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通过蚌埠市沈圩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与概念性方案设计案例展开讨论,对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进行阐述,介绍方案设计的主题。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设计理念,人文设计,生态设计
1项目概述
蚌埠市沈圩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蚌埠市东部,西邻宏业路,东望雪华山西路,行政区划属于蚌山区,西面距淮河文化广场仅2.5公里,东面临近蚌埠市最得天独厚的风景区──龙子湖风景区。
该项目已被蚌山区政府列为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东至雪华山西路,南至迎宾路,西至宏业路,北至胜利东路。由四个地块组成,即A占地面积36.36亩,B占地面积87.66亩,C占地面积97.06亩,D占地面积37.06亩(其中有8.12亩将划为其西侧学校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约258亩,规划用途为居住、商业配套用地。
2功能定位及规划目标
2.1定位
蚌埠市中高端的商品住宅区、拆迁安置小区。拥有最佳地理位置,最畅销的居住类型,充满生活细节的产品及独特的景观形象。建成后力图成为整个城市中心的门户,是城市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人群置业的首选。
2.2目标
塑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及时代精神的生态家园。
(1)功能的多元化混合——项目将成为集居住,生活,购物,餐饮,酒店,教育等为一体,24小时安全,便捷,高效的社区文化空间。
(2)社区总体的营造——将各地块作为整体统一规划,营造一种连续,生动的社区空间。
(3)步行领域的拓展——以一条贯穿B、C地块的浅水系为基础,通过对小桥流水的设计元素的援引,将各地块串联,形成蜿蜒曲折的步行空间系统。
(4)自然花园——以“拥抱自然”为核心思想,以“庭院”为主题,通过建筑的围合与高低错落及水系穿插形成自然花园。
(5)人文气质——根据龙子湖风景区周围的历史文脉定位,强调文化内涵,提出具有“人文气质”的社区形象。
(6)弹性灵活的开发策略——项目独有的分散性带来开发的不确定性,本方案试图根据项目本身的特色及人群购买力灵活安排,形成弹性生长的大型社区空间。
3设计构思
本项目用地位于雪华山、龙子湖西侧,有山当有凤,有湖应有龙;龙子湖相传因明太祖朱元璋的典故而得名,设计中,我们抓住这一“龙脉”,在B、C地块引来一条“凤”,这条“凤形”景观与“龙脉”一起,隐喻为“龙凤呈祥,和谐安居”,并形成构成我们小区的主要骨架和景观元素。
3.1项目特色
(1)劣势
①地理位置城乡化——项目位于蚌埠城市东部蚌山区宏业路东侧,周边城乡结合部,老居民区聚集,定位缺失,认知度低;
②地块分散化——城市道路将项目用地分为四个地块,使各区块较为分散;
③社区密集化——在较高容积率要求下,建筑与环境,成本与价格的协调成为本案有待解决的难题。
(2)优势
①位于涂山路东端——交通便利,受老城区辐射较强;
②景观优势——雪华山、龙子湖风景区附近
③时机——区域内首个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
④规模——大规模分期分批开发,多样户型配比满足市场大量需求。
3.2规划策略
(1)用地评价
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平衡资金效率的前提下,为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及满足客户需求,前期应以B地块高层商品房为主,通过较高价值的地块启动,快速走量并回现,打造整个社区高端形象,建立名牌口碑,提高项目品位及认知度;中期以A、D地块安置房为主,满足安置的需求;后期通过C地块高层住宅满足开发量的要求,并使整个社区形成完整形象。
A:西侧为四幢在建34层高层住宅,地块较小且零碎,离景区相对较远;
B:相对居中,用地较大且相对完整,东南角为低层别墅区,离景区最近;
C:相对居中用地较大且相对完整,离景区次近;
D:用地较小且狭长,西侧为已建小区和小学,离景区较近;
地块价值排序: B=C>D>A
(2)居住模式的探索
①自由与约束——“开放式自由街区”
传统的居住区设计,封闭式的通用手法使住宅小区沦落为“城市孤岛”,而开放式自由街区强调街区文化与住宅和环境相融合,是一种协调了住区与城市,居住与生活的设计理念。通过运用“开放式自由街区”的住宅理念,通过景观水系和建筑小品的巧妙布局,把各地块之间及地块与城市外的交通联系起来,将各组团整合统一,人们在约束中获得自由。
②三度空间——多元的生活空间形式
当代住区中普遍存在着人际冷漠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设计入手尽可能为居住者提供亲和力的交往空间。本方案通过中央水景串联各地块,形成多功能景观带作为文化轴线,并沿岸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在组团中心适当放开,成为区域性的核心空间,不同层次的空间相互融合营造出丰富立体的“三度空间”。
③反璞归真——建筑空间的理性回归
建筑布局在整体上呈围而不堵的形态,每个地块拥有自己的中心绿地,设计手法简洁大度,点线结合,形成有序丰富的趣味空间肌理。小区内功能分区明确,秩序井然,水景绿化园林空间中细腻的手法和小巧的尺度,丰富了设计的层次,并把建筑群体结合为有机的整体。
④多种可能——经济实用的户型设计
方案为城市中坚群体考虑,为其度身打造经济实用的多种房型。商品房以100-13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安置房以9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为主,结合90平方米以下、130平方米以上的户型,满足不同品位人士的需求,在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下力求户型的设计具有多种可能性,在不乏时尚品质的同时,使住户可以从容享受生活的惬意,用贴身的尺度轻松玩转生活创意空间。
4空间结构
