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艰苦卓绝地努力,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而我们在欣喜之余,还要看到在这种新型城市化背景下,随着城镇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城乡一体化格局所存在的诸多隐患。而对小城镇实行合理的规划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型城市,小城镇,规划,对策
在我国,小城镇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条,它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是城乡紧密联系的一座桥梁,同样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施力所。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将成为由农村通往城市的一个重要节点。本文将基于小城镇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摒弃传统规划思路的定式,提出对小城镇进行合理规划的应对措施。
一、小城镇规划的传统思路
城镇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依据该区域生产力的布局及城镇职能的明确分工,针对城镇的分布及发展进行的规划。它是一门自古有之的学问,各民族对其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是城乡的经济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的时候,要避免走进传统思维的定式里。那如何“避旧迎新”呢?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旧”在哪里。
(一)脱离实际,规划不当
小城镇规划的传统思路是将镇区作为重点,忽视了镇域的实际。从规划内容上来看,也比较偏重对镇区的定位,并且,完全依据机械的城市化及人口增长的理论,对用地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组织进行测算、安排。从镇域的规划方面来看,也仅仅是围绕村镇的规模、职能、等级展开。没有对镇区与周边城镇、周边农村的联系进行分析,导致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明显。镇区规划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与预期的目标相违背,从而制约了乡镇的发展。
(二)追求规模、忽视成效
镇政府负责组织对小城镇的总体规划,而个别基层官员受政绩利益的诱惑,忽视了规划的成效,片面地追求镇区的规模,从而导致小城镇的规模无节制地扩张。而城镇的扩张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耕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量土地、资金的闲置及不必要的浪费,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另外,由于镇区脱离实际,占用大面积的耕地,使一些以农业为生存来源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这也是近年来农民工增多的原因之一。
(三)重利轻优,本末倒置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一些厂商看重了小城镇这块宝地,而对于一些基层官员来说,他们受政绩利益的驱使,也开始红红火火地搞起招商引资来。为了迎合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展,基层官员擅自更改了村镇规划。这样一来,环境的破坏也接踵而来,厂商要在城镇建厂,而建厂所需的木材繁多,这就导致林木大量地遭到毁坏;工厂生产避免不了大量的污水排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被占用的大面积耕地的土壤遭到恶化,再不能用于农业;因为要进行不间断地生产,所以每天都会从工厂的烟囱里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使得城镇本来明镜的天空变得黯淡,自然生态环境也由此遭到严重的破坏。
二、小城镇规划的应对措施
(一)走向区域城乡统筹道路
一直以来,镇区规划成为小城镇规划的重点,这种只对本镇区范围内的用地功能布局加以重视的做法,制约了小城镇在农村与城市间作用的发挥。除此之外,也没有对影响区域的基础设施、生态敏感地带充分地考虑,这就导致规划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实施区域城乡统筹的策略至关紧要。
首先,要从单纯注重城镇自身走向区域统筹的道路上来。要想对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必须着眼于事情的整体。对小城镇的规划也是这样,要从区域城乡发展的整体出发,对小城镇的发展方向、规模、结构进行全面地规划。从而使小城镇的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合二为一,融为一体。除此之外,还要联系小城镇的实际,保证小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及针对性。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都是以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建设为规划重点,这样一来,就影响小城镇在空间区域分布上的合理定位。除此之外,也影响到城镇功能的有效发挥。
其次,从单方面的注重城镇建设区转移到区域统筹领域上来。要对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建设区及非建设区的布局要求及控制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对于空间管制的作用要竭尽发挥,保证城镇规划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要从单方面重视镇区建设过渡到区域统筹的领域。要对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产业等设施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要求空间管制及生态环境等的总体规划对整个镇域的资源配置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
(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一定要联系实际,放宽思路、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及超前性。切勿“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在规划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按照循序渐进、科学布局、节约土地的原则,对小城镇实行全面的规划。
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所以这就要求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满足环保、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城镇规划不能“一步登天”,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及城镇的实际承载力相适应。
城镇不要盲目地搞建设,一定要对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独特景观加以保护,因为这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景观,还是一种逐渐沿承下来的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底蕴,有其特殊的内涵。因此小城镇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开拓创新,尽可能低规划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
(三)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小城镇发展经济要以自身的交通情况、资源种类、经济特点及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为依据,扬长避短,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小城镇要增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引进高新技术,推行无公害、少污染的生产。
总结:
小城镇是城乡之间的纽带;是乡村步入城市化的桥梁;是农村实现工业化及农村产业化的载点。它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是骨与肉的关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可以说,小城镇是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大中型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后盾。小城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改变乡村原有的社会内涵,为步入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了基础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叶景峰.浅析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5)
[2].李忠华.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思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3].张天文.浅谈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J].活力.2011(8)
[4].何选高.民族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