别类的搬迁到集中点。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离绕城高速出入口近,近期规划的地铁在附近有出入口。这样对城内、城外以及外地来就医的病人和探病者都方便。交通快捷。
2:城内的各省市区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点可以有选择地搬到外围区,滨江的钱塘江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释放了城里的土地和交通资源,也对周边的发展带来不少机会。政府把土地拍给开发商的同时也能更便宜地得到外围的土地。而土地的使用性质是一样的。还可以更多地给予开发商机会,更多地盘活滨江的存量房。
3.城区内的各大建材市场(钢材、陶瓷品、石材、灯具、建筑配套材料、建筑机械、纺织机械)
各大汽车销售市场和4S店,以及汽车的用品市场。
各大数码城。
以上各大市场占住城市的面积相当大。而且对交通的影响也很大,对于杭州这样的基本建设以及成熟的城市,对于大量建材市场的存在已经失去必要性,目前存在只是为外面进来采购材料带来诸多不便,和交通上的更大压力。这些市场的使命已经完成。搬到外围城区更能体现出这些市场的作用,给城区建设大军及采购者带来方便。
4.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的存在对于杭州的交通和市容已经是很大的隐患了,表面的繁华是其背后更多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品位,如果仅是单纯的作为一般城市的功能,它也许在每天不停地产生着利润和GDP的数字。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城市的拓展,西湖时代的延伸,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那么我们对市场就要重新定位。如何把它在城区的完美谢幕以及在郊区的盛装登场结合起来。继续演绎发展和延伸的精彩故事。
第四章 结 论
关于以上问题的实际落实会不会导致社会次序的混乱和老百姓的不支持态度呢?这些情况可能在小范围会产生这种抵触情绪。任何一项改革或者变革都会有反对的声音。就跟城中村改造,农村城市一体化改造等等,短期内反对声音都很多,但从长远来看从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来看都是成功的案例。
经过初步分析有以下几个优点:
1.实现大杭州概念的规划目标。把临平、萧山、余杭、下沙、滨江等都规划在整个杭州发展和延伸的蓝图里面。以后的中心城区就是以西湖和西溪湿地为大背景的旅游度假区,把其余各区分块建设成各种功能的自然区。做到功能明确,服务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到位。
2.杭州的整体形象必将提升。定位明确了以后,杭州的主城区就将围绕西湖和西溪这两个主题做文章。把历史的、文化的、佛学的、艺术的、传统的、人文的东西全部表现出来,让游客觉得来西湖不只是游山玩水,不只是自然景观,更多的是其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提升杭州在国际上的地位。西湖和西溪湿地就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3.杭州的城市交通得到彻底改善。如果实现了以上的目标任务,那么可以想象杭州城区的交通会彻底改变面貌。如今的城区在无法扩展空间的情况下,所有的措施都是徒劳的,都是在限制人的正常行动。那么完成以上计划的项目以后,城市空间会豁然开朗。会有大片的土地用来新的城市规划,给城区创造了以西湖为大背景建设的前提条件和硬件设施。
4.城区的环境污染、尾气污染会降到最小程度,物流车货车等车水马龙、尘土飞扬、安全隐患完全消失。当然,这些情况搬到外围以后通过功能重新布局、重新规划也将得到改善。完全有可能做到次序井然。而且对于这些交通参与者也不喜欢到城区里面去堵车,掉个头倒个车都要半小时,而且安全隐患特别大。整个杭城的空气质量会大幅度得到改善。
5.随着上述单位的搬迁,大量的办公、办事人员、医生、病人、家属、商户、农民工、客户等等全都跟着主体迁到外面去了。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要简单很多。当然我们不是单纯的把他们迁到外面就万事大吉。在新的功能设计时,要通盘考虑大量人员的住宿问题。我们可以在新的功能区标准化的设计进住宿区。分各个等级的,设施齐全的,有物业管理的。或租或卖的形式都可以。这样在搬掉了城区的城中村、棚户区的同时不会给外面带来新的城中村及棚户区。少部分也可以去租周边农民的房子,但都要纳入管理。在各功能区建设时要把菜场、超市都设计进去。不要因为搬迁给地方上带去混乱和新的污染。
6.给外围的地方上带来新的商机,包括基本建设、道路、市政以及交通等公共设施都要重新规划施工。给开发商和承包商都带来机会。同时也给当地带来税收和GDP。
7.给地方上的老百姓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这么多的功能区需要重新设计规划,肯定不能与以前的规模相比,无论从规模从功能的齐全从配套的完整和服务的全面上都要有大幅度提升,这样新增的就业机会就会更多,除了消化一部分老的员工以外,会招收很多当地的农民以及新的外来务工者。
8.给当地的房产开发和钱塘江边的存量房带来一定的机会。许多大中医院和大型企业、企事业单位等长期搬到外面以后,就要考虑在周边合适地块买房子,长期扎根下来。这样市区的许多房产商就要考虑开发外围地区的房产。当然,不要以为城区大面积的搬迁以后,市内的房产开发会受到影响。我认为,搬迁以后的杭州城市品味提升,功能明确,更加适宜居住和生活。所以会吸引更多的社会精英人士住到城里来。但要有计划的开发和利用土地,尤其不能将搬迁后的土地用于房产开发。可以适当地作为安置房建设安置老城区的改造户。
总之,目前能想到的好处也就这些,但是无论如何,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城市得到了长久的发展,对于主城区或外围城区都是发展的延伸和拓展。
有了上面的大胆设想,我们把这些作为一个五年计划来实施,当然更要在大杭州的背景下去细化这个设想,因为,她需要更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的相应配套和完善。我们只是在现在的城区拓展不了的情境下,把功能扩大化。没有必要非得在圈定的范围里做文章。效果又不好。政府在做大杭州文章的同时把某些基础设施做些调整。当然,大面积大范围的搬迁也不是容易的事。在资金上、用地上、技术上、管理上等等会有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但是,对于发展尤其是一个城市的大发展,阵痛是难免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政策鼓励,思路正确。加上民间资本的参与。这件事情做起来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