(1)“两心”——生态绿化核心,位于社区B、C地块各自的中心,作为各自地块的核心区域及景观中心,是规划设计的骨干;
(2)“一带”——将两核心串联包围,形成南北向的一条“带形”水景,将各地块有机串联,形成整合统一的社区形象;
(3)“四区”——各居住组团相对完善,形成各自居住空间及景观中心,由水系串联成整体。
5道路交通
在小区内的交通设计上,基本采用了“外环车行,环内步行”的人车分流方式,强调舒适的步行环境,减少车行交通对居住的干扰。
5.1出入口
一期B地块主出入口设在地块西侧的永业路上,正对龙凤呈祥广场和会所,渲染了优质社区形象,反映社区文化氛围,便于一期销售和宣传。主要的车行出入口开向北侧涂山路并与C地块的车行出入口互应,且错开一定距离,减少相互之间的交通影响;C地块的主出入口与也设在永业路上,沿永业路设沿街商铺,形成街景的延续,并和对面未来的商业建筑一起打造成商业街;A地块在永业路设主出入口,次入口设在宏业路上;D地块主入口设在雪华山西路上,次入口设在胜利东路上;每个地块至少保证两个以上出入口,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
5.2动态交通
车行道宽7米,呈环路或半环形连接各出入口。环内交通以步行为主,紧急通行消防车。小区绿地以步行道连接各住宅组团,在步行交通主轴线上通过开放空间、铺装、绿化以及水景小品等的处理强化空间与景观设计,突出了“步行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5.3静态交通
小区采用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植草砖为辅的方式:利用中心及建筑间的绿化景观用地设置地下停车场,地下车库出入口紧靠车行入口,减少小区内部的机动车通行;
利用住宅楼的地下室作为小区住户的自行车库。
6景观绿化
绿化景观规划思想:创造浅水系、塑造自然起伏的坡地形象、丰富绿地空间层次、平衡功能性与观赏性。
空间设计宏观上强化纵横向景观轴线,同时利用景观带将绿化引入各个组团,与外围的市政绿化片共同构筑网状的绿化体系。两心一带景观构架是社区主要的公共景观,也是居民日常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创造水系,利用现状地形塑造坡地景观,布置雕塑喷泉、廊、亭等小品,营造优美自然的环境与游憩场所。滨水广场为社区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便利,为形成社区凝聚力,文化认同感创造了有利条件。组团绿地与宅间绿地通过植物配置,丰富视觉景观,同时减少视线干扰,并注重避免光线遮挡。
7分期开发
①一期——B地块作为一期开发对象,以30层及33层高层为主打产品,体现项目高端形象,利于回收成本,确立主流客户,量价齐抓,快速回现的同时提升价值。
②二期/三期——A/D地块,满足安置的需求。
A地块西侧为在建34层住宅,北侧为已建6层住宅区,在用地西侧日照敏感地带,布置多层住宅。D地块西侧临近小学,所以我们将幼儿园布置在用地南侧,与小学一起构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③四期——C地块以30、33层高层为主,作为“凤形”景带的北部收束,,形成良好的视线敞廊,高容积率拉动客户需求,成为社区最具赢利价值的地块。
8建筑设计
8.1社区配套设计
位于沿永业路和涂山路交口的商业综合体是一期重要的商业配套,与沿永业路沿街商铺相呼应,形成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及和谐有机的城市街道形象,赋予城市街道“社区化”的印象,更呼应了高品质社区的定位:设施完善、生活便利、尺度宜人。
会所位于一期B地块,由两个体块构成,点线结合,方圆对比,构图经典。作为小区会所、运动中心使用,满足社区各年龄段多种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的需要,塑造健康动感的社区形象。
商业街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氛围,与区域人群的休闲、文化需求相切合,如美容中心、棋牌室、茶馆和大型书吧等,保证社区的文化熏陶和生活需求。
8.2住宅设计
平面布局:住宅房型设计从45平方米的一房一厅到149平方米的四房二厅,基本覆盖了各种经典户型。
家庭内部公私分离;居寝分离;洁污分离。室内布置紧凑,设计尽可能减少开向起居厅门洞的数量,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为使用率和舒适程度。住宅单体设计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强调大厅活动空间,基本做到明厅、明厨、明卫。每套住宅除设有生活阳台外,大部份住宅单元在厨房外布置服务阳台,服务阳台考虑洗衣机的位置。户内公共活动空间与就寝空间通过跃层加强了动静自然分区。厨房设计考虑系统厨柜与冰箱机位。共用卫生间采取干湿分离式设计。结合立面设计预留空调机位。
高层住宅平衡小户型与容积率的矛盾,通过精心的户型设计,做到户户景观优美。
建筑立面的设计原则是特点鲜明、协调统一。采用Art Deco的立面风格,用简洁的竖向线条结合局部收分的手法,同时根据节能环保的需要有效控制玻璃在立面中的使用。项目整体感强烈,轮廓清晰。
Art Deco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物的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体现出工业革命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不断克服地心引力而达到新的高度,表达出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通过新颖的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豪华材料的运用,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
9结束语
作为一名普通的建筑师,十分荣幸能参与本工程的规划建筑设计工作,经过我院的合理规划设计,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沈圩村勾画出一幅科学、先进、适用发展蓝图。也给沈圩村提供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